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5日電 全市技術工人佔企業職工總數的45%
職校專業設置與老工業基地建設需求脫節
職校教學模式限於『黑板上開機器、教室裡種莊稼』
到2010年,全市高技能人纔缺口8萬人
近年來,哈爾濱市在中等職業教育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但是,哈爾濱市中等職業教育發展仍明顯落後於其他副省級城市,特別是目前哈爾濱市沒有一所學校能夠在國家職業教育『211』工程立項,與長春市和沈陽市差距很大。專家預測,到2010年,哈爾濱市技術工人缺口將達8萬人左右。在市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上,職業教育發展問題成為委員討論熱點話題。
建言委員 李明強哈爾濱市輕工業學校校長
姚書元 哈爾濱教育研究院高中教研部副主任
現狀調查
中初級技術工人佔六成
市政協與市教育局共同就哈爾濱市技能型人纔情況進行的專題調查顯示,目前,全市企業共有職工164萬,其中技術工人73.8萬人。具體情況如下:
年齡結構狀況
29歲以上30-39歲40-49歲50歲以上
143772人278194人255769人60256人
19.48% 37.69% 34.66% 8.17%
技術結構狀況
高級工中級工初級工無資格證書
10.4萬人22.9萬人23.9萬人16.6萬人
14.1% 31% 32.4% 22.5%
每年技術人纔缺兩萬
有關資料顯示,到2010年我國專業技術人纔供應總量為4000萬人,而需求總量為6000萬人。哈爾濱市高技能人纔供應總量約為4.8萬人,需求總量約為12萬人。特別是在振興老工業基地的背景下,哈爾濱市每年機床、船舶、機械制造、汽車、化工等行業技術人纔缺口近兩萬。目前,哈爾濱市職業學校所開設的專業中多缺少與老工業基地建設配套的相關專業,且在數量和質量上都遠不能適應當前振興老工業基地的需要。同樣面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任務的省會城市沈陽、長春早已在2005年就開始圍繞老工業基地建設全力發展職業教育,沈陽裝備制造業學校、長春機械工業學校已具備相當規模,發展十分迅速。
職業培訓不足需求1/7
據調查,哈爾濱市每年各類職業培訓人數只有4萬人左右,不足實際需要的1/7。而哈爾濱市中職學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0%,很多學校的畢業生供不應求,還有很多學生一入學就已被用人單位預訂,市場需求量很大。但遺憾的是由於哈爾濱市很多中等職業學校辦學規模小、缺少實訓基地等因素,很難滿足市場和經濟發展需要。長期以來,由於高校擴招以及『普高熱』,導致哈爾濱市教育結構性失衡的矛盾十分突出,職業教育幾乎被邊緣化。據了解,哈爾濱市職教和普教在校生比例是3.6:6.5,與國家提倡和發達地區的實際比例大體為1:1的要求比例相差甚遠。而沈陽市中等職業學校今年招生4萬人,職普比例達到1:1。
實踐教學限於課堂
調研結果表明,哈爾濱市多數職業院校沒有實行真正意義上的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很多學校只停留在校內的仿真模擬、演示操作、參觀見習的淺層次上,真正到工廠、企業頂崗實習的較少。更能說明問題的是,適應社會需求、符合企業實際、針對學生素質特點開發的校本教材幾乎沒有,學生學習難,老師講課難,工人帶教難。即使是已經建立的實習實訓基地,也因為缺乏科學論證和超前規劃而出現盲目上馬、重復投入、科技含量與技術構成偏低等弱點,導致一些基地閑置。
多年來,用於改善職業學校的辦學環境和辦學條件資金總量較少。同時,高校擴招引發的普高熱,致使職業教育生源急劇下降,自身造血功能低下。
委員聲音
保證城市教育費附加30%用於職業教育
———加強領導,全面統籌哈爾濱市職業教育工作。當務之急應盡快調整和充實市職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成員除教育、勞動、財政等部門外,還應吸納發展改革、人事、國有資產管理、城市規劃、建設、農業、衛生、工商、稅務、銀行等有關部門參加,重新明確成員職責。在此基礎上,統籌規劃,整體推進,加大對職業教育發展中的規劃、政策、體制、投入等重大問題的研究和組織實施力度;健全機制,明確制度,把職業教育工作納入政府目標管理,作為考核各級政府及其職能部門主要領導乾部的重要指標。
———積極調整布局,優化職業教育資源配置。堅持『學校少而精,專業大而強』的原則,進一步調整布局,優化職教資源,完成將85所中等職業學校調整為65所的目標。應集中優勢,集中力量,抓住當前國家職業教育『211』工程這一有利契機,積極爭取上級政策和資金支持,組建哈爾濱市職教集團,形成職教發展的合力和龍頭。進一步推進重點職業學校和示范專業建設,在全市范圍內建設好10所以上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10所省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同時,對哈爾濱市『十一五』規劃中提出的『要建成1個技術先進、規模較大、現代化水平較高、與哈爾濱市主導產業鏈配套的綜合實習實訓基地,建成兩個區域性、9個專業性實訓基地』目標,應爭取盡早立項,盡快投入使用。對此,政府和有關部門應在方面給予適當傾斜。
———拓寬經費籌措渠道,切實改善辦學條件。應加大各級政府對職業教育的投入,保證城市教育費附加30%用於職業教育,並逐步增加公共財政對職業教育的投入。應繼續完善支持貧困學生就讀中等職業學校的助學制度,並逐年有所提高。同時要積極引導多元化辦學的資金投入,積極運用金融、稅收、社會捐助等手段支持職業教育的發展,建議政府協調有關銀行安排一定規模的貼息和低息貸款。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當前應做好兩方面工作,一是加強內部培訓,對非職業師范技術學院畢業和沒有生產經歷、經驗而從事專業課教學的教師,要有計劃地安排到有關企業實習鍛煉,提高『雙師型』教師的比例;另一方面,政府有關職能部門應盡快研究制定職業學校向社會招聘教師的新政策,打開引進『雙師型』教師的綠色通道,打破單位性質、個人身份界限,選拔適合於職業學校教學的專門人纔。
專家預測
哈市高技能人纔每年需求1.5萬人
根據對哈爾濱市經濟發展的預測,『十一五』期間,哈爾濱市技術工人隊伍將有三個明顯變化:
———技術工人總量需求大幅度增加。根據預測,哈爾濱市在經過產業結構調整和以市場為依托的現代企業制度初步建立後的第一個五年裡,經濟將有一個較快的發展,這期間企業職工總數將每年以2%左右的速度遞增,到2010年,企業職工總數將達到181萬人,其中技術工人將達到81.5萬人,技術工人總數將淨增約8萬人。
———三個產業間技術工人技術結構趨於合理,產業結構調整必然帶動從業人員的就業格局變化。『十一五』期間,哈爾濱市每年要實現13—15萬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轉移,到2010年,哈爾濱市一、二、三產業間技術工人技術結構將趨於合理,其比例可達到1??4??5。
———對高技能人纔需求總量增加。據測算,『十一五』期間,哈爾濱市每年高技術人纔的需求量將在15000人左右,並以每年10%的速度遞增,其中機械制造業5000人,醫藥、食品、高新技術等產業6000人,第三產業3000人,其他產業和部門1000人。因此,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速高技能人纔培養,對保證哈爾濱市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順利實現意義十分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