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十城共建』七臺河富庶文明和諧穩定明天
2007-12-17 15:37:28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合峰 秋月 呂天生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17日電 初冬,七臺河市鐵山鄉靠山村一派繁忙景象,收購人參的藥商到參農家洽談收購業務,一邊商談價格,一邊采收裝車,參農和商家都忙得不可開交。

  近年來,七臺河市加大創新型城市建設力度,為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和效益,大力宣傳北藥開發,積極組織北藥栽培種植技術培訓,使該市的北藥種植面積由原來的3000畝發展到55000畝。這是七臺河市近來開展『十城共建』活動,建設創新型城市以來,老百姓獲得的第一大實惠。

  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七臺河市委、市政府站在新的歷史高度,提出了『十城共建』建設富庶文明和諧穩定七臺河活動,即,建設衛生城市、文明城市、誠信城市、山水園林城市、生態文明城市、平安城市、雙擁模范城市、循環經濟城市、學習型城市、創新型城市。近日,這個市拉開了『十城共建』的序幕。

  按照『十城共建』的總體工作布局,七臺河市把建設循環經濟型城市和生態文明城市放在突出的位置,招商引資上項目必須符合節能減排和環保要求,力求做到資源、效益、環保的兼顧,建設環境友好和節約型社會。市寶泰隆煤化工有限公司以此為契機,圍繞循環經濟上項目。為拉長產業鏈條,實現副產品的再利用,治理廢料等低熱值燃料對大氣形成的污染,2006年5月份,該企業投資2.5億元建設了10萬噸煤氣制甲醇項目。項目2007年8月達產後年產甲醇10萬噸,年銷售收入1.8億元,上繳稅金3000萬元,可使煉焦過程產生的2.4億立方米煤氣得到回收利用,實現保護環境與經濟效益的雙贏。乾熄焦熱電廠項目總投資4.4億元,每年可發電3.1億千瓦時,發電過程中產生的餘熱可用於欣源小區供熱。兩個項目年產值可達4億元以上,稅金1億3千萬元,新增就業400人,實現節能、降耗、減排,成為我省發展循環經濟的示范單位。

  按照建設衛生城市、循環經濟型城市、山水園林城市和生態文明城市的要求,七臺河市18家洗煤企業工業用水全都實現回收利用,實現了污水零排放,每年減排污水300多萬噸,產生經濟效益3億多元。

  目前,七臺河市正全面推進『十城共建』工作,全市人民群眾參與『十城共建』的熱情空前高漲。在具體工作中,做到統籌規劃,有序漸進。各個牽頭部門按照《七臺河市委市政府關於『十城共建』推進富庶民主文明和諧穩定七臺河建設的意見》總體要求,制定各自的工作方案,進一步明確了目標和責任以及完成期限;做到積極參與,全民共建。各成員單位進一步明確職責,強化工作重點,實現人人肩上有擔子、有責任、有指標,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位;做到因地制宜,順乎民意。各地各部門根據上級精神,在實施過程中,結合各自工作特點和實際情況,做到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合民心順民意;做到了加大宣傳,形成氛圍。新聞媒體開闢專欄、專題節目,黨政機關、學校、社區、各窗口單位、物業小區圍繞『十城共建』開展各具特色的宣傳活動,通過出牆報、發傳單、貼標語、掛橫幅、出動宣傳車等形式,把黨中央的精神和省市委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印在百姓的心中,形成濃厚的輿論氛圍,『十城共建』已成為全市廣大乾部和人民群眾的共識。

  市民李春生頗有感觸地說,市委、市政府高瞻遠矚,貫徹十七大精神,從七臺河市實際出發提出『十城共建』。這一舉措凝聚著市委、市政府領導的集體智慧,體現著決策者著力改善民生,執政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這幾年,七臺河的變化太大了,讓我們感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每項決策都是從實際出發,都是為了百姓謀福址。相信只要我們自強不息,強力推進『十城共建』各項工作,七臺河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