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3日電 11月16日,落日黃昏。道裡區新農鎮團結村一戶農宅內,光線昏暗,斜倚在床上的許洪亮正吃力地用針筆在硬紙本上寫下一串串盲文。這是記者與許洪亮初次相見時的情景。
聽到有人進屋,許洪亮顫抖著伸出手,似乎在捕捉聲音的方向。記者握住他的手,感覺他的手指削瘦、冰涼,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有些變形,關節上磨出厚厚一層老繭。
一個多月前,正在北京一家康復醫院從事按摩工作的許洪亮突然暈倒,回哈到醫院檢查後被確診患上了尿毒癥。如今,治病已花光了本就貧困的家中的全部積蓄,深愛他的父母絕望而無奈。
盲校苦讀、歌壇打拼、按摩立業、重病纏身———26歲許洪亮的人生經歷豐富傳奇、坎坷跌宕。
『成功總是與我無緣,但我畢竟奮斗過。』提及往事,病床上的許洪亮語氣平和,蒼白的面容透出從容淡定,『盡管我眼中的世界沒有光明和色彩,我還是願為它留下向往光明的歌聲。』
用歌聲為世界著色
幾度風雨幾度春秋風霜雪雨搏激流
歷盡苦難癡心不改少年壯志不言愁
———《少年壯志不言愁》
1981年,許洪亮出生在道裡區新農鎮一戶農家。作為家中的長子,他的到來給家人帶來了歡樂和希望。然而,快到百天時,父母卻驚異地發現,用玩具在小洪亮眼前晃來晃去,孩子卻無任何反應。一絲涼意直穿心底,父母馬上抱他到醫院檢查,確診為視網膜先天發育不良,基本沒有治愈的可能。父親許家和不甘心兒子就這樣在黑暗中度過一生,便帶著他奔走於全國各大城市的眼科醫院求治,但兒子的視力始終沒有好轉。許洪亮的眼前只有一些模糊的光感,什麼也看不見。
那時,許家和在一家村鎮企業工作,收入微薄,妻子沒有收入。為給兒子看病,家裡花掉了所有積蓄,連僅有的三間草房也賣掉了。一直到現在,全家人仍住在租來的兩間農宅裡。
雙目失明,沒有玩伴,許洪亮從小就迷上了收音機,常常是捧著收音機從早聽到晚,什麼節目也不落下,小小收音機成了他了解外面世界的唯一窗口。許洪亮最愛聽的是歌曲,他的耳力極佳,模仿力極強,一首歌只要聽幾遍,就能唱出來。
1992年,11歲的許洪亮開始到哈爾濱市盲聾啞學校讀書。學校離家很遠,他寄宿在學校,是學校裡最用功的學生之一。視力殘疾的自卑轉化成刻苦學習的自強,除了努力學習盲文外,他幾乎讀遍了學校閱覽室裡的盲文圖書。課餘,許洪亮最大的興趣還是捧著小錄音機聽歌曲。從充滿情感的歌聲中,他感受到了無法看到的世界;通過變幻的旋律,排遣著心中難以名狀的懮傷。從喜歡聽,到放聲唱,許洪亮在歌聲中感到一種說不出的快樂。
許洪亮天生一副渾厚圓潤的好嗓子,唱歌時又極為投入,他的音樂天賦很快被老師注意到。在一次學校的聯歡會上,初次登臺的許洪亮以一曲《少年壯志不言愁》贏得滿堂喝彩。來自老師同學的贊譽讓許洪亮找回了自信,在沒有色彩的世界裡,他開始用歌聲尋覓人生的支橕。錄制國內第一部盲人MTV
擦洗一切陽光下的謊語
讓懮傷省略成一串串雨滴
讓土地來過濾,換換新空氣
一切痛苦都沒有痕跡
一切真愛都留在心裡
———《真愛留在心裡》
1997年6月,許洪亮從收音機中得知哈爾濱文藝臺將舉辦一臺『幸運鳥杯卡拉OK大賽』,正在進行報名。這個消息讓他萌生了參賽的想法。周末,他拄著一根盲杖,帶上自己錄制的磁帶,孤身一人坐上公交車,一路打聽找到報名處。因為是殘疾人,工作人員無論如何不讓他報名。接下來的幾天裡,許洪亮幾乎每天都會跑到報名處請求參賽。工作人員被他的誠意打動,同意留下他的磁帶,聽後再給他答復。
