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3日電 今年秋季開學,我省高中一年級正式進入新課程,各學校全面按學段、按模塊、按學分、注重過程性素質評價,穩步推進新課改有效實施。而在新課程進行中,如何讓高一學生順利銜接初高中知識、適應新教材新教法、在興趣和愛好中提高綜合素養已經成為大多數高中學校最為關注的問題。記者近日在哈市南崗區部分普通高中采訪中了解到,讓學生充分選擇感興趣的新穎選修課、編寫實用的校本教材為學生解決學習疑難、把更多的課堂時間留給學生鼓勵其勇於研究、大膽提問等一些新式教學方法讓高一學生耳目一新。
《演講與口纔》、《中學生禮儀》、《走進舞蹈》……這些內容新穎、教學方式靈活的校本選修課,在哈市32中學的高一學生中特別受歡迎。該校高一學生華東興奮地說,『我們現在最渴望周五的到來,因為這一天大家可以自由選上自己最感興趣的選修課。』一名高一女生高興地對記者說,『《中學生禮儀》這門選修課的內容讓我懂得了日常生活中豐富的禮儀常識,並且幫我糾正了很多平時不太在意的言行。』據介紹,為鼓勵學生在感興趣、有潛能的方面選修更多的模塊,學校鼓勵教師編寫校本選修教材。如今,周五的校本選修課已經成為學生們精神世界的一種寄托和享受。
新課改中,教學內容多、課時少、教學難度大,學生知識銜接有困難,已經成為很多高中教學過程中遇到的突出難題。而在哈市19中學的實踐教學中,學校專門開設的選修II《初高中知識銜接》這一特色科目一經推出即受到學生的歡迎。哈市19中學校長曲俠介紹說,針對新課改後,高一學生在知識銜接方面遇到的實際難題,學校不僅開拓了課例研究、重新定位、同課比較、反思提昇的新課程集體備課模式,他們專門編輯了校本教材《初高中數學知識銜接》學生用書,這一實用性非常強的課程及時彌補了因課時及教材不足使學生們感到學習困難的問題。
『又講多了,留給學生的時間太少了!教了這麼多年書,如今真得重新想想該怎麼教纔能讓學生學得更有實效!』哈市44中學一位從教多年的教師在課後不斷地責備自己。學校要求,教師講授時間不得超過30分鍾,必須預留15分鍾時間進行練習。這樣,課堂教學結構調整後,教師更加關注自己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行為了,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順暢,課堂氛圍也更加民主、和諧。而設立修習學時記錄表、課堂測驗成績記錄表等,將學生在模塊修習期間的各種表現都記錄在冊,不僅規范了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的管理,更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