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新聞夜航》制片人:『獲獎是起點,不是終點』
2007-11-21 09:00:07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梁英喬 孫彩鳳 唐小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21日電 一直以報道新聞為己任,今天自己卻成了新聞的『主角』——黑龍江電視臺的《新聞夜航》今年再度榮膺中國新聞獎『新聞名專欄』後,一下子成了我省眾多同行『追逐』的采訪對象。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豈止是連續兩年獲得了中國新聞大獎,這個璀璨金牌下其實還有很多閃爍的星光——在《新聞夜航》8年的奮斗歷程中,中國電視界的新聞大獎他們一個都沒少拿:中國電視新聞編排一等獎、中國廣播影視大獎、中國十佳新聞欄目獎、中國廣播電視榮譽新聞欄目,且還有一個重要獎項——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先進集體。而且,第一任制片人陳小鋼榮獲過中國新聞記者的最高獎——范長江新聞獎;新聞主播朱丹剛剛獲得全國播音主持的最高獎--金話筒獎。

  是什麼,讓一個省級電視臺的新聞欄目在全國同類媒體中屢創佳績?記者采訪了《新聞夜航》欄目組的制片人周國梁,他介紹了《新聞夜航》的點點滴滴,給我們很多啟發和思考。

  民生新聞要『短近軟』

  周國梁說,《新聞夜航》從1999年3月創辦之初,歷經三次較大的改版,社會影響力也越來越大,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定位於民生新聞,即以關注民生民情、報道百姓生活為主要內容。

  如何給民生新聞定位?是否百姓關心的就一定是新聞?周國梁說,真正的好新聞,是把體現黨的意志與反映人民心聲有機的結合起來,使新聞報道更能反映社會生活本質。用我們媒體的力量和責任心來幫助百姓,近距離走近百姓生活,關注普通人的生存狀態,將朴素的百姓情懷融入到新聞報道之中,體現特定時代的人文精神,傳達以人為本、『受眾為本』的人文關懷,讓每篇報道都充滿濃濃的人情味。而這些,正是『三貼近』原則的精髓。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新聞夜航》是以內容取勝,是『內容為王』,而一切內容必須以民生為出發點。《新聞夜航》還摸索出一套細化的方法,那就是『三些』:短些、短些、再短些;近些、近些、再近些;軟些、軟些、再軟些。而主持人用親切的語言講新聞,記者用說話的方式寫新聞,更是贏得了觀眾的認可。

  做新聞和做人的道理是一樣的

  《新聞夜航》再次獲得中國新聞獎的消息傳來後的幾天裡,周國梁收到很多祝賀短信。他印象最深的,是那些被曝光過的當事人發來的。

  被曝光了,還心存感激?周國梁說,《新聞夜航》報道的總原則是『與人為善』,寬容的對待復雜的情況,力求讓大家看到光明的、善的一面,而不是把節目變成『厚黑榜』。對那些帶著怒氣怨氣來的,《新聞夜航》不是『曝光』了之,而是想辦法化解矛盾,把『硬』化軟、化淡,最終拿出的是有把握的事實,而不是炒作出來的新聞。

  周國梁說,我們強調的是要做負責任的媒體,自覺正確使用媒體話語權,把握傳播的本質,保證媒體的公信力。不僅監督,同時還要關注改進的情況,鼓勵知錯就改的誠懇態度,促進社會的和諧。和諧,是《新聞夜航》一切新聞報道、一切媒體行動的出發點和歸宿。

  某地一農民與追繳養路費的執法車發生爭執,命喪車輪之下。是自殺還是被軋致死?《新聞夜航》的記者深入采訪調查,連續報道十幾期,甚至鑽到車下用尺子量出了一個個證據確鑿的事實。觀眾嘆服,被報道當事方也服了。

  周國梁說,做新聞和做人的道理是一樣的。觀眾評價《新聞夜航》是朴實可信的,面對同樣的新聞事件,很多觀眾更想看《新聞夜航》是怎麼報道如何評價的。而《新聞夜航》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節目制作理念,那就是和諧的心態、理性的觀察、建設性的出發點。它意味著不偏激、不衝動、不破壞、不媚俗、不炒作、不盲從、不驕傲,以務實、開放求證的心態冷靜觀察社會走勢,以建設性的視角來報道『一切值得報道的新聞』。這實際上在無形當中形成了具有極大忠誠度的媒體品牌力量。

  充分發揮每個人的特點

  有個記者,剛來《新聞夜航》的時候,寫稿子特別意識流,經常被退稿,但是管理者們並不去批評,而當他的稿子每有一點進步,就會表揚。現在他已經是寫稿非常有特點的好記者了。《大山深處的美景》、《北大荒傳奇》等一批優秀的報道均出自他的手筆。觀眾也特別喜歡他的報道風格,甚至打電話來要『點播』他做的新聞節目。

  周國梁說,我們不刻意的用條條框框去約束大家,而是給大家打造一個舞臺,讓所有人能夠自由發揮。黑龍江電視臺都市頻道總監關中一直強調,《新聞夜航》,不是一個帶邊框的正方形,而是一個多邊形,不是把每個人削成固定的形狀適應節目,而是尊重每個人的特點,讓他成為節目的一部分。

  這就是《新聞夜航》這個集體:包容、上進、團結、快樂、嚴謹。在《新聞夜航》節目組,強調的是在團隊中因材施用,用其所長、避其所短,幫助每個人發現發揮出自己獨特的優勢,有意識地幫助彌補其自身的不足。尊重人的創造價值的能力、差異化的用人機制,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成長,節目自然就得到了成長。

  堅持創新爭取超越

  一個新聞欄目,達到一定高度、獲得了如此多的榮譽之後,怎樣再次超越?周國梁說,《新聞夜航》獲獎是一個起點,而不是一個終點。

  周國梁說,我們形容新聞工作好比在海邊走路,再深的足跡也會被浪花淹沒,所以必須持續不斷地走下去,不斷地創新,纔能留下自己的足跡。夜航的創新原則是:『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進』。明年,《新聞夜航》會更多的參與到社會生活中,還准備將原有的一周播出六次,變為天天播出。目前,每天至少有500萬人收看《新聞夜航》,每天有500萬人同記者與被采訪對象一道思考、討論報道的話題。榮譽是一種動力,同樣是一種責任。

責任編輯: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