就在卡拉OK大賽預賽的前一天,許洪亮接到通知,他作為唯一的殘疾人選手被破格允許參賽了,許洪亮興奮得一夜沒睡。比賽在工人文化宮舉行,許洪亮在父母的陪伴下,換了一身新衣服,頭發梳理得整整齊齊。比賽開始了,許洪亮演唱的歌曲是《天大地大》,音色飽滿、深情投入。如果不是報幕員的事先介紹,誰也不會相信此刻舞臺上濃眉大眼、身高1.80米的英俊少年竟是個盲人。在如潮的掌聲中,坐在觀眾席上的許家和夫妻熱淚如注,相擁而泣。
這次比賽,許洪亮在共有700多人參加的預賽中脫穎而出,成為25名進入決賽的選手之一。最終,他獲得了優勝歌手獎。
卡拉OK大賽的勝利為許洪亮的人生打開了一扇窗口,接下來,他成了眾多省內音樂大賽的常客:先後獲得黑龍江省第一屆『扶貧賑災杯』卡拉OK大獎賽二等獎、『春之聲』迷你杯卡拉OK大獎賽一等獎、黑龍江省第六屆『純中純』杯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熒屏獎等獎項。
此時,許洪亮已成長為一名充滿青春朝氣的校園歌手,哈市的一家影音公司與他簽約,並為他量身定做了主唱歌曲《真愛留在心裡》。1998年,哈爾濱經歷了松花江特大洪水的考驗,在同年舉辦的『哈經開區之夜』扶貧賑災義演明星演唱會上,許洪亮作為特邀歌手,同江濤、滿文軍、羅中旭、萬山紅等歌星同臺獻藝,為家鄉父老送上了這首《真愛留在心裡》,並捐獻了自己500元的演出費用於扶貧賑災。
一年後,在影音公司的幫助下,以許洪亮生活經歷為藍本,《真愛留在心裡》被拍攝成MTV,成為國內第一部盲人MTV。同年10月13日,這部MTV在黑龍江電視臺《藝海星河》播出。
按摩師的漂泊生涯
永遠在內心的最深處聽見水手說
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
擦乾淚不要怕至少我們還有夢
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
擦乾淚不要問為什麼
———《水手》
2000年,許洪亮從哈爾濱市盲聾啞學校初中畢業,19歲的他面臨著新的人生抉擇———是繼續歌唱下去,還是重新定位人生?
作為一名殘疾人,許洪亮深知演藝生涯的艱辛。兩年的歌壇闖蕩,非但沒掙到錢,還讓家人為此花掉上萬元。歌壇吃的是青春飯,屬於殘疾人的機遇更少。許洪亮最終做出決定:告別歌壇,選擇一個紮實的職業自力更生。
2001年,許洪亮進入一家盲人按摩學校,學習按摩技術。初入這一行業,他顯得很笨拙,一名盲人要在短時間內掌握人體全部的骨骼和穴位,談何容易?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一個人體模型成了許洪亮整日練習的伙伴。兩年下來,許洪亮的右手拇指和食指也嚴重變形,指關節上留下一層厚厚的老繭。紮實的按摩基本功讓老師對許洪亮格外器重,2003年,許洪亮取得按摩師資格證後,被老師推薦到北京一家康復中心實習。一年多的實習,使許洪亮業務能力突飛猛進,隨後,他又被推薦到天津一家按摩院工作。
按摩師的工資並不高,每月只有1000多元,但讓許洪亮滿意的是,這個行業裡沒有對殘疾人的歧視,來按摩的顧客都對按摩師很尊重。漸漸地,許洪亮在這一行裡已小有名氣,許多老主顧來按摩都點名找他。
