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4日電 如何監管『黑食品』小作坊?如何讓百姓吃上放心農產品?如何保證肉食品的安全?如何治理不合格藥品問題……13日,在哈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發布會上,哈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農委、工商局、衛生局、食品藥品監督局、商務局等相關政府部門負責人,對百姓生活中遭遇的產品質量及食品安全等熱點問題進行了解答。
『黑食品』作坊予以取締
近期《生活報》刊發了有關『黑食品』的系列報道,哈爾濱目前存在大量黑豆腐坊、黑磨米坊、黑油坊和黑酒坊等小作坊,其生產條件不達標,食品質量難保證,哈市該采取什麼方式進行監管?
哈市質量技術監督局食品處處長岳忠澤:據我們調查摸底,這類小作坊目前在哈市確實大量存在。對證照不全但有意願改造的,我們將積極督促幫助其盡快申領相關證照;對拒不申領或申領不到相關證照的,由相關部門在地方政府統一領導下予以取締。
農產品無合格證不得上市
吃得好、吃得放心、吃得健康,是百姓普遍關心的問題。哈市如何保證居民吃上放心農產品?采取了哪些措施?
哈市農業委員會市場信息處處長劉國洲:哈市目前正在籌建哈爾濱市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將加強農產品質量監管。此外,哈市開始啟動實施蔬菜等主要農產品市場准入制度。首批實行准入制度的農產品為蔬菜、水果、水產品和畜禽產品。對此,我們做了相應部署和安排,也向各區、縣(市)農業主管部門、農產品批發市場、大型超市發出了通知、通告,要求達標食品纔可進入市場銷售。
哈市要求,農產品批發市場應當設立或者委托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凡進入市場的農產品,必須具備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門或委托鄉(鎮)人民政府、村委會、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出具的產地證明和國家認可的檢測機構出具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合格證。目前市場已建立了檢測機構,索證工作也在完善中。
分類管理街邊小飯店
街邊的小型餐飲店因經營規模小,衛生幾乎都不達標,對此,哈市將采取怎樣的措施對其進行監管?
哈市衛生局衛生監督處處長夏中和:目前經過調查,哈市八區十縣(市)共有小型餐飲業8179家,持有衛生許可證3287家,無衛生許可證4892家。無許可證的餐飲單位大多是下崗人員、社會無業人員開辦的,由於他們缺乏必要的投入和資金的支持,經營場所和衛生基礎設施達不到國家衛生許可標准,致使出現了部分小餐飲單位無衛生許可證經營的現象。
哈市啟動對小型餐飲單位實行分類發證管理,通過限制經營項目,降低許可硬件條件,制定了小吃部和小餐飲衛生許可發放試行標准。目前,哈市25個重點區域內868家小型餐飲單位經過改造達到食品量化分級管理C級標准。
網絡監管藥品安全
藥品安全是事關百姓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大事,在藥品生產環節,如何加強監督工作?
哈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任守增:目前哈市運用網絡技術建立哈市特藥監管電子網絡,及時掌控特殊藥品生產、流通和使用環節的動態情況。目前,哈爾濱轄區內現有醫療機構制劑室24家,11月1日起哈市各醫療機構全面通過網絡系統實行在線監管。
執法人員跟蹤屠宰全過程
百姓十分關注肉食品安全問題,請問哈市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保證市場上的肉食品安全衛生?
哈市商務局畜禽屠宰管理處處長王吉群:一是哈市與定點屠宰廠簽訂責任狀,要求定點廠要做到保證不對畜禽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質,保證不屠宰注水、病死、死因不明的畜禽;二是聯合區屠宰管理部門實施執法人員進駐屠宰廠監督制度。駐廠執法人員每天跟蹤定點屠宰廠屠宰工作的全過程,嚴格審查活豬進廠門衛登記制,嚴格執行12小時後屠宰的規定,發現注水豬、病死豬立即封圈,停止屠宰活動,聽候處理;三是嚴格實行生豬肉銷售溯源管理。哈市要求各生豬肉銷售企業,要建立購銷臺賬,詳細記錄進貨渠道、時間,銷售的生豬肉必須具有兩章兩證。對證章不全的生豬肉,堅決予以沒收,同時要追究供貨企業的責任,有效杜絕注水肉上市銷售。
食品經營者購貨要索證
市民經常在大型超市也能購買到三無產品,對此,哈市對商場、超市、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出售的食品如何監管?
哈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巡視員姜一鳴:哈市要求食品超市、食品市場銷售者建立健全進貨索證索票制度。要求縣級及其以上政府所在地城市的食品超市、經營食品的商場和食品批發市場、食品集貿市場內的入場銷售者建立健全進貨索證索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