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老夫妻相繼志願捐獻遺體 愛,可以這樣延續……
2007-12-09 06:42:59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王浩 張大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9日電 5年前,老妻自願將眼角膜和遺體捐獻給醫學研究部門;5年後,老伴也鄭重地簽下捐獻申請——愛,可以這樣延續……

  2002年12月,64歲身患怪病的夏寶珍離開了人世,離開時她將眼角膜和遺體毫無保留地捐獻給了醫學研究部門。時隔5年,坐在輪椅上的高喜亭老人繼承了老伴夏寶珍的遺願,也在『志願捐獻遺體申請登記表』中簽上了自己的名字。6日,香坊區公證處免費為高喜亭老人捐獻眼角膜和遺體進行了公證。老伴病逝遺書是『遺體捐獻表』 12月6日,香坊區公證處接到一名叫高喜亭的老人的電話,老人稱要做捐獻遺體的公證,因身殘不便到公證處,請求公證人員上門服務。當日,記者跟隨公證人員來到了高喜亭的家中,坐在輪椅上左腿截肢的高喜亭拿出了『哈爾濱市公民志願捐獻遺體申請登記表』說:『我要繼承老伴的遺願,這也算對她愛的延續吧!』

  提起老伴,高喜亭回憶,他和夏寶珍是1961年經人介紹相識的,當時夏寶珍在香坊區醫院(現第六醫院)做實習醫生,而他在北京鐵道學院(現交通大學)當助教,雖然兩地相隔,但並未隔斷兩個事業心極強的年輕人的心,一年後兩人喜結連理。結婚後的五年,兩人仍然過著兩地分居的生活,夏寶珍經常跟隨醫院下鄉醫療,每日早出晚歸。事業上的忙碌使得夏寶珍身體每況愈下,兩人始終沒有要孩子。1993年初,體弱多病的夏寶珍退休了。本該在家好好休養,可忙慣了的夏寶珍卻總愛東奔西跑為鄰居和老患者義診。就在那年冬天,夏寶珍得了一場重感冒,持續高燒,全身疼痛,從那以後,她就經常感冒,嚴重時渾身發冷喘不上氣來。夏寶珍的病情特別奇怪,不敢出門,受了風就渾身疼痛不已,家裡到了9月份就封窗,夏天她也要全副武裝纔能出門,就連家裡來了客人,她也要戴上口罩相迎。為了治病,高喜亭帶著老伴四處求醫,可始終沒能確診。到了2000年春節,夏寶珍病得只能在屋內勉強走動。

  為了排解病床上的寂寞,夏寶珍養成了每天聽廣播的習慣。一天,她在『今晚有約』節目中聽到一位叫董秀娥的老年協會志願者說:『我一生的樂趣就是扶老助殘,只要誰家有困難,我都會竭盡全力去幫助他們!』聽了這番話,夏寶珍打通了董秀娥的電話,董秀娥聽了她的處境後深表同情,第二天就趕到了她家裡,兩個老姐妹就像多年未見的朋友,有說不完的知心話。從那以後,51歲的董秀娥就成了夏寶珍的義務保姆,跑到夏姐家打掃衛生、幫忙做飯。那年冬天,高喜亭突發腦血栓住院,董秀娥知道後就把行李搬到了夏姐家,白天給高喜亭送飯,晚上給夏姐做家務。

  一次,董秀娥和夏寶珍在媒體上看到了魏純艷夫婦倆自願捐獻遺體的報道後都很感動,夏寶珍感覺自己雖患疾病,卻得到了社會好心人無私的愛,她也應該為社會貢獻自己最後一份力量。在董秀娥的鼓勵和幫助下,2000年12月,夏寶珍填寫了『志願捐獻遺體登記表』。兩年過去了,夏寶珍的病情越來越重,可她時刻銘記著自己未完成的夙願。2002年12月26日早晨,夏寶珍安詳地閉上了眼睛,高喜亭在她的枕邊發現了一份遺書。遺書就是那張登記表,她在上面寫道:『自願將遺體獻給醫務界,希望我的怪病能給醫學研究事業做點貢獻……我行醫40多年,以此慰藉我的一生。』當天,高喜亭遵照老伴的遺願,將夏寶珍的遺體送到了哈醫大二院。繼承遺願是對老伴最好的悼念夏寶珍去世後,退休的董秀娥就常打電話叮囑高喜亭注意身體,按時吃藥,還定期到他家裡打掃衛生,成了高老唯一的親人。

