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6日電 這幾天,剛剛搬到扶貧住宅小區的通河縣濃河鎮富強村農民陳喜芹高興得嘴都合不攏,她邊在新居的門上打砂紙邊說,要不是各級乾部關心咱,我家還不知道要住多少年破草房。這是通河縣委、縣政府在濃河鎮富強村為貧困戶建起的24棟扶貧住房。在扶貧住房的另一側,一棟能居住50戶的農民集資樓已經被當地農民購買且即將入住。
走進濃河鎮富強村,遠遠就能看到24棟剛竣工不久的扶貧住宅,純藍色的房蓋,雪白的牆面與同樣剛竣工的50戶農民住宅樓形成了一道靚麗的農民新區。陳喜芹和丈夫趙景龍多年來一直住在維修過多次的草房裡。今年通河縣根據第二批扶貧整村推進規劃,在富強村為農民建起了由稻草做保溫牆體的節能住宅。陳喜芹說,這70多平方米的房子每戶僅交5000元就能入住還不是托了共產黨的福。趙景龍說,由於是新型節能牆體,保溫效果非常好,他家現在的溫度就快到20℃了。
富強村黨支部書記高雲林介紹說,2005年,根據農民提出建農民住宅樓的願望,向濃河鎮政府打報告,由於種種原因沒有結果。2006年,村民報名購買農民住宅樓的人越來越多。經過多方努力,農民住宅樓開始動工興建。目前已經有30多戶裝修入戶。據了解,農民住宅樓每建築平方米800元錢,通河縣政府每戶補貼5000元。
據介紹,富強村農民住宅樓在全省首次使用地源地熱供熱。即將地下熱水抽進高壓泵,經過二次加壓後進入居民供熱管道。用過的熱水再回到地下,實行了地源的循環利用。
責任編輯: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