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文蘭社區工作人員看望獨居的老人,並為老人檢查身體。
東北網11月16日電 據統計,目前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已經有1億4千9百多萬,差不多每9個人當中,就有一個是老人。養老已成為一個事關民生冷暖的緊迫問題,如何健全養老保障體系,滿足老年人的養老需求,成為亟待破解的課題。本版將關注的目光投向城市和鄉村的老人。
同全國其他省份相比,我省已是老齡化省份,全省60歲以上的老年人已經超過400萬,佔到了總人口的11%以上。然而目前全省公辦、民辦養老院僅有1000餘所,面對有限的社會養老機構,尋找多種渠道和方式讓老人安度晚年,成為社會和家庭關注的熱點。
觀念轉變部分老人選擇老年公寓
古語道『養兒防老』,這是傳統的養老觀念,但近一兩年,隨著社會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這種想法正在悄然改變。
近日,從哈爾濱市兒童醫院退休的李容,正讓兒子打聽哪家敬老院好,准備和老伴住進去。李容有一雙兒女,孩子們平時工作比較忙,只能是抽空幫助父母做家務,更多的時間都是李容打理生活,年歲漸大她有些力不從心,但又不想拖累兒女,看到自己的一個老同志住進敬老院,精神狀態非常好,便也想找一個條件好的敬老院住進去。『我和老伴的收入一個月加起來2000多元,支付敬老院的費用沒啥問題,這樣自己也高興,兒女也能減輕負擔。』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有李容這樣想法的老人還不在少數。在一家敬老院已住了三年的常昊,是一位大學教授。兒子在美國,女兒在深圳工作。兒女都要把老人接到身邊。可是常昊考慮來考慮去,還是選擇了敬老院。現在常昊自己住一個房間,一天三頓飯有人給做,饞了還能點自己想吃的菜。常昊的屋裡擺了很多書,老人說,閑暇時間看看書,或者和敬老院的伙伴下下棋,在敬老院裡的日子很快樂。
記者從哈爾濱市第一福利院了解到,每天都有老人或者子女來諮詢進福利院的事宜,有的五十七八歲還沒退休的也提前來報名,等退休之後就住進來。哈市一些條件比較好的敬老院、老年公寓,入住率基本在百分之八九十。現在還有一些老人盯著新建的省第一福利院,准備成為這裡的常住『客人』。
養老新模式:住在家裡+社區上門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在哈爾濱市的老年市民中,養老方式多種多樣,從居家養老到以房養老再到社區參與養老等多種形式出現,追逐快樂、輕松的養老模式正成為老人們的一種時尚生活。
從一家單位下崗的李麗霞在自家辦起『家庭式養老院』,她面對的老人都是自己的親屬。這些老人的子女每月交800元——1000元作為生活費用。老人有大病就通知兒女來,小病就到附近藥店買點藥吃。老人之間也都熟悉,有很多共同的話題,相處融洽。現在李麗霞的養老院裡有五位老人,看到老人們快樂的生活,還有一些親屬要送父母來。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這種家庭式的養老模式頗受老人們歡迎。現在,還有一些家庭把各自的父母『集中』起來,送到條件好一點的親屬家,僱保姆照顧起居飲食,僱家庭醫生定期為老人們檢查身體。
進入冬季,從哈市一家中學退休的幾名教師又在張羅出租房屋,准備用出租的房錢,到南方再低價租兩套房屋進行『旅游式』養老生活,幾位老人通過這種方式已過了兩年的退休生活了,老人們已經住過四五個城市了。老人們說,這種旅游式養老生活,可謂多方受惠,不僅能享受異地風情,相互之間還有個照料,減輕了兒女的負擔,如果想老家了就回來看看,很愜意。
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多,一些社區也積極參與到老年人的養老之中。道裡、南崗等一些社區,還利用『愛心鑰匙、愛心門鈴』等形式,參與到老人的養老生活中。住在南崗區文化街96號三單元501室75歲的富秉蘭老人,自從所在的社區進行了『愛心鑰匙』活動以來,每周社區的工作人員都要到她家裡來看看,社區醫生為她檢查身體,哪有不舒服的地方,指導她用藥。節假日還要送水果、餃子等。老人家說,這和有兒有女一樣。現在文化辦事處已為57名兒女不在身邊或者孤寡的老人開辦了『愛心鑰匙』。道裡通江街辦事處還給兒女不在身邊的老人安上了『愛心門鈴』,老人有急事,按門鈴就會有鄰居幫助,解決了兒女們的後顧之懮。記者在采訪中得知,一些身體行動不便的老人,還將自己的住房出租,用出租的房費供養自己在敬老院生活,『以房養老』也正在成為老人們選擇養老的主要方式之一。
『老有所養』還需多方關注
有關專家指出,面對老年人口不斷增多的趨勢,社會、家庭也可以探討更多的養老方式,讓老人們有更多的選擇,滿足不同層次老人們的需求。
記者從有關方面了解到,目前,我省養老院公辦、民辦加起來一共有千餘家,而且分布的不均衡。按照發達國家的水平,養老機構的床位數量佔老年人口比重,最低應該達到3%,而我國目前只有0.84%,我省還要低於這個比例。
面對我省養老機構短缺的問題,政府部門正努力挖掘各種社會力量、社會資金等參與養老設施的建設。近年來,省民政部門除了將福利彩票按一定比例投放到居家養老上,還積極出臺各種優惠政策扶持下崗職工、民營資本參與養老事業之中。
哈爾濱第一福利院新建的老年公寓就是用福彩建成的。眼下正在擴建省第一福利院,新建的福利院面積一萬多平方米。還有一些民營企業積極參與養老院建設中,松花江置業集團在尚志市投資建設的養老社區正在籌建當中。一些下崗職工也在社區內開辦家庭式的老年公寓。
目前,政府也積極推進養老保障體系,積極鼓勵老年人參與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住在香坊區絕緣街的遲老太沒有工作,前不久,兒女們到街道辦事處給遲老太辦了醫療保險。遲老太說,將來如果生病了,醫保能解決一些醫藥費。記者在道裡通江街辦事處、南崗文化社區等看到,前來辦醫療保險的老人們都說,醫保真是解決了養老中的一大問題。
一些老人說,雖然現在養老問題得到了社會關注,但是養老機構依然匱乏,養老體制還亟須完善。老人們呼吁,除了應多建老年公寓、養老院等養老設施外,還應多提倡義工、基層社區等更多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