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經濟犯罪花樣翻新 黑龍江省公安廳發布預警提示
2007-11-28 18:34:52 來源:東北網  作者:雷蕾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28日電(記者 雷蕾) 今天,針對目前短信詐騙、證券市場違法犯罪行為頻現,期房交易市場存在眾多潛在風險等,黑龍江省公安廳經偵總隊對外發布預警,提醒廣大民眾提高警惕,不要上當受騙。

  預警提示一:警惕不法分子實施短信詐騙

  近年來,各種利用短信、電話進行所謂的『中獎』詐騙和冒充『銀聯』、『公安』短信詐騙的案件頻繁發生。諸如收到:某某銀行溫馨提示:『您本月12日14:18分在某某商場持卡購物****元,將於結賬日在你賬戶扣除,如有疑問請諮詢客戶部****—********』。此類案件當事人一旦按提示撥通短信中的電話就很快進入圈套,所謂的客服中心服務人員會『善意』提醒你,說你的銀行卡信息可能泄密,要求你馬上報案,再提供給你一個虛假的公安局電話。而你如果繼續撥打該電話,就會一步步被犯罪嫌疑人套取你的個人信息和銀行卡信息,最後卡上餘額會被一掃而空。

  警方提醒,遇到此類情況,應從以下幾方面加以甄別:一是看清楚發信人的號碼。目前,基本每家銀行都有一個專用客服號碼,如農行是95599、工行是95588、建行是95533等。銀行發出的短信,發信人號碼都是專用客服號碼,而詐騙短信的發信號碼基本上都是手機長號;二是掌握了解銀行卡結算程序。銀行卡、借記卡、貸記卡消費一般都是當時扣款的,即消費時馬上就結算,持卡人一般當場即收到短信提示;三是留神消費金額尾數。每位持卡人員任何情況下都不要輕易將個人信息及卡號、密碼等資料透露給陌生人,提高警惕,以免上當受騙。

  近期,國內一些省份相繼發生數起以10086號碼為掩護的短信詐騙案件。不法分子向事主發送號碼為10086的短信,詐稱出售電腦等商品,在事主將貨款匯出後逃匿。不法分子雖然采用以往的短信詐騙手法,但在開始階段用中國移動客戶服務號碼10086迷惑群眾,導致部分人警惕性下降。對此,特別提醒群眾不要輕易相信各類短信,對無法確認的信息要及時與通信公司溝通並適時報案。

  預警提示二:期房交易市場潛在風險不容忽視

  目前,國內房地產業火爆,少數不法開發商借機通過違規操作攫取不當利益,其中利用期房交易牟利是重要手段之一。

  存在的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某些房地產商沒有開發資格,卻以集資聯建的名義進行變相開發,在沒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和商品房預售許可的條件下,違規進行商品房預售,僅憑一紙合同進行房屋交易,而這種合同事實上沒有法律效力,一旦出現問題,購房者的合法權益無法得到保障。二是買賣集資聯建期房投資少、利潤高,且無須交納有關的稅費,吸引眾多炒房者入市逐利。炒房者在沒有任何證件和手續的情況下多次倒賣,使最後購房者的風險逐漸加大。由於房屋產權轉移以變更登記為必要條件,若其中一個環節出現問題,最後購房者將蒙受難以挽回的經濟損失。三是由於部分房地產中介從業人員文化水平較低,不了解房地產交易相關法律知識,可能出現手續不全、簽訂的購房合同不規范等問題,加之沒有對房源的真實性和可交易性、房屋出讓人的身份等予以核實,甚至為了多賺取中介費鼓動炒房者違規炒房,進一步放大了購房者的風險。

  針對上述問題,警方提示群眾防范風險要了解所欲購買期房是否具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和商品房預售許可;了解所欲購買期房是否存在合同糾紛或存在抵押按揭情況;了解房屋出讓人的身份是否屬實;簽訂房屋交易合同之前要先熟悉房地產交易基本知識或諮詢專業人員,簽訂房屋交易合同後要收好房屋交易合同和相關的付款憑證;如果是多次轉手的期房,在與出讓人簽訂房屋交易合同後,還應同房地產開發商簽訂合同,避免房地產開發商以不知情為由不承認房屋交易合同效力。

  預警提示三:證券市場違法犯罪行為手段多樣手法隱蔽

  近期,證券市場出現了一些新的違法犯罪行為,其手段多樣,手法隱蔽。這些行為嚴重擾亂證券市場的經營秩序,危害投資者財產安全。具體表現形式主要以下四種:

  非法從事證券投資諮詢業務。違法犯罪人員在未取得證券諮詢從業資格的情況下,以互聯網、電視、電話、報紙、雜志等為載體,以極具蠱惑力的語言,招攬會員,收取會費,非法提供證券投資諮詢業務。他們一般聲稱其掌握內幕信息,預測股價准確性極高,只要加入會員或委托其炒股,保證收益達到相當水平。有的甚至通過注冊相近名稱、仿建、篡改其網頁等方式冒充正規證券經營機構。目前,此類活動傳播范圍極廣,城市、農村甚至包括大學校園等都有所波及。

  發布虛假研究報告,傳播虛假信息。違法犯罪人員冒用證券公司等專業機構名義,編造虛假研究報告,捏造所謂『資產重組』、『價值低估』、『企業轉型』等信息,誘騙投資者買賣股票,操縱股價,進而非法獲利。此類行為往往通過互聯網進行,多以論壇發帖等形式出現。

  非法從事證券經紀業務。違法犯罪人員在未獲主管部門批准的情況下,通過冒充證券公司分支機構等方式,以各種優惠吸引投資者,提供所謂『開戶』和『證券交易』服務,非法從事證券經紀業務。此類行為風險較大,曾經發生過數起不法分子攜款潛逃的案件。

  盜取投資者賬號、密碼。目前,不少地方出現了投資者賬戶、密碼被盜案件。通常情況下,違法犯罪人員通過偷看、木馬、設立與證券公司類似網站等方式獲取投資者賬號及密碼,然後非法買賣股票,或通過轉賬、盜取或偽造投資者身份證、銀行卡等方式盜取投資者資金。

  經偵部門提示:一是不要相信不切實際的投資回報,接受不明身份的投資諮詢服務。二是在具有合法資格的證券經營機構開戶、交易。不要受『優惠條件』引誘,通過非法證券經營機構進行證券交易。多做比較,認真鑒別,必要時可通過當地證券監管部門識別合法的證券經營機構。三是保管好證券賬號及密碼。櫃臺和電話交易時遇到可疑人員時應停止交易,及時更改密碼;網上交易時應注意甄別交易網站、注意預防『木馬』等計算機病毒,發行可疑情況應馬上停止交易,及時請專業人士進行處理。

責任編輯:杜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