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30日電 穿過白雪覆蓋的山山嶺嶺,再經過『老哈同』坡陡路彎的『十八拐』,記者來到方正縣大羅密鎮沙河子村。
沙河子村原是方正縣沙河子鎮所在地,由原沙河子、鎮南、鎮北等三村組成,轄區內有煤礦、農場和港務等6家企業。這裡地處依蘭、通河和方正三縣交界處,是方正縣人員組成最復雜、地理位置最特殊、社會矛盾最集中的行政村之一。
但以劉顯峰為支書的村黨支部及村委會,真心實意地為村民辦事,通過點滴的、日常的、具體的工作,化解村民矛盾、維護社會穩定、改善民生狀況,使大量的民事、土地和鄰裡糾紛就地化解,村民和諧相處。
5年前,劉顯峰等村乾部平息了最大一起『上訪』事件,也除掉村民心頭的隱患,讓800多畝耕地徹底擺脫了洪水的威脅———遇事從百姓利益出發,善於為百姓辦實事,百姓自然心平氣順
村民張纔正在賣大豆。提起5年前秋天的『上訪事件』,老張有些不好意思:『那時,我們的想法特別簡單,只要到縣裡一「鬧」,損失就有人給賠償。』
2002年秋天發大水,當地一家煤礦的簡易運煤大橋泄洪量小,把珠琪河水憋進村民的耕地。眼看到手的收成受損失,村民們要扒大橋,煤礦則出動上百人護橋,村民一看『斗』不過煤礦,40多人就要到縣裡上訪。
剛剛上任一年的村黨支部書記劉顯峰,與『兩委』班子成員商量後決定,分頭做村民工作。在他看來,如果什麼事兒都要上級來處理,還要村乾部乾啥?
劉顯峰挨個找上訪村民談話:『我向你們保證,要是煤礦不賠你們,我們村乾部自己掏腰包。』
得到村民的理解後,劉顯峰連忙到煤礦,把村民的意願和自己的想法合盤托出。煤礦領導當即對劉顯峰表示,咱們都是為了維護集體和群眾利益,今年我們不但賠償村民的損失,還按照你的意見加高大壩,讓洪水再也進不了農田。
當年冬天,煤礦將大壩加高了兩米。2003年,洪水比上年還大,但村民的800多畝農田安然無恙。張纔說,如果不抬高大壩,我們的地說不准啥時又挨淹。
劉顯峰說,村乾部只要從村民的利益出發,幫助他們徹底解決困難,他們的心氣就順,什麼事兒就好辦。
據統計,2003年以來,沙河子村利用扶貧、老區及新農村建設等政策支持,投資110多萬元,修江堤、架橋涵、建村路、打飲水井,基本解決了村民日常生產生活難題。
憑著一本書、一張嘴,劉顯峰等解決了上千起土地糾紛,讓一些『勢不兩立』的村民『化乾戈為玉帛』———堅持依法辦事,帶著情感調解,信訪工作自然有效
在劉顯峰的辦公桌上,記者看到一本《農村政策實用法律讀本》。
劉顯峰說,這本書已被我翻遍了,你說出什麼事兒,我就能在書上找到什麼法條兒。就憑它,我解決的問題『老鼻子』了。
今年春天,村民馬某與妻子趙某離婚,在分割土地上雙方不依不饒,要求村乾部『調解』。劉顯峰將『讀本』翻到《婚姻法》那塊兒,向他們說明家庭財產分割的依據,最後按照雙方撫養人口數量,將他們原有耕地按地塊進行分割,並約定今後的政策性補貼分配方案。末了,劉顯峰提醒雙方:『一日夫妻百日恩,雖然你們離婚了,但你們還是兩個孩子的父母,兩旁人沒有比你們近的了,以後誰有困難還要幫一把。』一句話說得雙方熱淚盈眶。
村民王寶金說:『如果沒有劉書記協調,我這輩子不但吃了虧,而且生活難保障了。』
原來,第二輪土地展包後,王寶金按當時地價將8畝地轉包給村民楊佰君。後來,國家實行『一免兩補』政策及糧食漲價,土地收益明顯增加,王寶金想要回土地,但楊家不給。王金寶在外的兒子王延秋找到劉顯峰,聲稱耕地是全家人的,全家人不在場簽訂的合同就得作廢,並說是村裡和老楊家合伙『唬』他爹,又要打官司又要告狀。
劉顯峰又把『讀本』一翻:『你自己看看,國家有政策,允許土地自願流轉。話再說回來,你也是買賣人,你去年賣的東西,今年漲價了就得要回來,那要是掉價了你讓退貨嗎?』
王延秋一聽就蔫了,說:『劉叔,你看我爹歲數大了,不能乾別的,種點兒地還能維持生活。』
劉顯峰考慮到王家的困難,幾次協調,王寶金賠償楊佰君6500元錢,楊家退回了耕地。
在村委會辦公室,記者看到村裡專門設置的群眾來訪室。幾年來,劉顯峰等村乾部,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解決村民各類糾紛6000多起,其中最令人頭痛的土地糾紛達到上千起。
林地草原公開發包、辦理農村低保公開監督,劉顯峰等『一碗水端平』,也平復了百姓的心———辦事公開公平公正,百姓自然心服口服
在村民程金家,記者看到兩份合同,第一份是上交土地的合同,第二份是贖回土地的合同。兩份合同之中,讓記者看到沙河子『兩委』嚴謹的工作作風。
三村合並後,沙河子村外債40多萬元,還有不少村民欠村上的『統籌提留』款。
為清欠,村裡決定暫時收回欠款戶土地承包權,然後用對外發包所得頂替欠款。考慮到欠款戶利益,村裡規定一年對外發包一次,原欠款戶只要在每年的3月1日前還清欠款,就可以贖回土地經營權。
果然,在2004年以後,大多數村民還清欠款贖回了土地。劉顯峰說,如果不考慮欠款戶的利益,腦袋一熱就把他們的耕地十年二十年地包出去,麻煩可就大了。
沙河子村新班子上任後,將原來糊裡糊涂包出去的林地草原收回重新公開發包,不認人只認錢,誰出錢多就包給誰。通過以上兩種方法,三四年就還清了村集體外債,還結餘了數十萬元。
2004年,兩個村民發生土地糾紛,劉顯峰帶人一查,發現這塊地權屬不清,毅然將土地收回重新公開發包。
還是通過公開監督的方式,沙河子村共為40多戶村民辦理了農村低保,村民無一不服。
劉顯峰說,老百姓人人心裡都有一杆秤,他們天天稱著村乾部的一舉一動,只要你真心實意、公開公正地為他們辦事兒,還有什麼事兒不能放到大面兒上來?
沙河子村有1970多戶居民,其中有農村戶口的居民911戶,人均耕地兩畝多,難以維持村民的最低生活水平。為解決村民收入問題,村乾部協調當地6家廠礦企業,招收沙河子300多村民就業。到外地打工的村民也有500多。劉顯峰自己有『買賣』,每年最少招用100多村民,他們年人均純收入5000多元,是種地收入的10多倍。村民收入高了,也就不在幾畝土地上糾纏了,糾紛自然就少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