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到10月28日統計,海倫市南華糖業集團在祥富、共榮、永富等農村鄉(鎮)設立的15個甜菜收購站已收購甜菜53000噸。這個集團,今年春起在抓原料生產時,就與農民簽訂了甜菜現金收購合同,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種植甜菜的積極性。圖為長發鄉農民正在糖廠院內卸車。金育德攝
海倫市長發鄉長豐村農民在收獲甜萊。記者邵國良攝
![]() |
海倫市20萬畝甜菜喜獲豐收,由於甜菜款能夠及時結算,廣大農民踴躍交售甜菜。王佐理攝
甜菜種植是寧安市蘭崗鎮的一個重要經濟作物,在這個鎮的孫德林甜菜種植協會協調下,他們從法國引進甜菜新品種,與廠家簽訂定單種植,使這個鎮今年甜菜種植突破10000畝,僅此一項就可為當地農民增收百萬元。圖為農民正在紙筒育苗。李群 記者邵國良攝
東北網12月3日電 一場兼並浪潮正席卷中國制糖業,充滿魅力的黑龍江糖業上演的『圈地運動』,將人們的目光再次引向一度充滿苦澀的制糖行業。用烽煙四起、如火如荼形容這個行業正在進行的巨變並不為過。因為,在短短兩年時間裡,黑龍江17家大大小小的制糖企業,已有14家分落兩大糖業巨頭麾下。業內人士透露,也許用不了多久,黑龍江的全部制糖企業都將找到自己的歸宿。
大規模『圈地』攪熱龍江糖業
郭繼華說,是『甜蜜的事業』吸引他來到了冰天雪地的黑龍江。
這個操著南方口音的職業CEO,是中國最大制糖企業——洋浦南華糖業集團副總裁。從去年開始,他帶領南華一口氣吞並了我省8家制糖企業,其中不乏海倫糖廠這樣當年的『明星級』企業。
洋浦南華糖業集團是一家跨地區的,集工、農、貿為一體的大型企業集團,是全國制糖行業的龍頭企業。旗下擁有48家獨立法人企業,總資產約70億元,食糖產銷量約佔全國的1/10強。2007年預計可實現銷售收入70億元。
10年前,海倫市引進丹麥技術和設備,建設了當時亞洲最大的甜菜制糖企業——海倫糖廠。這個令海倫人引以自豪的企業,卻在2003年底,因原料、資金、市場的影響,被迫停產,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僅糖廠欠農民甜菜款一項即達2000多萬元。號稱『甜疙瘩』的甜菜,在海倫變成了『苦疙瘩』。直至2006年春天,海倫市政府與洋浦南華糖業集團正式聯姻。
海倫南華糖業有限公司成立後,投入7000萬元購並海倫糖廠現有資產,並進行了土地有償轉讓。年加工50萬噸甜菜制糖項目正式運營。海倫人心中沈寂多年的制糖業開始復活了。
郭繼華說,黑龍江特有的緯度滿足了甜菜生長的氣候需要,其土地廣闊,地勢平坦,適宜大規模機械化耕作。南華將其視為開拓發展的另一個主戰場。眼下,除了海倫糖廠外,原衛星糖廠、嫩江糖廠、雙山糖廠、巴彥糖廠、紅興隆北大荒糖業和寶清糖廠皆落入南華手中,並控股了原佳木斯糖廠。
在黑龍江糖業,與南華同時進行『圈地運動』的還有河北天露集團。去年,河北天露出資1100萬元購買了原黑龍江望奎糖廠所有權,組建黑龍江天露糖業公司;隨後,出資6000萬元重組原依安瑞雪糖業有限責任公司。作為我國北方最大的甜菜制糖企業,天露集團今年除了在內蒙古收購了幾家制糖企業外,還快速在我省收購了原肇州豐樂糖廠、肇源糖廠和查哈陽3家糖廠。
而在河北天露的背後,赫然凸現的是來自大不列顛的英國糖業(海外)有限公司(簡稱『英糖』)的身影及其整合國內制糖企業的雄心。