按摩生涯枯燥單調,每天體力消耗都很大,對許洪亮來說,疲憊之餘最好的休息就是聽上一段歌,他尤為喜歡的歌曲是鄭智化的《水手》,這首同為殘疾人歌手演唱的勵志歌曲每每會激起他強烈的共鳴,每當意志消沈時聽上一曲,就會重新鼓起對生活的勇氣和熱愛。
身患重癥,願留歌聲在人間
從此為了愛,為了夢
為了心中的太陽
小河輕輕在流淌
船兒避風在海港
等到風和日麗的時候
一同啟航
———《啟航》(許洪亮作)
快樂的時光總是顯得短暫。今年初,許洪亮辭掉了天津的工作,回哈爾濱陪父母待了一段時間。4月,他又『跳槽』到北京一家保健按摩院工作。這時,本以為新生活即將開始的許洪亮開始感到身體的不適。9月,他大病一場,連續三天發高燒。身體剛恢復一些,他又堅持上班。一天上午,正在按摩時,他突然昏倒在工作臺上。
在同事的幫助下,許洪亮來到天津一家醫院就醫,診斷為胸肺積水,需住院治療。同事幫他買了一張回哈爾濱的車票,並送他上了火車。9月28日,一大早就在車站迎候的父親許家和接到了許洪亮,馬上送他到哈醫大二院檢查,確診為尿毒癥晚期,雙腎已嚴重萎縮,只能依靠透析維持生命。
經過近3個月的治療,許洪亮已花掉醫藥費兩萬多元,家中的積蓄全部花光,只能靠向親友借錢治病。許洪亮的父母都已年過半百,在鎮上的開關電器廠打零工,兩人月收入加在一起還不到1000元。現在家裡沒有耕地,住宅也是租的,早已一貧如洗。比許洪亮小兩歲的妹妹把每個月在哈市打工的工資都攢下為哥哥治病,但在高額的醫療費面前,這點工資無異於杯水車薪。面對哥哥的病情,她急得一籌莫展,哭了一次又一次。
醫生要求許洪亮住院治療,每周透析兩次。一次透析至少要花400元。為了省錢,許洪亮一直住在家裡,透析的次數也降到了每兩周一次。兩個月來,許洪亮的體重下降了10多公斤。
一提到孩子的病情,許洪亮的母親周鳳英總是忍不住要哭:『這孩子的命太苦了,他一直要強,想做些事,沒想到卻得了這個病……』每當看到母親難過,許洪亮總會輕聲地勸慰母親,要麼為她按摩肩頭,要麼唱上一首歌,努力做出一副輕松的樣子。他時常央求父母說:『不要給我看病了,你們還是省下些錢養老吧。』
病床上的許洪亮心緒平和,許多如煙的往事也似乎變得清晰起來。他想起在盲校時讀過的一本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書的作者海倫·凱勒是一位又盲又聾又啞的美國姑娘,她的故事曾深深地打動過許洪亮。這讓許洪亮突然有了一個想法,自己做歌手時,曾寫下過許多首歌,現在他想利用剩下的時間,把這些歌詞整理成一本詩集。
『我一點也不畏懼死亡,只是有許多心願未了。』面對記者的采訪,許洪亮說:『我這一生拖累了全家,總想憑自己的奮斗能像正常人那樣回報父母,但現在看來很難完成這個心願了。我不能帶給幫過我、愛過我的人以幸福,那就留下一本詩集作為紀念吧,詩集名字我已想好了,就叫《光明的向往》。』
許洪亮把床頭一個厚厚的筆記本展示給記者,裡面是用盲文寫下的一首首詩。他隨手翻開一頁,那是他幾年前寫的一首名為《啟航》的歌。指尖拂過凸凹不平的盲文,許洪亮禁不住輕聲吟唱起來:『從此為了愛,為了夢,為了心中的太陽,小河輕輕在流淌,船兒避風在海港,等到風和日麗的時候,一同啟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