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9日電 幾天前,家住哈爾濱市道裡區的李女士在某網站看到一款商場標價2900元的索尼數碼相機,通過網站郵購只需1700元。李按網站上的電話諮詢,對方稱公司近期搞酬賓活動,以超低價格銷售,質量絕對有保障,並提供匯款地址,稱款到最遲3天到貨。隨即,李便按要求匯款。
第二天,李女士接到一陌生男子電話,該人自稱是受某快遞公司委托給她送網上購買的東西。李告訴他單位地址後,對方問:『你要的照相機是一臺還是兩臺?』李回答一臺,對方立即說:『我這訂單顯示是兩臺相機,那你馬上跟訂貨公司聯系,看是不是郵錯了。』李表示,只把自己訂的一臺相機送來就行,多的由對方退回。但該男子以不能私自拆包裹為由,反復讓李給公司打電話確認。
公司接電話的人得知李的情況後,勸她說:『難得公司促銷,活動這麼優惠,要不你就把兩臺相機都留下,或和別人合買,這樣公司在每臺1700元的價格上還能再打八折,每臺只需1360元。』想到價格又便宜了,李便和一個同事合買,並將剩餘的錢一起匯到對方賬戶。
等了一周後,李女士不僅沒接到對方送來的相機,再上網查詢,發現當初促銷相機的優惠網頁已經不見了。而她再次撥打送貨員的電話,對方已關機,無法接通。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