英糖為世界500強企業之一的英國食品聯合集團公司(ABF)的子公司,其主要業務是拓展海外與糖業有關的業務,在制糖生產上,世界排名位居第二。業內人士透露,英糖與河北天露原來在業務上就有一些合作,目前雙方正在以股權合作形式在哈市注冊博天糖業集團公司。近幾年,天露在內蒙古、黑龍江,通過采取收購、重組等手段向規模化、集團化發展。目前,河北天露已成為北方最大的甜菜制糖集團。而通過河北天露,英糖已在黑龍江展開大規模『圈地運動』。
省糖業協會顧問雷泉說,目前,我們和英糖的合作,許多項目都是由河北天露出面先做。而就依安瑞雪糖業而言,英糖將投資4億元人民幣,重點改造其甜菜生產線和建設原料生產基地,把瑞雪糖業的生產能力由過去的60萬噸提高到100萬噸,建成全國最大的甜菜制糖企業。今年英國食品聯合集團又與我省制糖行業中具有國家名牌商標——『紅光牌』綿白糖的北方糖業股份公司多次洽談,最終達成協議,英食聯注資3億元控股該企業,並逐步將其做大做強。同時,英食聯還決定在阿城投資7億元人民幣,再建一條以廢糖蜜為原料的年產9000噸乾酵母和5000噸酵母浸膏生產線,該項目全部達產達效後,年可實現銷售收入近4億元,利稅1.2億元。
糖業航母頻拋『繡球』為哪般
短短兩年時間裡,糖業『航母級』企業紛紛進駐黑龍江。如此大規模『攻城掠地』,其背後必有深層次原因。
雷泉曾先後擔任望奎、阿城、哈爾濱糖廠廠長,是我省制糖行業資深人士,對糖業了如指掌。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糖業龍頭企業將繡球拋向黑龍江,實為諸多因素使然。
從全國的大環境看,食糖供少於求的矛盾將會持續較長時間。據中國糖業協會統計,『十一五』期間,我國食糖消費平均以7.4%的速度在逐年增長。2000年全國食糖消費總量只有780萬噸,而2007年可望達到1200萬噸,預計2010年全國食糖消費總量可達到1600萬噸。屆時,國內食糖產量可能達到1400萬噸以上。供需缺口的存在,使制糖企業看到了巨大的市場空間。他們開始找尋機會,開拓新的增長點。
目前,我國食糖主產區主要在廣西、廣東、雲南等省。由於受到土地資源的限制,只能從挖潛上來穩定和增長食糖產量。洋浦南華糖業集團副總裁郭繼華說,南方地塊面積小,不能進行機械化耕作,再加上農村勞動力緊缺,僱工緊張,可以挖掘的潛力已十分有限。在這種情況下,國家有關部門和業內企業將食糖增長的目光轉向了甜菜糖。
黑龍江以其特有的氣候條件、廣闊的土地優勢和自身的潛力走進了投資者的視野。
雷泉說,1999年,國家對制糖行業結構調整後,我省保留下17家糖廠,全省日加工量為26600噸。制糖期最多可加工甜菜400萬噸,產糖近50萬噸。我省制糖企業規模小,成本高,缺乏競爭力。據了解,廣西的甘蔗糖廠,日加工能力在1-2萬噸的企業已有很多。其噸糖成本在3300元以下,而我省平均噸糖成本卻在3900元以上。
落後本身也是潛力。由於我省多數企業經濟實力較弱,不可能在短時間積累更多的資金進行自身壯大與再造,這就為頗具實力的國內外投資者提供了商機。英糖和南華集團對我省糖業未來信心十足。他們預測,到2015年我省產糖量應該達到200萬噸,屆時將超過雲南,成為中國第二產糖大省。
雷泉說,此番預測並非空穴來風。它至少基於以下幾方面考慮。
其一,我省土地資源豐富,全省有可耕種面積1.67億畝。按畝產甜菜2噸,年產100萬噸糖只需種植甜菜400萬畝,其佔用土地只是全省可耕種面積的3%左右。這是任何其他產糖區都望塵莫及的,也是同業『航母』頻拋『繡球』的主因之一。
其二,廣闊而平坦的土地適宜大面積機械化作業,發展甜菜糖潛力巨大。現在,新疆的甜菜畝單產已經達到4噸以上,內蒙古2噸以上,英糖宣稱其畝產可達7噸。我省畝產只有1.7噸,相差甚遠。只要應用大型機械作業和增設田間水利設施加上科學種田,甜菜單產就會趕上其他地區的先進水平。
