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4日電題:農機作業合作社優勢凸顯闊步邁向現代農業之路——走縣鄉看我省秋季深松整地系列報道之二
![]() |
在今秋深松整地過程中,農機作業合作社發揮了重要作用。像富錦市錦山鎮仁合村仁合農機合作社駕駛員李景昆駕駛的這些大馬力機械優勢明顯。
金秋,龍江,黑土地。歡快的大型機械在田野間穿梭,為農民播撒豐收的希望。
今年糧食收獲剛剛結束,全省各地的乾部群眾便積極行動起來,投入到秋整地的工作中。
省級財政撥出7500萬元資金專門用於今年秋季深松整地補助,一畝經過深松整地的地塊可得補助2.5元。對秋整地進行專項補助,在我省乃至在全國均尚屬首次,極大的提高了廣大農民進行深松整地的積極性。加之天氣晴好有利於整地,全省秋整地特別是深松整地進展順利。
截止11月初,全省(含農墾)共完成秋整地面積11014.1萬畝,其中深松整地4810.4萬畝,水田整地2500.7萬畝,分別比去年同期增加10.68%、30.39%和25%;農村秋整地面積7406.3萬畝,其中深松整地面積3945萬畝,水田整地面積1000.7萬畝,分別超過計劃23.4%、31.5%和27.7%。深松整地規模、質量超過歷年,為明年的春季生產打下了堅實基礎。
深松整地,撬動的是犁底層,改變的是生產習慣,挖掘的是農民主動性,促進的是增產增收,保證的是糧食安全。
農機作業合作社優勢凸顯
全省最早的農機作業合作社成立於地處三江平原腹地、七星峰腳下的佳木斯市樺南縣金沙鄉紅豐村,上世紀90年代,該村農民以耕地入股的形式成立農機作業合作社,每年都與農戶簽訂秋整地作業合同。在今年秋季深松整地過程中,像紅豐農機合作社這樣的合作組織發揮了重要作用。
省農機局生產處處長趙亞平介紹說,農機作業合作社在今年秋整地的過程中發揮的巨大作用首先得益於其機械優勢。聯產承包後,小型農機迅猛增加成為整地主力,其後果是耕層逐年變淺,犁底層變厚,耕地板結,抗旱澇能力下降,糧食增產乏力。而農機合作社擁有大馬力機械,大型高功率農業機械可以保證深松作業標准高、質量好,徹底打破犁底層,改善和提高耕地現狀,提高耕地抗旱排澇能力。此外,合作社還有組織優勢,通過對農業機械集中管理,統一調度,使現有資源得到充分發揮,並起到示范、引導作用。
對此,樺南縣農機局局長姚有志感觸頗深。他介紹說,在今年的深松整地工作中,全縣整地最快最好的就是農機合作社所在的村、鄉,全縣9個農機合作社共出動大型拖拉機32臺,完成深松整地9萬畝,地塊全部實現標准化作業,達到待播狀態,並輻射到周邊村屯。
在富錦市,12個農機作業合作社的400餘臺大馬力整地機械也在秋整地中大顯身手,深松作業量都在3000畝以上。記者來到富錦市錦山鎮仁合村的仁合農機合作社,雖是農閑時節,會議室裡卻格外熱鬧,社員們高興的談論著作業收益。『初步估算每股收益比去年將近翻一番。』合作社經理王鳳江高興得說。
仁合村村民、仁合農機合作社駕駛員李景昆興奮的說,每年秋整地,他那臺車也就乾8、9個小時,今年他的車全天候作業,他得和另外兩個駕駛員倒班乾,歇人不歇車。隨後,他還特意帶記者來到車庫,打開車庫門,李景昆指著眼前這臺一人多高的『大家伙』說,『你看,車輪、玻璃上還有泥點子,往年到了封凍期,車早就整修完畢、洗刷乾淨入庫了。今年一直乾到封凍期,都沒來得及清洗。』
據省農機局統計,在今年的深松整地作業中,全省813個農機作業合作社的2639臺大型拖拉機全部實現滿負荷作業,總作業量達到923.7萬畝。
邁向現代農業之路
秋整地工作結束後,樺南縣明義鄉黨委書記吳鵬廣依然忙個不停。找他談組建農村合作社的村民一撥又一撥的來到辦公室。『在今年的深松整地工作中,農機合作社的質量和效率受到了農民的好評。今年深松整地工作結束後,各鄉鎮和村組建農機合作社的要求和呼聲越來越迫切,其先進的科技優勢越來越被農民所重視,其發展前景廣闊,適應現代新農村建設發展需要,現在鄉裡半數以上的村都表示願意競標2008年的農機作業合作社組建項目。』吳鵬廣介紹說。
佳木斯市農委農機辦主任李農已在農機戰線工作了20年之久,李農認為,雖然今年深松整地的規模和質量有了歷史性的突破,但在他看來,最具突破意義的卻是農機作業合作社在深松整地過程中凸顯的優勢推動了現代農業建設的進程。
李農認為,大型機械深松作業,連片統耕,既節省了人力,又誘發了農戶土地集約化經營的思想。從統一整地逐漸擴大到把土地交由合作社統一安排資金、籽種、化肥、統一播種、統一田間管理、統一收獲、統一銷售,農民可以徹底從土地中剝離出來,通過從事養殖業或外出務工,實現其增收。而土地集中經營,釋放出規模效益,促進農民增收,正是現代農業的特征。從這個意義上講,農機作業合作社在今秋深松整地過程中凸顯出來的優勢正引領廣大農民朝著現代農業發展之路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