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3日電 『俺們逃出來後,如果沒有政府和好心人的幫助,恐怕現在早已露宿街頭了。所以,政府給的錢俺們能省就省,絕不亂花一分。』這是吉林省磐石市牛心鎮的杜增富經常和5位工友說的話。在6位農民工中他的年齡較大,又很熱心腸,大家都很信服他。因此,就推選他保管政府給的生活費。
27日,當本報記者與哈爾濱市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取得聯系後,該中心主動拿出1000元錢作為幫助6位農民工解決吃住的第一筆錢。隨後,涉及該事件的哈市呼蘭區開發區管委會又拿出了500元錢的愛心款。如今,6位工人再也不用過著身無分文的日子了,但正如杜增富說的,他們從不亂花錢。
現在,6名農民工住在旅店地下室的一個房間裡,一天幾乎見不到多少陽光,但他們已感到很滿足了。坐在床沿邊摸著有些燙手的暖氣片,海林市林業局的朱貴堂說:『從工地跑出來的那天夜裡,我們6個人跑了很遠很遠,因為都是外地人,也不知道該往哪裡跑。那天,我們就一直跑啊跑,跑得上氣不接下氣時也不敢停止。咬牙堅持繼續跑,生怕老板把我們抓回去。到了半夜,有人問我們去哪裡,我們也不知道。當時,如果不是一個好心的出租車司機給了我們錢,告訴我們找報社,我們根本不知該咋辦,根本不敢想會有今天。現在屋子裡不再像從前四處漏風,還有暖氣,能住在暖和的屋裡我們已經很幸福了。』
他們非常節儉,記者多次要請他們到外面吃頓飯,但他們說什麼都不同意。最後終於同意,但是也只是同意吃一頓面條。這些農民工進面館就對老板說,『什麼堆兒大,便宜,我們就吃什麼!』當時這些淳朴話語把店內吃飯的人和老板都逗樂了。當記者提出他們可以隨便選,選擇自己喜歡吃的時,就只有在工地中待了8個多月的鄒佔華提出想吃碗炒面,還當即被其他工友批評了一頓,說這一要求太高!但記者還是給他點了炒面。給其他人點了牛肉面,那頓面條,他們吃得非常香,最後連面湯都喝了個精光。從面館出來時,他們還不斷地念叨,這面條可真好吃!
在他們住的旅店裡,暖氣片上總會放著一個裝有饅頭的塑料袋,這些就是他們的每天的食物。原來住進旅店後,他們只在附近的一家小吃店裡吃過兩次飯,雖然好心的老板得知他們的遭遇後只收了成本,但經過他們研究決定為了節省用錢,不再去吃了。於是,他們每天只吃兩頓飯,每頓飯都是在附近菜市場買來的饅頭和咸菜,另外就是旅店免費供應的白開水,天天如此。他們說,在黑心老板手中乾活的日子,他們每天吃的就是土豆、白菜,挨餓更是家常便飯,都習慣了!如今,能吃上饅頭、咸菜已經很好,雖然政府給的錢現在還夠花,但能省還要盡量地節省。
12月1日晚,幾經記者勸說,他們終於拿出錢來,洗了被騙數月來的第一次澡,因為只有一身衣服無法換洗,洗過澡後,他們只能繼續穿著髒衣服,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他們興奮的心情。2日見到記者時,記者看到他們頭發整潔了許多、整個人看起來都白了許多,更重要的是他們臉上的笑容更加燦爛了。
如今,18歲的吉林省敦化市翰章鄉的叢延軍經常會找機會跟幾位家長似的工友撒嬌,有時還會任性地耍點小脾氣。21歲的馬德鳳再也不是一張小黑臉了,剛洗過澡就把僅有的一件7月份被騙進工地時穿的白襯衫穿起來,帶著叢延軍到旅店附近逛上一圈。剛逃出來時,吉林省密山鎮的林永臣因為上火嘴上起滿了大泡,這幾天,大泡已開始結莢、消退,記者終於能看到他微笑的樣子了……有了政府的關懷和社會的愛心,如今的一切都讓6位曾經遭受非人虐待的外來農民工感到無比幸福。現在,他們唯一的願望,就是期待盡早拿到工錢後回家與家人團圓。對於這樣一個願望,他們都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