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年哈爾濱市克服近50年罕見大旱等不利天氣條件,再奪得農業大豐收;糧食總產量達到97.5億公斤,略低於去年98.7億公斤的產量,居歷史第二位。圖為哈市道裡區榆樹鎮農民在收玉米。記者高明攝
![]() |
2007糧食交易會會場。記者蘇強攝
東北網11月20日電 全年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已達350億公斤以上, 70%的商品率,80%的商品量需銷往省外;連續兩個豐收年,今年水稻產量增加近25億公斤。面對如此糧食生產銷售形勢——
『2007·黑龍江金秋糧食交易合作洽談會』日前在哈爾濱市圓滿結束。作為糧食產銷合作最重要的平臺,從2004年開始,我省聯合京、津、滬、江、浙、閩、滇等主銷省區市,已經連續4年共同舉辦了這一大型洽談會。30億公斤、65億公斤、78億公斤、81億公斤,4屆糧交會的糧食交易總量一年比一年多;參會省市也從最初的6個發展到21個,再到28個,最後到今年覆蓋全國所有的省和直轄市。
這意味著糧食產銷合作正一年上一個臺階。
盡管如此,面對每年250億公斤以上的商品量以及連續兩年創歷史新高的豐收年,今年水稻產量增加近25億公斤的新情況,應該說,我省拓寬糧食外銷渠道,拉動糧食市場價格,增加農民賣糧收入的任務仍然異常艱巨。糧食產銷合作的腳步不僅不能懈怠,更要加速前行。
下江南走西口逐鹿中原
回顧我省推進糧食產銷合作的歷程,省糧食局副局長肖培堯將其形象的比喻為『下江南、走西口、逐鹿中原』。
早在2000年8月,我省與浙江省的糧食產銷合作就在全國開了先河。兩省政府簽訂了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關於促進兩省糧食購銷及經營合作的協議》,確定了『政府推動,部門協調,市場機制,企業運作』和『豐歉互相保證,同等條件優先』的產銷合作原則。當年12月,兩省政府在杭州市成功舉辦了『黑龍江(杭州)糧油商品展銷會』,來自北大荒的優質糧油在浙江省一炮打響。從此,我省糧食源源不斷的銷往浙江。截至目前,我省已累計為浙江省提供糧食100多億公斤,平均每年16億公斤。
經過4年的探索,到2004年,隨著我省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的全面推進,我省將糧食產銷合作橫向拓展到7個主銷區,先後與浙江、上海、福建、北京、天津、江蘇、雲南等7個省市建立了長期穩定的糧食產銷合作關系。也正是在這一年,『八兄弟』共同舉辦了第一屆黑龍江金秋糧食交易合作洽談會,為我省糧食銷售搭建了糧食產銷合作的平臺。以後,每年糧交會期間,『八兄弟』都通過這個平臺開展合作,暢談友誼,共謀發展。
但我省糧食產銷合作的腳步並未止於此。2006年,我省糧食產銷合作的『開路先鋒』省糧食局,又將目光投向了我國的西部。經過考察,他們驚喜的發現,山西、陝西、甘肅三省有1億人口,其糧食總產量290多億公斤,還有30億公斤的糧食缺口,其中稻谷缺口25億公斤。而我省的稻谷資源豐富,稻谷品質又深受上述三省消費者的青睞。這表明,我省稻谷在晉、陝、甘三省的市場很有潛力,我省與上述三省的糧食產銷合作互補性很強。
2006年5月,省糧食局與山西、陝西、甘肅三省簽訂了省際間的產銷合作框架協議,初步擬定每年向三省銷售糧食11億公斤。這意味著我省在鞏固、擴大與北京、天津、浙江等7個糧食主銷區糧食產銷合作成果的同時,開始向大西北『進軍』。並准備以晉、陝、甘三省糧食市場為開拓點,進而輻射西北地區糧食市場。
自此,我省與上述10個省市建立了產銷合作關系,每年協議購銷糧食數量100多億公斤。
資源不只是糧食
我省是糧食主產區,糧食總產在全國排在第三位,全省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到350億公斤以上,每年生產商品糧250億公斤,是全國最大的商品糧基地,糧食商品率達70%以上,而且全省糧食商品量的80%以上要通過鐵路銷往省外。
在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以前,1998—2003年的6年間,我省認真執行國家定購、保護價收購政策,國有糧食企業累計收購糧食557億公斤,滿足了農民出售餘糧的需要。但由於糧食連續多年豐收,全國糧食供大於求,糧食銷售困難,使糧食企業庫存大量積壓,不僅加重了企業收儲糧食的壓力,也增加了我省的財政負擔。
解決我省糧食庫存積壓嚴重,保證農民餘糧順暢銷售的問題成了一個重大課題。