其三,銷區近,運輸方便,運輸成本低。眼下,吉林和遼寧只有2家小糖廠,年產糖在4-5萬噸。而東三省加上京、津地區目前年消費食糖量超過150萬噸。
其四,食糖品種具有相當優勢。南方所生產的糖均為一級品,而我省產的糖均為優級品。一些廠家還生產可口可樂、雀巢等高檔飲料用品所需要的精制幼砂糖。品種優勢使得龍江糖業受到青睞。
緣何『糖在內』卻『甜在外』
南華佔據我省糖業領地後,其所作所為令人眼前一亮。
如果沒有農民種植甜菜,制糖業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米之炊。南華集團深諳此理,進入黑龍江後,首先以此撬開事業發展的閘門。他們千方百計開始了原料基地的籌建工作。
打動農戶的心,南華糖業有限公司動了真情。在建行開設專戶,先兌現了農民手裡的白條子,並鄭重承諾:提供種子、化肥,秋後賣甜菜一定現金兌付。郭繼華說,他們要讓農民嘗到真正的甜頭。去年海倫種甜菜的農民掙著了,畝效益是種大豆的兩倍。收甜菜時,南華糖業有限公司扣雜不超10%,並保證菜農交菜後3個工作日內即可獲得全部甜菜款。現在,海倫甜菜單產可以達到每畝2噸左右,最高可達3.6噸左右。
引進歐美大型機械設備,實現全程機械化生產,南華下了大本錢。甜菜種植的科技水平得到提昇,農民種植甜菜的心氣更足了。
南華的理想是,在未來的8年內,在黑龍江總投資約34億元,擁有糖廠8~11家,日處理能力達7萬噸,年生產糖120萬噸,農民收入約32億元,年上繳稅收4億元。其『野心』之大,令人震驚。至於黑龍江糖業將會為其自身創造的財富,南華沒有透露。
品嘗南華甜蜜的同時,我們是否還嘗到了一絲苦澀?
市場前景廣闊,諸多優勢疊加,我省制糖企業卻未佔得先機,而讓外來者搶了先。『糖在內』,卻『甜在外』,黑龍江糖業走勢令人思索。
對黑龍江糖業進行了一年多的研究與探索,洋浦南華糖業集團副總裁郭繼華坦言,企業短期行為嚴重,生產方式落後,諸多因素混雜,使得黑龍江糖業發展裹足不前。
上世紀八十年代,我省曾是全國產糖大省。1990年-1991年,生產期產糖達79萬噸,黑龍江糖業赫赫有名。但輝煌沒有延續太久。當糖業走向市場後,我省企業未能迅速實現自身角色的轉變,僅僅低頭撥打自己的小算盤,沒能抓住有利時機做大做強。而南方糖企卻率先走向規模經營,在短時間內迅速成長壯大起來。當我們幡然醒悟,企業抵御市場的風險能力已經嚴重弱化。市場變成了競爭者的天下。
從操作層面看,我省糖企缺乏長遠眼光,在發展過程中短期行為嚴重,缺乏合作精神,直接導致制糖業步履維艱。最明顯的事實表現在,一旦受到自然災害或者市場價格下滑,制糖企業往往選擇犧牲菜農的利益而保全自己。企業與菜農沒有做到風雨同舟,而是將菜農推向了風險的最前沿。如此『近視』行為,嚴重挫傷了農民的感情。放棄甜菜種植的菜農最終成了黑龍江糖業發展的『覆舟之水』。
對農業科技的忽視,使我省甜菜單產一直處於較低的水平,這是糖業發展的又一根『軟肋』。省糖業協會顧問雷泉說,他任望奎糖廠廠長的3年時間裡,望奎的甜菜總產量最高沒有超過13萬噸。多數糖企在原料基地建設上捉襟見肘。投入不足導致的直接後果是,農民沒能搭上科技發展的快車。落後的種植方式羈絆了糖業發展的腳步。
糖業留給我們太多的思索。
在采訪中,記者還聽到了另一種聲音:遠道而來的投資者對黑龍江地方政府發展經濟的決心頗為贊許。郭繼華說,他們是想乾事的人。為了支持南華,海倫市委、市政府把20萬畝甜菜種植列為全市大事大項第一號,全力為南華糖業有限公司提供30萬噸原料,力爭達到35萬噸,確保項目擴產。
人們欣喜地看到,海倫、依安、望奎……正在集中力量打造『甜蜜經濟』。也許用不了多久,黑土地上的甜菜就會變成實實在在的『金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