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4日電 為紀念陳雷同志逝世一周年,黑龍江省地方志辦公室研究室主任,省地方志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編審柳成棟發表署名文章《我省地方志事業的開拓者和領導者——紀念黑龍江省原省長、省地方志編委會原主任陳雷同志逝世一周年》,全文如下:
12月5日,是老省長陳雷同志逝世一周年紀念日。陳雷關心和支持地方志工作的事跡又栩栩如生地展現在了我們的面前,提起陳雷,他不但是抗聯老戰士,更是我省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的開拓者和領導者,同時也是我省地方志事業的奠基人和領導人。我省首輪修志工作始於上個世紀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陳雷時任省委書記(當時設有第一書記)1982年1月黑龍江省志編審委員會(即黑龍江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成立,陳雷任主任。嗣後無論在陳雷任省長、省顧問委員會主任期間,還是離休之後,陳雷都是省志編委會主任和名譽主任。按照規則,政府主持修志,由地方行政長官掛帥並擔任編委會主任。1985年5月陳雷卸任省長職務之後,侯捷接任省長,在省志編委會調整之際,擬請侯捷擔任編委會主任,侯捷說:『有老省長當就行了,我一切都聽他的。』足見陳雷威望之高。1989年11月29日,陳雷改任名譽主任。2003年5月31日省志編委會經過第七次調整後,陳雷纔卸掉名譽主任職務,前後共達21年時間。這是修志史上擔任編委會主任、名譽主任時間最長的省級領導。
首輪修志,協會組織發揮了重要作用。就全國而言,首先領導全國修志工作的是中國地方史志協會,黑龍江省也是這樣。在省地方志協會成立之前,最先負責指導全省修志工作的則是省地方史研究會和省檔案學會。經過兩年多時間的籌備,1984年2月13日,省地方史志協會正式成立,陳雷擔任會長,連任兩屆,這是級別最高的協會會長。
為了推動《黑龍江省志》的編纂工作,確保省志編纂質量,1985年9月13日,黑龍江省志總編室正式成立,陳雷又義不容辭地擔任了省志總編。1986年4月3日,陳雷親自向張向凌等9位副總編頒發了聘書,直到1994年10月陳雷一直都是省志總編。在首輪省志的編纂出版工作中,省志總編室發揮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大貢獻,這是和陳雷組建省志總編室打下的良好基礎分不開的。
陳雷在省志編委會、省地方史志協會、省志總編室雖然一人身兼三職,但他卻不是只掛名不乾事的領導。特別是在1982年至1991年長達10年的時間裡,陳雷一直親自主持省志編委會工作。首先是主持召開省志編委會會議。據不完全統計,1982年1月省志編委會成立到1988年9月,陳雷先後6次主持召開省志編委會會議。這是歷屆編委會所沒有過的,不用說6次,就是能開上一次編委會會議也是辦不到和十分困難的。這些次編委會會議,先後通過了省志編委會的任務、職責,《〈黑龍江省志〉編纂方案》;討論全省地方志工作會議報告;討論向省委請示的幾個政策性問題和《〈黑龍江省志•人物志〉入志人物的標准方案》(草稿);省志副總編分工負責審閱省志各分志終審稿等。每次編委會會議均由陳雷親自主持,可以說這是最務實的編委會。
其次,陳雷親自參加各種修志工作會議,並作重要講話。從1982年到1989年,陳雷先後6次參加全省各種類型的修志工作會議,其中3次參加全省地方志會議(即全省地方志第一次工作會議、全省地方志第二次工作會議、全省地方志第三次工作會議),每次會議都親自作重要講話。在1984年2月9日召開的全省修志工作經驗交流會上,陳雷作了題為《修好新志,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黑龍江服務》的講話。陳雷指出:『認真編好地方志,充分發揮地方志資料的作用,對於繼承文化遺產,發展各項事業,研究各門科學,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陳雷闡明了編好地方志的重要意義。為此,陳雷進一步指出,要編好地方志必須不斷加強學習,提高編寫人員思想理論水平;進一步加強對修志工作的領導,保證質量,加快進度,如期完成修志任務,推動了全省修志工作的深入開展。1986年12月22日至24日,全國地方志第一次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陳雷作為特邀代表參加了會議,並在大會上作了題為《以歷史的責任感搞好修志工作》的發言,站在歷史的高度,將我省修志的歷史與現狀及取得經驗教訓進行了精闢的闡述,受到了大會的高度評價。會議結束後,陳雷親自指導研究貫徹全國地方志工作會議精神匯報材料的起草工作,及時將會議精神向省委常委會議、省政府常務會議作了匯報。在匯報中如實地反映了我省修志工作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困難問題,特別是全省修志機構是臨時機構、臨時編制、臨時隊伍,修志經費不足,修志人員不能進行職稱評定等等,都如實地進行了匯報。