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6日電 昨晨6時34分,正是出行高峰。在康安路站臺,一輛車號為黑A94176的201路公交車拉著滿車人駛入站臺。車下,已等車很久的人們一窩蜂湧向車體。當司機打開車門時,前車門已站滿了人,車下的乘客再也擠不上去,司機只好讓乘客從後車門上。然而,擠得像『裝豆包似的』車廂,即使後門也沒塞進去幾個人。站臺上,絕大多數乘客被甩下。一名身穿76中校服的男孩擠不上車,焦急地搓著手,回過身來問記者:『這裡有去兒童醫院的車嗎?我已等10多分鍾了,來兩輛車都沒坐上,上學都要遲到了。』記者注意到,這個穿得挺厚的男孩說話時凍得嘴脣都有點發顫,且原地不停地跺著腳。
同他一樣,在此候車的乘客中,絕大多數是送孩子的父母。為了不讓孩子挨冷,家長們把孩子裹得嚴嚴實實,一男子凍得領著孩子到路邊的門洞裡避風。記者身旁的一個小女孩不時地問領著她的奶奶:『車怎麼還不來,凍死我了!』奶奶只得把她的帽檐翻下來。而車站上等久了的乘客凍得在路邊上來回小跑。
直到6時46分,纔又來了一輛201路車。這段時間,在同一站臺停靠的117路卻來了3趟車。據家住附近的張女士說,201路在上班高峰時,差不多每天都這樣,有時一等就是二三十分鍾。
昨天,記者在體驗乘車難的過程中發現,9時45分南崗區寬城街站臺,等23路公交車長達15分鍾;在市中醫院車站,車號為黑A21943的15路車6時47分進站,到6時58分纔有一輛車號為A21905的15路車來;記者7時18分來到建國公園車站,7時29分纔有一輛車號為黑A24631的206路車進站;車號為黑A03403的79路車7時36分纔來,晚點18分鍾;在南崗區服裝城車站,車號為黑A81547的11路車8時15分走後,直到8時26分纔來了一輛車號為黑A80731的11路車。
21路車門變形門縫能伸進拳頭
相對於候車時間長,乘客寒風中苦等的不易,一些公交車車廂環境髒亂差,也著實讓人不舒服。部分車體四處露風,簡直就像『大篷車』,不足以避風擋寒。
9時30分,香坊區創業中心站臺,記者登上21路公交車後,發現整個車廂四處露風,車外寒冷,車內透風。司機背後的一個水桶噴灑出滿地的水,更是讓上車的人躲閃不及。整輛車,上車門和下車門已嚴重變形,即使關上門,門縫也有拳頭大。車啟動後,從車門鑽進的風,凍得坐在前後門的乘客沒處躲。記者摸一摸車上安在座位旁邊的暖風,冰冰涼。
行進途中,車廂裡因為溫度太低,連開車的小伙子也要時不時地利用等紅燈的機會,搓手取熱。
乘客反映,乘坐這樣的『大篷車』,實在讓人難以想象,零下二三十攝氏度的寒冬,咋過?
記者在乘坐其他線路公交車時,同樣發現個別線路車廂環境不雅,有的椅墊黑得看不見本色,有的車廂地面塵土飛揚。
67路半道拋錨中途倒車乘客煩
冬季,氣溫偏低,人怕凍,車也怕凍。冬運前,有關部門就嚴格要求,各線路上道車輛要提前完成各項安全性能的檢測,不能帶病上道,保證乘客安全坐車。
7時45分,在建國街車站,因第一輛67路車人太多,記者擠不上去,只好上了第二輛車。在行進過程中,記者看到,乘務員一邊提醒乘客提前做好下車准備,一邊不停地按後車門鈕,以防『卡殼』。當記者從服裝城站乘67路回來時,見一輛正從大發市場開往市中醫院的車牌號為黑A21333的67路公交車半道拋錨了。拋錨車司機站在道中央攔下記者所乘的67路車,讓20餘名乘客上記者所乘的車。被倒車的乘客一個勁兒地抱怨,為啥總碰到這樣糟糕的事?
後記:公共交通就是要滿足大眾出行。昨天,記者通過實地走訪,了解到哈爾濱市公交戰線部分線路冬運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但並不代表整體公交的面貌。據記者從市公交管理處獲悉,為安排好今年冬季市民的出行,營造方便、快捷的乘車環境,各公交企業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在50條公交線路上,實施『增設大站快車、投入運力、開通公交學生定時服務班車』等多項為民服務的舉措,最大可能地為不同層次市民出行提供便利的乘車環境。
編前:昨日,白天最低氣溫-8℃,為哈爾濱市入冬以來最冷的一天。昨日,也是全市公交系統進入冬季運輸的第一天。
乘坐公交車出行,對絕大多數市民來說,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嚴寒的冬季,百姓乘車是否順利?坐車能否安全?車廂溫度如何?會不會挨凍?昨天清晨,記者一行走上街頭,在道外、道裡、南崗、香坊等多處公交站點,分乘7、107、16、67、201、21、23、15等十幾條線路公交車,體驗市民乘車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