與此同時,東南沿海等糧食主銷區經濟發展比較快,實施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後,銷區的糧食市場空間不斷擴大。而且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推進,其耕地面積逐年減少。比如糧食主銷區浙江省,每年糧食缺口達100億公斤。目前,杭州市糧食自給率已下降到33%以下,杭州市民飯桌上的大米90%以上是靠省外調運進來;廣州的糧食也大量依賴『外援』,2006年,廣州市糧食自給率僅為7.9%。
由此可見,銷區糧食市場無疑是我省糧食銷售的主戰場。而我省的優勢『兵力』還不只是豐富的糧食資源,我省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多達644戶,其中在鐵路沿線的有288戶。其最大儲存能力達到500億公斤,倉容能力和烘乾能力都有150億公斤,完全可以滿足省外客戶收購、儲存、運輸等需求。
另外,我省還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我省地處寒帶,氣溫較低且乾燥,有利於糧食保質、保鮮。在今年的糧交會上,北京市糧食局副局長朱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2005年以來,北京市一直將部分『糧倉』設在黑龍江省,在黑龍江省儲備了7萬噸稻谷,今年還准備在這裡儲備玉米;他們看好的是黑龍江省獨特的資源優勢,這裡低溫乾燥的氣候,特別適合保管糧食,黑龍江省的糧食保鮮期比北京能多兩年。
比較起來,糧食主銷區的優勢不僅在於市場廣闊,而且其發展資金比較雄厚,糧食加工和經營能力都很強。因此,產銷雙方是你有市場,我有資源,實施糧食產銷合作正可謂互利互惠。
『戰場』不只在銷區
我省烏蘇裡江米業在浙江省溫州市建廠落戶,並已成功運作4年,可以算得上黑浙兩省產銷合作,實現『資源-市場』優勢互補的示范典型。4年來,該公司依托資源優勢和政策優勢,雙向延伸產業鏈,初步實現了『市場+公司+基地+農戶』的農業產業化格局。並累計為我省銷售20多萬噸優質大米,帶動我省水稻訂單基地55萬畝。
據肖培堯介紹,原來糧食產銷區的合作主要是在主銷區建廠建基地,現在合作的重心開始由主銷區向主產區轉移,在主產區建立糧食生產、收購、儲存、加工基地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這樣不僅能使糧食昇值,幫助農民多賣糧、多掙錢,穩定糧食銷路,而且能使我省的企業有效益無風險,還可以緩解我省糧食運輸的壓力。
目前,我省不僅已成為北京市的『委托代儲基地』,還為浙江省提供糧源,參與浙江省儲備糧的輪換。浙江省的杭州、寧波和江蘇省的蘇州等市還將我省一些糧食企業作為其糧食收購基地,以保證其糧食市場供應和地方儲備糧輪換。
主銷區在我省建立『收儲加基地』,則使糧食產銷合作由單純的糧食一買一賣,發展到糧食產購加銷一體化的經營層次。2005年4月,杭州市在密山市投資1000多萬元,建設日加工稻谷100噸,集收購、烘乾、儲存、加工和中轉等功能於一體的糧食『收儲加』基地。目前已收購當地優質新水稻16000噸,其中15000噸已全部烘乾入庫。目前粗略算來,銷區省已在我省建立各類基地20多家。
木蘭縣與上海奉賢區共同組建的跨省區的農業合作聯社——『滬哈南北糧食合作聯社』,堪稱產銷合作的新創舉。上海市主要農產品供應地——奉賢區,由於自身糧食產量、品質的欠缺,一直渴望在黑龍江省建立優質農產品基地再返銷上海市場。經過考察,奉賢區看中了木蘭縣。
2005年6月,木蘭縣建立了『生產合作社+加工企業』的生產模式,組建了擁有601戶農民、1萬多畝水田的三勝水稻生產合作社,並建立了年加工能力5萬噸的大米加工廠。上海奉賢區則建立了銷售合作社,形成『銷售企業+超市』的銷地營銷模式。雙方通過『共同組建合作社,共同培育市場主體,共同開發市場資源,共同打造優質品牌』,共同組成跨地區的產、購、加、銷一體化的新型糧食合作社聯合體,實現了優勢互補,利益雙贏。
我省糧食外銷的主要優勢是糧食數量多、品質好,劣勢則是遠離銷區,位於鐵路線的末端,因此糧食外運距離長、流通成本高。如何揚長避短?今年春天,我省與北京市將產銷合作推進到終端市場,兩省市糧食行業協會通過共同舉辦黑龍江省『放心糧油』活動,使我省12個『放心糧油』品牌大米及生產企業走近了北京市民。這種以龍頭企業和名牌產品帶動糧食銷售的有益探索,使我省鞏固、擴大了銷區市場,糧食實現了優質優價,也抵消了運距遠、成本高的劣勢。據悉,我省優質、綠色、安全的大米受到北京市民的歡迎。近3個月,我省『放心糧油』在北京的銷售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2.3%。
