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推進新農村建設和現代農業 齊齊哈爾減產不減收
2007-11-13 09:59:55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姚建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13日電 近來,全國種糧大戶標兵、依安縣中心鎮自由村農民曲彥明領著家人忙得不亦樂乎。今年他種植的3000畝紙筒甜菜在大旱之年獲得好收成,平均畝產達3.78噸,總產達到11340噸。笑得合不攏嘴的老曲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今年3000畝甜菜扣除成本,純效益152萬元。

  今年,齊齊哈爾把農業生產作為發展現代農業、推進新農村建設的第一戰役來抓,在克服春季回暖晚和夏伏連旱等不利因素情況下,農業生產仍取得較好成效。

  標准化讓農民喜嘗碩果

  和曲彥明一樣高興的還有其他種植甜菜的農民。今年依安縣實施標准化種植,全縣15.4萬畝紙筒甜菜和5萬畝直播甜菜都獲得了單產、總產及含糖量大幅提高的好成果。這一可喜成果的取得,歸結為齊齊哈爾市引導動員群眾適時搶播,保證大田播種,同時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抗擊夏伏連旱等多種行之有效的辦法。

  全市圍繞發展現代農業的目標,加大產業標准化推進力度,充分發揮『田秀纔』、『土專家』的帶動作用,先後在泰來、依安召開春耕生產和水稻產業標准化現場推進會,積極引導農民嚴格按照標准化技術規程進行生產,全市主要作物標准化率均超過了90%。

  新技術為農民配上『科技腦』

  在訥河市興旺鄉沿河村,村黨支部書記張樹文將同樣種子、同一塊地裡生產出來的兩穗玉米遞到記者手中。兩穗玉米一棒有一尺長,搓下籽後,用秤一量足有八兩。而另一穗玉米還沒有巴掌長,籽粒也不飽滿,連棒稱還沒有半斤重。

  同樣的土地,同樣的種子,差距咋就這麼大?張樹文說:『科技種田的效益就是不一樣。』提起這事兒,也讓村裡有名的老莊稼把式石金坤徹底服了氣。

  石金坤告訴記者,今年4月市農技推廣中心同志和鄉乾部到村裡推廣紙筒育苗移栽方法,許多農民怕多花錢,不願意種,我當場拍板種了15畝。結果到秋後,移栽玉米產量高出直播玉米一半,許多沒種移栽玉米的農民後悔得直拍大腿。

  眼見為實,新品種、新技術的進村入戶,讓農民群眾大開了眼界。齊齊哈爾市圍繞種植養殖業結構調整、農業實用技術、勞動力轉移、扶貧開發和農業重點發展項目等,廣泛開展技術培訓,全面提高廣大農民科技水平。

  統籌服務加快農民增收

  面對今年歷史上罕見的夏伏連旱,齊齊哈爾市各級黨委、政府早動手,早部署,服務措施落到生產一線。各縣(市)、區堅持分類指導,突出重點,挖掘現有灌溉設施潛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水資源,采取一切可能采取的有效措施抗旱保苗,盡最大努力減輕作物減產程度。抗旱期間,全市日出動抗旱人力45.5萬人,開動機電井11萬眼,灌溉面積達到1014.7萬畝次。在抗旱同時,全市積極搞好減災增收,加強作物後期田間管理和促早熟,加快災區農村勞動力轉移,發展畜牧業生產和各種增收產業,做到主業損失副業補,確保農民減產不減收。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