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6日電 雪,在黑龍江,飄飄灑灑,滿山遍野。
雪,年復一年地下,她曾是這片土地上人們無拘無束的童年影像、撒歡打滾兒的歡暢記憶。但是——雪,還可以成就一個產業,卻被粗獷豪放的黑土地人長久地忽略了。
十年前,1998年12月5日,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日子。旅游市場的豪邁激情,與白雪『飄飄颯颯舞梨花』的嫵媚終於碰撞出了一段天作之合的美滿姻緣——第一屆滑雪節。
滑雪節,展示了雪,推介了雪,催生了滑雪旅游,帶動了相關產業。
一晃十年,滑雪節辦了十屆。十年的精心打磨,充滿艱辛。十年後的盤點,則盛滿了歡快與欣喜。
十年間,我省滑雪旅游接待人次連年呈兩位數以上增長,累計接待滑雪旅游者1150萬人次。2006年雪季接待量更是創歷史記錄,來自60餘個國家的400萬人次的旅游者馳騁黑龍江的銀色雪道,我省實現旅游收入22.22億元。呈現『南有三亞,北有黑龍江』的火爆局面。
滑雪旅游熱使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與翩然落下的雪花融會到一起,拉動了內需,刺激了消費,更帶動了相關產業的大發展。哈爾濱等主要滑雪旅游地區的賓館、交通、餐飲、商服網點銷售額都實現同比增長20~30%左右,使黑龍江『冬日經濟』大賺黃金。據不完全統計,滑雪產業發展每年間接提供了兩萬人的就業機會。
冰雪搭臺,經濟唱戲。滑雪節與冰雪節、雪堡節等活動聯動起來,哈爾濱、大慶、牡丹江、綏芬河、木蘭等地紛紛開展經貿洽談、招商引資、物資交易、經濟技術合作等活動。
哈爾濱乾卯雪龍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向東說,我們作為中國第一家生產雪場專用滑雪鞋、滑雪圈、固定器的生產廠家,企業的每一個發展都得益於黑龍江發展滑雪旅游的大背景,可以說,沒有滑雪旅游,就不會有我們這個企業。這些年,我們的經營雖然有漲有落,但我們對滑雪產業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在國外,滑雪產業已有百年的歷史,而我們只有十年,發展的空間不可限量。從國外進口一臺滑雪機要30多萬,一旦零部件損壞,維修十分困難。如果實現國產化,效益將是十分可觀的。
身為農民的李霜、李雪兩姐妹在玉泉開辦了一家滑雪場,名叫霜雪,是姐妹倆名字後面的兩個字。她們認為,現在許多城裡人喜歡到農村『換換口味』,就打出了滿族風情農家特色牌,推出滑雪一日游,即吃農家飯、住農家院、睡農家炕、賞農家表演等一系列活動,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辦這個雪場,邊上的西山屯跟著借了不少的光。雪場、賓館、餐廳需要工作人員、服務員,每年都有幾十人在雪場打工。吃農家飯,就得有人養豬、養雞、提供乾菜,雪場用啥啥賺錢。李霜、李雪還特意修了一條路,昔日閉塞的小山村一下熱鬧了起來。
交通是旅游的瓶頸,而旅游卻會極大地刺激交通業的發展。每到冬季旅游的旺季,哈爾濱的鐵路、民航、公路都增加航班和班次,加掛車廂,開通滑雪專列、滑雪專機。黑龍江省已開通空中航線67條,哈爾濱市通往各地的高等級公路連接的輻射主骨架已基本形成,15對旅游列車、10多條高等級公路豪華旅游公交客車專線,把哈爾濱同省內外主要旅游區(點)連接在一起。
過去黑龍江的旅游業是『半年閑』,到了冬天沒事乾。有了滑雪旅游,飯店、旅行社、景區、汽車公司全員上陣,迎接冬季旅游高潮。尤其是主要滑雪場,雪期生意興隆,收入可觀。在哈爾濱市星級飯店、賓館隨處可見那些滑雪歸來者談感受以及初到北方盼望早日與冰雪結緣的游客。據統計,滑雪節期間,哈爾濱的星級酒店入住率高達95%以上,雙休日期間酒店更是一房難求。
激情十年,雪舞龍江。滑雪旅游,說到底,是親近自然,是擁抱歡樂。經營雪,就是經營快樂。輕盈飄逸的雪花,已經繼續催生著龐大的產業和無窮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