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西礦業集團滴道矸石熱電廠投建的磚廠,每年可吃掉煤矸石10萬噸。
東北網11月15日電 最大限度利用資源,直到『吃乾榨淨』,經濟發展纔能又好又快。記者日前在雞西的所見所聞,明證了這個簡單卻又深刻的道理。
在滴道矸石熱電廠生產車間,經過加工處理的矸石粉正源源不斷地流進爐膛。電廠總工程師王斌指著爐膛說,每年在這裡變廢為寶的煤矸石有100萬噸。100萬噸,相當於雞西煤矸石年產量的四分之一。
作為亞洲第一座煤矸石發電廠,近30年來累計『吃』掉煤矸石1700多萬噸,『解放』土地數百畝,節約標煤700多萬噸,發電65億千瓦時,為此先後榮獲國家科技攻關獎、國家科技進步獎。135兆瓦電廠改擴建項目列入今年國家開工項目,這讓熱電廠上下歡欣鼓舞。改擴建項目總投資13億元,由於采用了高新技術,年可發電14.8億千瓦時,產值4億多元,是現在的5倍。
應用爐內脫硫、除塵等最新技術和工藝,環保指標高於國家標准,每年可比現在減排二氧化硫100噸、煙塵130噸。項目投產後,現有3臺鍋爐、2個發電機組、上千個儀表設備將『下崗』。
電廠年排出廢渣70萬噸,這些工業垃圾近年成為4家水泥廠爭吃的『口糧』。毗鄰熱電廠的是該廠牽頭投建、年產6000萬標塊煤矸石燒結磚的股份制磚廠。在這裡,『制磚不用土,燒磚不用煤』成為現實。圍著現代化的生產線轉了一圈,記者記住了幾組數字:磚廠每年『吃』掉煤矸石10萬噸、灰渣2.4萬噸,節約標煤4500噸;『解放』土地10畝,節省排渣費、矸石堆放征地費125萬元;年利潤567萬元。嘗到了甜頭,同等規模的二期制磚項目正在選址,明年春動工建設。
項目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如果說矸石發電是煤炭產業鏈條的中間環節,矸石制磚處於更下游的位置,那麼煤炭資源『終極消費』之路還有很遠,還有很多事可做,『例如灰渣水泥,我們正在搞』。
『目前,雞西礦業集團年產值20億元左右。隨著循環經濟項目的昇級換代,煤炭下游附屬產業效率更高、污染更低、產值更大,經濟、環境等多種效益完全可以接近或超過采煤這個主業。』王斌對此很有信心。
據估測,目前雞西礦區地面煤矸石堆積量達億噸,每年新增約400萬噸,年利用還不到200萬噸。礦井瓦斯湧出量,每年僅雞西礦業集團就有22.6億立方米。守著這些『家底』,雞西礦業集團提出遠景目標:煤矸石為主的固體廢棄物利用率要達到90%以上,瓦斯氣利用率要達到90%以上。
走進虎林郊區,由十幾個大糧倉和造型奇特的車間組成的工廠十分紮眼。這就是日前投產的清河泉米業生物質能熱電聯產項目。該項目投資1.35億元,年加工水稻20萬噸,燃燒8萬噸廢棄稻殼發電,餘熱供暖。在這條產業鏈條上,年可發電8000萬千瓦時,餘熱可供暖130萬平方米,發電成本不超過一角錢。企業負責人說,在這座工廠,稻米生產是副業,稻殼發電、餘熱供暖纔是主業。
目前,雞西廢棄物綜合開發利用企業發展到66家,利廢范圍已經從煤矸石、粉煤灰、瓦斯氣等煤炭產業伴生物,延伸到石墨尾礦渣、稻殼、稻草、秸稈、米糠等『尾生』資源,年利用固體廢棄物250多萬噸,年生產新型建材近2.8億塊,年發電5億多千瓦時。在資源『終極消費』環節,年產值7億多元,稅金8600多萬元。
接受記者采訪時,雞西市委書記邱玉泉認為,發展循環經濟、推進節能減排,十七大提出的要求也是雞西經濟發展必須遵循的方向。雞西作為資源型城市,過去發展方式粗放,資源利用短淺,近年立足主導工業的煤炭產業和主導糧食生產的稻米產業,利廢產業蓬勃發展,效益喜人。今後,我們將更多地創造條件、大力扶持,堅定不移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科學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諧發展的重頭戲。
記者手記
王忠寶
一邊是不可再生的煤炭資源,一邊是可利用幾十年、上百年的現有伴生物、廢棄物。雞西市資源型產業主副比肩,下游企業追趕上游企業,正走出以往『向前走、不回頭』的固有模式。
『回頭看看,到處是寶』。從煤矸石、粉煤灰、瓦斯氣等煤炭產業伴生物,到稻殼、稻草、米糠等『尾生』資源,用好了,個個都能『出菜』,關鍵看如何利用。8600多萬元的稅金,對雞西來說,並不是舉足輕重的大數,但,利廢產業在雞西甚至全國還是『嬰兒』,未來也許就是8個億、80億。雞西深諳此理,這纔有了『堅定不移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科學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諧發展的重頭戲』的方向和目標。
『開發和推廣節約、替代、循環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進適用技術,發展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作為典型的資源型城市,雞西市正按照十七大報告提出的要求,立足實際變廢為寶,變害為利。資源共享、副產品互用大循環圈的形成,標志著雞西循環經濟發展機制和框架初步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