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8日電 據省教育廳最新公布的數字顯示,明年黑龍江省畢業的大中專畢業生總人數將達到20萬,面對大學生就業形勢的日趨嚴峻,每一次招聘會上求職大學生的父母都樂此不疲地與兒女共同參加。近幾個月來,記者在哈市不同場次的招聘會上看到不少家長陪同兒女們求職的身影,據記者了解,除了來自哈市或周邊地區的家長之外,有一些家長是穿州越省與子女共赴求職路,在招聘會上扮演『父母兵』角色的家長都為著一個共同目標———做『軍師』、做『保姆』。針對如此怪現象,用人單位坦言,如今的『雙選會』變成了『三選會』,這樣的孩子我們不能招,招了也不好用;而面對父母如此的『緊逼防守』,大多數求職大學生也無可奈何地說,『希望父母們能夠放手,讓我們自己去闖闖吧。』
遞簡歷隊伍裡出現中年父母
近年來在哈市舉行的各類應屆畢業生專場招聘會上記者發現,大學生求職者身邊多了許多『陪護』,他們就是求職者的家長。有的家長甚至在哈市租賃房屋,長期駐紮本市,幫兒女擇業就業。業內人士戲言:如今大學生就業『雙向選擇會』成了『三向選擇會』:即學生、家長、用人單位的三方洽談會。
11月14日,一個年邁的身影頻頻出現在市人纔市場專門針對應屆畢業生舉行的專項招聘會上。『這個母親來過不下三次了,每次都來諮詢有什麼崗位適合她兒子做。』市人纔市場的工作人員林先生告訴記者,這位母親每次來都會詳細記錄人纔市場收集的許多職位。『她說,是拿回去給兒子參考。這位母親前前後後來了好幾次,但是我們始終都沒有見到她兒子。』林先生感到十分奇怪,兒子找工作,兒子不急母親急。『我後來問過這位母親,她說,兒子不願意出來找工作,總是讓她把招聘信息抄回去給他挑。結果,至今一家都沒有挑上。』林先生認為,像這樣萬事由父母代勞的求職者,將來肯定難以在職場中立足。
記者又在同一招聘現場看到一家三口齊上陣的一幕:一名女生的父母分別在某知名金融機構前同時排隊,而女兒卻坐在後面一空凳子上,待快到遞送簡歷時,女兒纔將其父母替換下來。面對記者『為什麼不讓女兒自己排隊』的疑問,女孩的母親不以為然:『女兒找工作辛苦,父母應該替她分擔;再說招聘會上人多,不忍心讓自己的骨肉飽受折磨之苦。』她還表示,她跟丈夫都是哈市本地的上班一族,若周末有招聘會,則兩個人都陪女兒去招聘會,而上班期間,則商定輪流請假陪女兒找工作。『為了女兒,再累也值得。』記者在另外一些招聘會上也看到,個別大學畢業生身旁總跟著他們的父母,對於鎖定場內哪一家單位去投簡歷,父母先評論一番。記者聽到他們或討論單位的工作地點,或討論工作的穩定與否,或討論工資待遇的多少……一家長對記者說,之所以要跟著孩子來招聘會,是因為怕孩子『懵懵懂懂地向不好的單位投簡歷,自己跟著來心裡踏實許多』。
招人單位直言:印象大打折扣
大學畢業生在父母的陪護下找工作的效果會是怎樣呢?記者了解到,大多數招聘單位表示,一般見到有父母或長輩陪伴的大學畢業生來應聘,都會在第一印象上打折扣。『都快大學畢業走向社會的人了,如果這個時候還沒有「心理斷奶」,我們以後怎麼放心把工作交給他單獨處理?』某星級賓館人事主管如是說。『這些大學生,太嬌生慣養,做事沒有自己的主見。』哈市某銀行人力資源部羅先生說,『今年春節後我代表銀行招聘了一名大學畢業生,這個學生到我們銀行來報到時,是父母開車送過來的。他的父母還『視察』了一遍單位工作環境,又向接收人員一再交代,要多照顧他們的孩子。』羅先生說,當時他心裡就犯了嘀咕:『這樣的員工可能不好用。』大半年相處下來,楊先生直後悔當初用了這個『小公主』,『工作了大半年,遇到事自己拿不了主意,事事都要讓領導出面解決。工作上依賴性太強。』羅先生告訴記者,這名員工至今還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每天父母都開車接送她上下班。怎麼看她,都還是個學生。』
孩子實話實說:不喜歡父母參與
畢業生又是怎麼看待父母幫忙找工作的呢?據了解,大多數畢業生表示只會向父母征詢意見,不會讓父母直接參與自己的求職過程。也有畢業生郁悶地表示,其實自己已經是個大人了,知道該怎麼去做,但父母親總是放心不下。哈市某大學大四學生林琳對記者說,每次她要去參加招聘會,父母總是問長問短的,甚至還要求一同前往,看著父母為自己擔心的樣子,實在是不忍心讓父母失望,就帶著父母一同參加了幾次招聘會,自己選中的單位父母總能挑出毛病,什麼離家遠啦、名氣不響啦。之後的幾次,就算是父母怎麼要求她也不肯帶著父母一同前往了,甚至參加招聘會也不告訴父母。
記者在省人纔大市場舉行的針對應屆大學畢業生的專項招聘會上,看到了已經工作一年的趙英,她對記者說,去年她參加招聘會時父母陪同前往,她向很多企業投了許多的簡歷,最後只有一家企業給趙英打來了電話說,他們很欣賞趙英的各方面條件,但看她有父母陪同覺得趙英很不自立,問她是否能勝任獨立性工作。之後,趙英參加招聘會就沒有讓父母陪同,最後被哈市一家私人企業錄用。
父母『幫陪』應有度
就初出大學校園的80後畢業生而言,家庭將對畢業生的職業導向產生重大影響。但是,家長不應該左右孩子的就業,更不能包辦就業。家長太過於保護孩子,只能阻礙畢業生在職場中的成長。大學生應該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職業規劃,家長可給予一定意見,但是不可包辦子女就業。省人纔大市場經理鮑大文表示,出現這種『孩子沒有信心,父母不放心』的現象,是由於部分孩子長期受到父母過分呵護,使得他們漸漸地離不開父母,變得沒有主見,而父母也相應地產生對孩子不放心的心理慣勢。他表示,這類學生會有『順利時可愛,挫折時可悲』的特點。黑龍江大學就業指導中心於老師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培養模式也是造成父母過分呵護已成年子女的一個重要因素。
針對父母與畢業生共赴招聘會的現象,市第一專科醫院院長、心理專家張聰沛表示,這裡面既有家長的責任,也有大學生自己的責任。他認為,有部分父母從孩子小時候起陪做作業、陪學畫畫、陪練鋼琴,到長大一點了就陪報志願、陪找工作,使得孩子成了『幫陪』之下成長的一代,碰到一些小事情沒辦法自己做主,而在就業招聘會這種『人生大會考』中,就更需要父母幫助他們作決定了。從這樣家庭環境中出來的大學生走上社會時,心理遠未成熟,也經常會發生各種各樣人際關系方面的問題。張聰沛表示,依賴父母的畢業生應盡早改變這種壞習慣,在找工作時主動出擊,不要過分依賴父母的幫助;面對工作的選擇確實左右為難時,可以與父母進行適當的溝通,聽取他們的意見,但最終拿主意時應根據自己的實際來考慮。而父母們應該培養孩子獨立行事的能力,盡早『放飛』這些已長成的小鳥,讓他們自己闖出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