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慶安農民人均純收入可達4360元
2007-12-03 14:53:17 來源:人民網  作者:鄧紅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3日電 今年,慶安縣以實施綠色農業示范區為主導,優化種植業結構,養殖業立足發展特色,並且加快了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設。全縣糧豆薯總產實現7.94億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可達4360元。

  慶安縣以實施綠色農業示范區為主導,以實施精品工程為載體,重點圍繞綠色環線、優勢產業、標准化生產,全力打造種植業精品科技示范園區,共建科技示范園區80個。全縣水稻、大豆、玉米面積分別為117萬畝、69萬畝和26萬畝,馬鈴薯面積發展到6萬畝。同時,發展了中草藥、食用菌、烤煙等高效經濟作物,種植業結構逐步優化。在新技術推廣上,水稻兩段式育苗、缽體拋秧、機械插秧、節水控灌面積分別發展到2萬畝、55萬畝、25萬畝和50萬畝,試驗示范稻鴨共作面積600畝;大豆窄行密植技術實現突破,面積發展到2.5萬畝,大豆、玉米4+1栽培模式逐步擴大,面積發展到10萬畝。

  慶安縣堅持抓專業大戶、培育養殖小區帶普養的發展路子,尤其在特色品種養殖上強化服務,促進了養殖業規模總量發展。他們在南部旱田鄉鎮,以建民鄉建安兔業和歡勝鄉宏業兔業為龍頭,實行了集中精養與分戶養殖相結合的公司+農戶的養殖模式,帶動農戶100多戶,為縮小南北差距探索了出路;在中部沿河、近水鄉鎮,形成了大鵝特色養殖示范區;在北部近山區鄉鎮,形成了鹿、貉、野豬和麝鼠特色養殖示范區。湧現了林管局各大林場的野豬雜交千頭養殖場、建民鄉的萬只林蛙養殖和慶安鎮興安村南成王屯的養貉專業屯。目前,全縣養殖小區達到11個,專業大戶發展到380戶。同時,在8個鄉鎮成功地示范了稻田養鴨技術,放養肉蛋鴨7000只。

  慶安縣形成了以大加工為龍頭,以小作坊為補充的龍蛇競舞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態勢。省市級龍頭企業達到12家,優質品種訂單面積實現180萬畝。酒類、水稻、大豆、馬鈴薯加工等老龍頭企業的精深加工項目不斷取得進展,加工鏈條進一步延伸:農副產品加工小作坊通過宣傳、引帶、示范和培育,群體規模和發展潛力不斷擴大。旱田鄉鎮的雜糧、馬鈴薯、玉米、工藝笤帚等加工業的產品檔次得到了提昇,水田鄉鎮的大米、草柳編制品、禽蛋醃制等加工業的生產總量實現了擴充,近山區鄉鎮的山野菜、山藥材、食用菌等加工業的精包細作得到了發展。目前,全縣新上91戶小作坊,總數達到294戶。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