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東北網11月14日電 13日10時50分,隨著一聲汽笛鳴響,『雪龍』號科考船徐徐離開上海外高橋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專用碼頭,它攜帶188名我國第24次南極科考隊員,將於一個月後抵達南極。在此次37項科考任務中,最引人矚目的是由17名科考勇士組成的內陸科考隊,他們將登上南極內陸冰蓋最高點冰穹A地區,為我國即將在那裡興建的第3個科考站進行先期工作。
黑龍江測繪局的測繪工程師吳學峰將負責這支科考隊的導航工作,他將成為第一個到達南極最高點的科學工作者。
吳學峰出發前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介紹,『雪龍』號此次行程共1.7萬公裡,科考隊到達南極中山站後,經休整幾日,17名隊員將分乘5輛雪地車,向南極冰蓋最高點冰穹A地區挺進。從中山站至南極冰蓋最高點約1400公裡,由於南極有很多冰裂縫,上面覆蓋了一層冰雪,根本看不出來,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掉到幾百米甚至幾千米的冰縫中,車輛每天的行進速度纔60公裡左右。科考隊從中山站出發大約需要25天纔能抵達目的地,在那裡工作20個工作日後,再原路返回。
吳學峰告訴記者,出發前,『雪龍』號自1993年建造以來進行了最大規模的一次改造,主要對船體、輪機和科考儀器設備等進行了改造,使『雪龍』號的綜合技術、經濟性能指標得到了全面的提昇。他說,歷次南極科考隊員最大的痛苦是無法與外界聯系,現在我們可以收看衛星電視,還可以向外發送電子郵件,通過改造,『雪龍』號還新增了自動識別儀、航行數據記錄儀、電子海圖等電氣改造項目,原有200平方米實驗室面積增加至687平方米,船體部分加裝了生活區制淡和污水處理等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