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坡耕地治理刻不容緩 沈昌蒲教授談黑土地保護
2007-11-14 11:01:03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崔偉濤 馬雲霄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85歲高齡的沈昌蒲教授的足跡遍及廣袤的黑土地。董農攝

  東北網11月14日電 曾幾何時,人們對東北黑土地充滿了羡慕——那是一片肥力十足的土地,而且常用『沃野千裡』來形容,而如今東北黑土地退化、肥力下降已成為不爭的事實,這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人們不禁要問,黑土地怎麼了?日前,一直致力於保護黑土地的東北農業大學85歲高齡老教授沈昌蒲疾呼:坡耕地治理刻不容緩!

  沈昌蒲教授長期從事機械化土壤耕作研究,每年都要深入村屯,在一次次研究調查的過程中,切身感受到了黑土地流失情況的日益加重,這使她毅然加入到保護黑土地的行列之中,一乾就是一輩子。

  在沈昌蒲看來,我省坡耕地水土流失面積大、速度快,成為我國黑土層瀕臨消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為此,她和科研人員投入大量精力,探索出了黑土地水土保持、治理坡耕地的辦法——壟向區田法,這種方法打破以往治理只會『擋水』不會『存水『的弊端,填補世界空白。

  『壟向區田』即是在小於6度坡耕地的壟溝中修築小土檔,把壟溝分成一節節的小淺穴,以其就地攔蓄降下的雨水。她與省水土保持研究所合作找出了不同坡度的最佳檔距,使這些小淺穴至少能攔蓄29毫米的大暴雨。這一措施更接近水土保持的原則——使每個雨滴都保留在它降落的地方。壟溝中的一個個淺穴,成為一座座小水庫,解決了強降雨和弱入滲的矛盾,把珍貴的雨水留在了田裡,也使崗上不旱,崗下不澇。順坡壟或橫坡壟均可運用壟向區田,既可防止順坡壟溝蝕,又可防止橫坡壟斷壟,動土量小,且不另佔耕地,還可攔蓄瞬時暴雨,與修築梯田等水保措施相比,除機械投入外,幾乎不需要任何成本,更加節省投資。

  沈教授說,在坡耕地上防止水土流失要比治理荒山、荒坡、荒溝困難得多。松嫩平原的地形多為大地形平坦、開闊,微地形復雜,即使是在一塊耕地中還有多種坡向和坡度。這種坡耕地佔我省總耕地的60%,是農田的大頭。『目前,壟向區田法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比較好的技術,並且成功申報了國家科技部的成果轉化課題,課題組開始在國營農場運用該項技術,而且作物畝增產14%以上。希望該技術大面積實施,在我省遍地開花,為拯救「變薄」的黑土地出力。』沈昌蒲教授這樣說。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