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0日電 『女兒,快回家吧,媽媽再也不打你了。』19日,哈爾濱市民王女士告訴記者,她17歲的女兒離家出走3天了,令家人心急如焚。
據王女士介紹,17歲女孩蒙蒙(化名)家住阿城區,閑暇時喜歡到網吧上網聊天。前段時間,蒙蒙的母親發現女兒有了男朋友,經詢問,原來蒙蒙通過上網聊天結識了一位家住市內、年齡和她相仿的男友。蒙蒙母親既為女兒擔心,又感到十分生氣。
16日中午,蒙蒙和母親又因為『男朋友』問題吵起來。母親禁止蒙蒙以後上網聊天,更不許再和她的男友往來,倔強的蒙蒙不同意,母親一怒之下打了蒙蒙一巴掌。蒙蒙獨自哭了很長時間,後來,便拿了個包開門離開了家。當時,母親以為她生氣離開一會兒,過不了多長時間就會回家。等到天黑以後,蒙蒙還沒有回來。家人著急起來,可是找遍了所有親戚、朋友家都沒有找到蒙蒙。第三天,蒙蒙的一個表姐說,蒙蒙用公用電話給她打了一個電話,說她在哈爾濱市內,她要打工、掙錢,自己養活自己。幾經周折,蒙蒙母親找到蒙蒙的網友,該男孩表示,蒙蒙只給他打過一次電話,就再沒有和他聯系。
蒙蒙的母親說,孩子離家時只穿了件藍色的薄棉襖,一條牛仔褲,身上只有200多元錢。近兩天,天氣降溫,家人十分擔懮蒙蒙的溫飽、安全。蒙蒙父母已經放下手中工作,四處尋找蒙蒙。3天過去了,母親更是每天以淚洗面,盼望女兒回家。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記者截稿之前,蒙蒙的姐夫給記者打來電話,說已經找到蒙蒙了。原來,離家出走的蒙蒙身上沒有錢了,只好向家在市內的表姐打電話求助。表姐『穩』住蒙蒙後,與蒙蒙的父母找到了蒙蒙。
對此,哈爾濱市一位心理專家表示,日前,青少年深陷網絡的很多,作為父母,應以『做朋友』的心態教育、疏導孩子,幫助孩子認清網絡的好與壞,讓孩子健康成長。要避免對孩子『動粗』,因為青少年正處性格叛逆期,一旦家長『動手』,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過激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