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4日電 哈爾濱市人大代表徐建華在建議中說,哈市目前有6萬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從2004年秋季開始,哈市出臺政策對在哈接受義務教育的進城農民工子女免收借讀費,使他們順利讀完小學、初中。他們中不乏成績拔尖的孩子,卻因為政策不允許無法報考哈市重點高中,只能報考普通高中或回老家考學,承受與父母分離的痛苦。他建議,哈市應盡快出臺相應政策,使重點高中向農民工子女敞門,延續他們的大學夢。
背景提示
在哈爾濱的城市建設與發展的進程中,有一群吃苦出力、默默奉獻的特殊人群——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哈市共有外地進城務工人員25萬人左右,他們中有30%把子女帶在身邊,在異鄉上學的孩子們渴望享受和城裡孩子同樣的教育資源。我們習慣將這些進城務工的流動人員子女稱為『新哈爾濱人』,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的素質也決定著城市發展的未來。
市人大代表、市教育局副局長孔玉范對記者說,目前哈爾濱市重點高中已開通了幾種渠道接收農民工子女。比如哈三中、省實驗中學的宏志班每年都要接收品學兼優、家庭困難的非城市戶口學生。從去年開始,三中、九中敞門招收哈市10縣(市)的統招學生,分數低於哈市分數段。同時,允許具有臨時戶口或暫住證並有哈爾濱市初中學籍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報考省市重點高中民辦公助校。應該說,這些『農民工子女就學政策』在全國也走在前面。
采訪中,還有一些代表提出,目前哈市重點高中的優質資源有限,如果向農民工子女放開,會擠佔城市孩子的受教育機會。另外,因為農民工子女的身份界定有一定難度,因此還要防止外地湧入哈市的『中考移民』,以農民工子女身份報考,『造假』來享受哈市的優質高中資源。
據孔玉范講,『農民工子女能否報考重點高中』的問題,近日已列入市教育局研究范疇,有關政策正在醞釀之中。據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說,哈爾濱市已考慮出臺政策允許有初中學籍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報考市重點高中,使他們與城裡孩子享受同等受教育的權利。
記者調查
家長的打工地點在哪兒,孩子的學校就在哪兒。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外來務工人員住宿的流動性和工作的不穩定性,導致他們的子女求學的不穩定性。常常是上半年在道裡,下半年又遷徙到南崗,有的甚至是兩三個月就換一所學校。
為了讓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享受到和城市學生同等的受教育權利,哈市教育局出臺政策,農民工子女入學,由家長在哈暫住地的區教育局,在全日制公辦中小學妥善安置,使其享受與城市學生同等待遇。同時,對農民工子女免收借讀費,僅這一項教育部門每學期就要多支出1000多萬元教育經費。目前市區已有396所小學、初中接受農民工子女就讀。今年秋季起,哈爾濱市又將家庭經濟困難的農民工子女納入義務教育助學保障體系,首批投入148萬元資金,資助了6000名瀕臨輟學的困難學生,使他們的父母能安心打工。
記者在54中學等接納農民工子女較多的學校了解到,這些孩子家境雖不好,但學習大多很刻苦,很多成績在全校名列前茅,很有希望考上重點高中。但因為政策原因,在哈農民工子女參加中考時只能報考普高和職高,想考重點高中只能回老家。老師們感到很惋惜,擔心離開父母的孩子因環境改變,導致成績下降,考試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