  2004年8月的一天,正在參加老年協會扶貧活動的董秀娥突然接到鐵路中心醫院(現醫大四院)的電話,在電話中得知高喜亭因糖尿病引發腿疾,需要立即手術截肢,說啥也不同意手術。董秀娥立即趕到醫院,看到高喜亭的左腳正在流著膿水,整個左腿都變成了黑色,她坐在床前流下了眼淚:『老高,手術吧!我照顧了那麼多的殘疾人,何況是你,我會照顧你一輩子的!』聽了董秀娥的深情表白,高喜亭當天下午就做了左腿截肢手術,手術十分成功。在高喜亭住院的一個月裡,董秀娥每天守在病床前,營養配餐調樣做。在她的精心照顧下,高喜亭的傷口很快就愈合了。

  臨出院時,高喜亭遠在吉林省的哥哥和弟弟來到哈市探望他,希望董秀娥和老高能跟他們回老家養病,這可讓董秀娥為了難。但為了老高的病能早日康復,沒來得及和自己的孩子們商量,董秀娥就和老高上路了。在途中,高喜亭的兄弟語重心長地對董秀娥講:『你的事我們早有耳聞,你的愛心舉動打動了我們每個人,如果你同意,你就是這家的一分子,老高離不開你。』多年來一直單身的董秀娥聽了這話,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做答。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董秀娥最終同意與老高生活在一起,她要讓老高幸福度過後半生。經過一年的康復訓練,高喜亭恢復了健康,兩人回到了哈市。

  今年12月26日,是老伴夏寶珍去世整整五周年的日子。月初高喜亭就把老伴的照片拿出來看。董秀娥仿佛看透了老高的心思,拿出了夏姐的『遺體捐獻榮譽證』,她告訴老高:『繼承夏姐的遺願,就是對她最好的悼念。如果你也志願捐獻遺體,我支持你。』12月5日,董秀娥親自到哈爾濱市紅十字會為老高領取了『哈爾濱市公民志願捐獻遺體申請登記表』,高喜亭鄭重地在上面簽上了自己的名字。老夫妻捐獻遺體義舉感召更多人6日,記者來到高喜亭的家中時,他剛剛填寫完登記表的全部內容:『我志願將自己的遺體無償地奉獻給祖國醫學科學事業,為我國醫學教育、科學研究和提高疾病防治能力貢獻自己最後一份力量。為使我的遺願得以實現,現已征得我親屬的同意和支持,並委托董秀娥作為我遺願的全權執行人。』

  高喜亭感嘆,在與董秀娥生活的幾年間,他深切地感受到了什麼叫無私的奉獻,沒有董秀娥的照顧,他也許沒有勇氣活到今天。現在,他們的生活非常充實幸福,每天董秀娥在照顧他的飲食起居外,還不忘社會公益事業。照顧『幸福公寓』盲人霍家邦老人、侍候82歲的孤寡老人林燕、為家住『歐洲新城』96歲的張老太接屎接尿,她每天都在不停地奔波於這些需要別人幫助的老弱病殘患者的家中。時間久了,高喜亭的思想境界也有了昇華,在報紙上和電視中只要看到那些貧困學生、孤寡老人和殘疾人需要幫助,他就拿出退休金讓董秀娥去資助這些人,幾年來,接受他們資助的人不計其數。今年老伴去世五周年了,他就想繼承老伴的遺願,在自己有生之年用實際行動感召更多的人加入到遺體捐獻的行列中來。如果他們的行動能為人類攻克疑難雜癥做些貢獻,他就死而無憾了!

  董秀娥告訴記者,在高喜亭的心中,對夏寶珍的愛無法磨滅。如果他也能如願地捐獻遺體,也是對夏寶珍愛的延續,他們兩個患難夫妻最終還將在一起,永不分離。所以她一定支持老高完成遺願,讓他此生無憾。

  『志願捐獻遺體是一種大愛,高喜亭夫婦的這種做法,更是值得世人傳頌。』得知高喜亭夫婦的事情後,哈爾濱醫科大學遺體捐獻登記接受站站長徐玉東頗有感觸地講,哈爾濱市遺體捐獻工作從2001年5月掛牌啟動至今,已有1200多人到市紅十字會或哈爾濱醫科大學遺體捐獻接受站進行了登記,600多人辦理了公證手續,但只有50餘人成功捐獻。像高喜亭夫婦這樣熱衷公益事業、能夠在5年間先後決定捐獻遺體的實屬罕見,這種無私的大愛精神值得傳頌。

責任編輯:杜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