在糧食產銷合作的推動下,我省糧食外銷數量逐年增加。來自鐵路部門的統計數據表明,從2003到2006年,我省糧食外運量從158億公斤增加到了213億公斤。由於我省糧食銷售順暢,水稻購銷兩旺,國家制定的晚粳稻最低收購預案一直沒有啟動。商品糧庫存由最高時的400多億公斤下降到目前的58.7億公斤,平均每年淨減少48.5億公斤。農民沒有出現『賣糧難』,收入也有了實質性的增長。
『系』牢利益紐帶
日前,在2007黑龍江金秋糧食交易合作洽談會上,繼今年我省與北京、浙江兩省市建立糧食產銷協作利益機制之後,我省又與上海、江蘇兩省市簽訂了糧食產銷合作的框架協議。表明今後江蘇省將重點組織和支持南京、無錫、常州、蘇州、鎮江等市與我省水稻主產市實現對口銜接,鼓勵和支持糧食購銷、儲備、加工等類企業到我省建立生產、加工、儲存基地;上海市准備調整糧食風險基金支出結構,將中央財政補貼的部分糧食風險基金專項用於與我省的產銷合作。並配合我省組織『放心糧油』進入上海社區。
省糧食局計劃處處長連德義分析說,這意味著糧食產銷合作又上了一個新臺階,產銷雙方開始向利益共同體發展。市場經濟中,只有利益的合作纔是最牢固、最長久的。以往的產銷合作都是政府間的協議,內容也都是大的原則和方向性的,現在則更務實、更具體。比如我省『放心糧油』繼進北京後,將深入上海社區,直接到市場終端。糧食產銷合作的走勢正從省際框架協議發展到地市點對點對接,再到企業間的實際合作。
江蘇省屬於糧食產銷過渡區,雖然它也是水稻生產大省,但精明的江蘇人看好了我省優質的糧源,將在我省采購的60%的糧食都用在了加工和貿易上。今年的糧交會上,來自江蘇省各級糧食管理部門和企業的人有100多人,是陣容最為強大的一個省。
江蘇省糧食局副局長於國民信心十足的表示,江蘇省既是糧食生產大省,也是糧食加工和貿易大省。江蘇省15%的大米來自黑龍江,而且江蘇省的養殖業和油脂加工業發展很快,70%的玉米需要從外省采購。而水稻、玉米和大豆是黑龍江的三大主打糧食品種,所以兩省糧食互補性很強。如果將江蘇省的加工經營優勢和黑龍江省的資源優勢相結合,糧食的經濟效益必然十分可觀。
日前,世界上著名的大型糧食企業新加坡豐益集團,繼在佳木斯投資1.8億元興建大米加工和稻殼發電項目後,又在哈爾濱市投資1億多元,建設年生產能力30萬噸的水稻加工廠。下一步,該集團還將在雞西市建設水稻加工廠。產銷合作領域向招商引資拓展,引進有實力的大企業,將我省的糧食就地加工、轉化,不僅能幫助我省農民找到穩定的糧食銷路,使農民多賣糧、多掙錢,而且能拉動區域經濟發展。
最近,黑龍江泰豐糧油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明珠特別高興,因為在不久前召開的糧交會上,上海一家大型食品公司決定與其合作,在年底前將其生產的2萬噸優質大米投放到上海市的500家超市。鄭明珠說,這意味著我們的產品提檔昇級了,我們再也不用像過去那樣只在批發市場與批發商爭利益。將來我們會進行更為實質性的合作,共同開發市場資源,共同打造優質品牌,具體到共同改換產品包裝。
記者手記
隨著我省糧食生產能力的不斷提高,我省的糧食產量和商品量將逐年增加。按照全國糧食生產規劃,我省將實施三江平原優質水稻基地、松嫩平原專用大豆和玉米生產基地建設工程,到2015年我省糧食產量將達到500億公斤,而增加的產量均為商品量。因此,要保證我省糧食順暢流通和農民增產增收,糧食產銷合作就不能松勁。
用利益將產銷雙方聯接得更緊密。利用我省特有的優勢,吸引主銷區政府和企業來我省建設生產、儲備、收購和加工四大糧食基地;並引導省內各糧食主產市選擇1~2個主銷區大中城市建立產銷合作伙伴關系,探索建立區域性、企業間的產銷合作利益協調機制,應是當務之急。
鐵路運輸難,是多年困擾我省糧食外銷的瓶頸問題,也是產銷合作面臨的首要難題。但這一瓶頸也不是不能突破。今年的糧交會上,我省專門邀請了一些港口和集裝箱企業參加。目前,我省正在研究建設糧食物流綜合服務體系。其建成後,將有效整合我省現有資源,提昇糧食收購、銷售、運輸等環節的服務水平,使糧食流通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在糧食流通過程中,作為糧食購銷的主渠道,我省國有糧食企業的地位和作用愈來愈突出。但目前我省國有糧食企業整體競爭力不強,龍頭企業數量少、規模小,糧食產業化經營水平不高。因此,吸引省外投資者通過租賃、參股、整體或部分出售等方式,參與我省國有糧食企業產權制度改革,也應該是我省推動糧食產銷合作向縱深發展的努力方向。這樣我省糧食企業可以借助外力來推動企業改革,盤活資產存量,使企業有效益無風險。投資者則可做到低成本,少投入,實現互利雙贏。
我省糧食產銷合作的方方面面均已破題,但發展需要這種合作走向更深、更遠、更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