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五常嚴懲『盜版』 維護大米品牌
2007-12-08 19:38:10 來源:東北網  作者:劉公南 王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8日電 眾所周知,五常大米以其優良品質,享譽國內外,『中國名牌』五常大米同時也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多年來,五常市政府始終致力於保護大米品牌,不斷加大打假力度,使五常大米品牌日益提昇,現已成為五常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然而隨著品質、聲譽的提昇,市場價格也日益提昇,這也吸引了一些不法商人,假冒銷售『五常大米』,破壞了五常大米的聲譽。如何維護品牌,如何打擊假冒始終是五常市委、市政府致力解決的一個課題。11月22日,一則網絡報道,更使真假『五常大米』之爭驟然昇溫,對此,記者深入五常,探訪真相。

  一則網絡報道 震驚五常市政府

  11月22日,中國民營經濟周刊網站發表了『大米協會亂賣「中國名牌」包裝,五常大米將毀』的文章,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同樣也引起了視五常大米為生命的五常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多年來,為了解決『天下大米亂五常』的問題,五常市始終視維護地方品牌,打擊假冒為已任,多年來堅持組織有關部門深入外地打擊假冒,在品牌保護上做了大量工作。這次事件的報道,自然在當地引起了相當大的震動。報道發出第二天,五常市立即專門召開了會議,成立兩個專案調查組,一組深入大米協會調查真相,一組跟蹤已賣包裝物去向,並負責追回,進行詳細調查。詳細查清,包裝為何處何人所賣,跟蹤包裝去向,並按法律規定,對相關人員進行了嚴肅處理,隨著調查深入展開,事實真相逐漸清晰。

  為謀私利 給五常大米抹黑

  事情從記者一次采訪說起,11月15日上午,五常市綠風公司股東楊玉華在原大米協會和綠風優質米開發有限公司租用的門市房內分裝大米,中國民營周刊2名記者,在未暴露記者身份的情況下從楊玉華手中購得40個紙箱和160個配套紙袋,並交了200元成本費。

  事後記者將事情公布於眾。後經五常市調查組調查證實,楊玉華並非五常大米協會工作人員,五常大米協會已於2007年3月撤回全部工作人員。楊玉華利用五常大米協會舊址,把綠風公司剩餘的包裝物私自賣出,而且並未開取收據。對於報道中某外地車主成車裝五常大米的報道,五常市調查組,深入黑龍江明水縣、大慶市兩地進行了跟蹤調查,走訪了車主、貨主。了解到,貨主劉某是五常志廣鄉人,多年在大慶從事五常大米銷售生意,當時來五常采購大米35噸(塑料袋裝)因臨近新年,劉某作為禮品箱用,從楊玉華手中購得紙箱十件共計200箱,現已被調查組全部收回。記者從五常市調查組調查報告中了解到,楊玉華在未經任何單位授權的情況下,私自賣出五常大米包裝物,系屬個人行為。五常市工商局等相關部門已依法對其進行查處。楊玉華為個人謀私,私自將綠風集團的包裝箱賣出,嚴重損害了五常大米形象,同時也引發了五常市政府的深刻反思和高度重視。目前,一場在全市范圍內的大米包裝箱專項清查檢查正在進行之中。據了解,五常市國家確定的綠色食品水稻生產基地100萬畝,每年商品糧億多斤,95%以上大米,在『五常大米』證明商標統領下,加工上市。其中80%以團購、大型超市、生活福利用米,因此,消費者只要到正規指定地點購買,可以確保五常大米品質。

  嚴肅處理 維護品牌形象

  鑒於此項事件,在社會造成了惡劣影響,五常市委、市政府在全面查清事實的基礎上,本著對五常大米品牌負責的態度,對五常市百萬人民負責的態度,對此事件進行了嚴肅查處:

  1、由相關部門組成工作組,全面清理大米包裝物市場,嚴厲打擊非法銷售大米包裝物行為,沒收、銷毀非法包裝物印刷版面。進一步杜絕非法銷售包裝物問題。

  2、對導致五常大米包裝袋外流的直接責任者楊玉華,由工商等部門組成專案工作組,對其專案調查,依法做出處罰決定。依據《商標法》第五十三條、《商標法實施條例》第五十二條『對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罰款數額為非法經營3倍以下;非法經營額無法計算的,罰款數額為10萬元以下』規定,應當給予處罰,依法責令楊玉華停止上述違法行為並處以其非法收入三倍罰款。

  3、對五常大米協會會長、秘書長,對大米包裝物監管不嚴,負有領導責任,按照調查處理決定依法律程序罷免其職務。

  4、市政府正研究論證新的品牌保護、市場開發的辦法,進一步做大做強稻米產業。全市上下一致認為稻米產業是五常的主體資源、立市產業,『五常大米』品牌是五常百萬人民的富貴財富,政府為之付出了多年的努力,必須加倍珍惜,盡全力予以保護,決不允許類似事情的再次發生。

責任編輯:杜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