使得省政府第四次常務會議決定:同意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為常設機構,按廳級事業單位管理,設專職副主任;市、縣和省直各單位志辦也作為常設機構,按事業單位管理,所須編制由內部調劑解決,原定給省直各廳局史志辦的臨時編制,改為事業編制……修志人員的經費按原渠道開支,並列入各市、縣和省直各單位的預算。同意修志人員按新聞出版系列評定職稱。這些決策,為全省地方志事業的健康穩定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受到了中指組的好評。3月5日至6日,全省地方志第二次工作會議在哈爾濱市召開,會議傳達了全國地方志第一次工作會議精神,陳雷作了題為《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領導,高質量地完成我省地方志編寫任務》的工作報告。省委、省政府對修志工作的重視,修志機構編制的理順,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修志人員職稱評定得到解決,為會議的內容增添了厚重,它表明黑龍江省地方志事業的春天真的來到了。
1989年2月23日全省地方志第三次工作會議召開,陳雷代表省志編委會作了題為《再接再厲,盡心工作,保證志書的高質量》的講話,提出了修志工作要把質量問題擺在首位。一是要加強對審稿定稿工作重要意義的認識;二是要嚴格掌握志書的質量標准;三是要認真執行『四審、四關』制度。 『四審』,即主編初審,專家聯審,編委會匯審,省志辦終審。『四關』即政治思想關、事實關、專業技術關、體例文字關。陳雷滿懷深情地說:『我們有幸編修黑龍江省第一代社會主義新方志,我們的工作將在歷史上留下光容的一頁,盡管修志任務艱巨,但我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關懷下,在前一段工作的基礎上,只要我們再接再厲,精心工作,一定會圓滿完成任務,不辱歷史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事實也是這樣,我們沒有辜負老省長的期望,首輪全省253部志書於2003年7月全部出版,在全國位居第二位。
陳雷關心支持修志工作,還表現在他能夠經常深入實際,幫直解決具體問題。1982年省地方志研究所(省志辦)成立伊始,沒有辦公室,寄身於省檔案局辦公樓內,以後租用光芒街48號一個招待所的一層樓內,並在花園村臨時租用了幾個房間。由於省志辦是新組建的單位,調入的職工和大學生大多無住房,正是在陳雷的親自關懷和支持下,省志辦的辦公樓和家屬樓房纔得以批准修建,1986年順利落成。現在看來辦公條件已經很簡陋,但在當時,全國還是第一家,一些外省志辦對此非常羡慕。至如修志所需經費,陳雷也非常關注,所請必批。
陳雷作為省級領導,他對地方志事業放眼長遠,盡心謀劃。1985年前後,中國地方史志協會副會長董一博先生來黑龍江檢查修志工作,提出了建立黑龍江省方志館的建議,陳雷對此非常贊同,表示積極支持,同意我省建立方志館,認為這是建立地方志工作長效機制的重要載體,遺憾的是,他離開了省領導崗位而未能付諸實施。事實上,這種前瞻性的構想,正是我們今天要努力實現的目標。
陳雷平易近人,擔任省志編委會主任期間經常與省志辦保持密切的聯系,除親自參加有關修志工作會議以外,省志辦春節聯歡活動陳雷也能蒞臨。有這樣的領導關心修志工作,並和群眾打成一片,真是春意融融,渾身充滿了力量。
陳雷是著名的書法家,為鼓勵修志,他先後為《黑龍江史志》題寫了刊名,為黑龍江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題寫了牌匾。1990年全國地方志工作會議在哈爾濱召開,他又為大會專門題寫了『盛世修志』四個大字。20年來,陳雷為市縣志和一些專業志部門志的題箋更多,幾乎是有求必應。據不完全統計,他先後為《黑龍江省志》、《佳木斯市志》、《樺川縣志》、《穆棱縣志》、《集賢縣志》、《北安縣志》題寫了書名。至若為農墾志、林業局志和其它一些史志類型的圖書題箋更是不計其數。如《九三農墾志》、《嫩江農墾志》、《朗鄉林業局志》、《第一重機廠志》等等。
90年代以後,陳雷因年事已高,但他仍然關心地方志工作。1997年東北三省有關地方志辦公室、黨史研究室和沈陽軍區政治部聯合編纂《東北人物大辭典》,出版經費三省由三省四方均攤,陳雷親自出面協助解決出版經費,使該書得以順利出版。
2001是建黨80周年紀念年,呼倫貝爾檔案史志局和呼倫貝爾電視臺為了紀念這一光輝的節日,對廣大乾部群眾和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特地從海拉爾趕來采訪陳雷同志,編輯抗聯第三路軍第三支隊三進呼倫貝爾的專題文獻片。陳雷聽說是搞史志的同志來采訪,非常高興,愉快地接受了采訪。足足談了一個多小時。陳雷當時在講述這段歷史時,還特意解開衣袖,亮出當年戰斗留下的傷疤。采訪完畢,我們曾合影留念。如今陳雷對黑龍江編史修志工作作出的貢獻和關心支持修志工作的動人事跡將永載黑龍江史志,並激勵我們搞好第二輪修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