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7日電 『我們都是來自貧困家庭的孩子,在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是黨、政府和社會給了我們無私的愛,讓我們可以順利走進大學校門。我們一定好好學習,以優異的成績回報社會、報效國家。同時,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們,讓這份愛心傳遞下去。』這是在今年鶴崗市貧困新生助學大會上,貧困學生、鶴崗市高考理科狀元解斌代表357名受資助同學說的話。
在經濟還不算發達的鶴崗市,每年都會有一些貧困家庭的學生,高考被大學錄取後,面臨著交不起學費的窘境和不能繼續深造的無奈。近年來,鶴崗市成功開展了以黨委、政府為主導的捐資助學活動,並建立了專項資金和長效機制,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保證了每個貧困學生都能夠順利地入學和完成學業,沒有一名寒門學子因經濟困難而喪失深造機會。
政府 鄭重作出承諾
鶴崗市委、市政府對捐資助學工作一直高度重視,積極研究、采取多種措施促進助學產生實效。
鶴崗市委書記、市長朱清文曾在全市貧困大學生助學大會上,代表鶴崗市委、市政府向與會者鄭重承諾:『要通過開展捐資助學活動,帶動全社會關注教育、關心貧困學生,保證全市每一個家庭的孩子都能順利入學,都能順利完成學業!』
1996年,國家實施高教改革,讀大學開始繳納學費。面對新的形勢和鶴崗市的實際情況,市委、市政府決定成立特困大學生助學基金會。此事納入到當年的市委常委會重要議題,市委、市政府及教育、財政、民政部門等共籌集50萬元資金,於當年8月24日正式成立了鶴崗市特困大學生助學基金會。從那時起到現在,市特困大學生助學基金會已累計資助貧困大學生1274人,資助金額達202.75萬元。其中,2006年、2007年資助人數為905人,資助金額達158.2萬元。
從2006年開始,市委、市政府大幅度加強扶貧助學力度。去年市委、市政府決定每年由財政撥付100萬元,設立資助貧困大學生專項資金,並以此帶動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扶困助學活動,形成長效機制。當年,就有466名貧困學生受到專項資金的資助,加上市總工會、團市委以及社會方方面面不同形式的資助,去年鶴崗市累計發放助學金超過200萬元,受資助學生超過1200人,佔全市當年大學新生的50%以上。
今年,鶴崗市沿襲了以往的好經驗和好做法,繼續對已被高等學校錄取、城鎮學生家庭具有低保、農村學生家庭年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或由於其他原因導致家庭貧困的學生進行救助。市教育局自高考結束後,就組織專人對貧困大學生的基本情況進行走訪調查,為每一名貧困大學生都建立了貧困學生檔案,並且明確了資助對象、資助條件和資助形式及程序。根據有關辦法,孤兒、家庭無固定收入、父母重病殘疾的學生為一等資助對象,助學金標准為3000元;低保戶家庭學生為二等資助對象,標准為2000元;家庭人均月收入不足300元的學生為三等資助對象,標准為1000元。
經統計,今年鶴崗全市被高校錄取的新生中有424人符合救助標准。隨著錄取的進行,對這些學生的助學金也陸續發放。今年共發放專項資助金87.4萬元。
今年暑期,市委書記、市長朱清文還親自到貧困大學新生解斌和邱林家裡看望,並給他們分別送去了5000元助學金。解斌是鶴崗市今年理科高考狀元,以703的高分考入了清華大學,邱林則以701的高分考入了北京大學。
媒體 不忘社會責任
《鶴崗日報》及鶴崗日報社下屬的《鶴崗晚報》作為鶴崗當地的主流媒體,一直以扶危濟困、關注民生冷暖為己任。
1996年,鶴崗市侯金鵬、郭九龍等貧困大學新生因無力承擔上學的費用,面臨著無法入學的窘境。他們的遭遇經《鶴崗晚報》報道後,引起了全市人民的廣泛關注,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在各界的資助下,這些貧困大學生順利地完成了學業。自那時起,十餘年來《鶴崗日報》、《鶴崗晚報》兩個媒體,持之以恆地為資助貧困大學生鼓與呼,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
從2004年起,《鶴崗日報》每年都在新生入學之際推出『寒門學子圓夢行動』。一紙傳媒,喚來萬千善舉,搭起了愛心人士與寒門學子之間溝通的橋梁,數千學子在愛心的呵護下如願邁進了夢寐以求的象牙塔。
今年,《鶴崗日報》再次發起了『圓夢行動』的強勢宣傳。7月底,《鶴崗日報》用兩個整版的篇幅刊登了《用我們的雙手為寒門學子橕起一片藍天》的專版,將74名考入重點本科線以上、家庭生活貧困的大學生小檔案向社會公布,呼吁社會各界伸出援助之手,為貧困大學生圓夢提供幫助。
專版見報後,在社會上激起了強烈的反響,就像投入水中的巨石,引發了一波一波的助學接力。許多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個體老板紛紛奉獻愛心,以不同的形式幫助貧困大學生。
向陽區區委、區政府領導在《鶴崗日報》刊發的貧困生檔案專版上了解到寒門學子的困難情況,責成區民政局進行調查走訪,將其中8名住在向陽區轄區內的學生作為資助對象,決定由區政府出資5000元,並動員區屬企業出資3000元,援助寒門學子求學。
市工商局私企協會秘書長霍曉光從《鶴崗日報》刊發的貧困生檔案中了解到他們的情況後,分別為他們送去了1000元的助學金。
目前,74名學子都得到了額度不同的捐助。據不完全統計,從1996年起,通過《鶴崗日報》、《鶴崗晚報》的中介作用得到資助者已有近千名。
各界 奉獻漸成風尚
在黨委、政府積極努力的同時,鶴崗市各行各業也都積極開展貧困大學生助學活動。
今年大學新生入學之際,在市總工會的倡導下,全市各級工會組織開展了以『愛心無限、真情傳遞、希望共享』為主要內容的金秋助學活動。在市總工會開展的暑期為貧困大學生提供『勤工儉學』崗位活動中,全部26名前來登記的貧困大學生都得到了推薦和安置,開闢了為貧困大學生辦理《特困職工證》的快捷通道,為167名貧困大學生辦理了《特困職工證》,貧困大學生持證將得到多方面的照顧。同時,市總工會還在自身經費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千方百計籌集了20萬元,用於對180名貧困大學生的直接救助。
團市委通過希望工程圓夢行動向省青基會推薦了35名貧困大學生人選,目前已有8人獲得了每人4000元資助金。同時,以『希望工程月』為載體,舉辦了義賣周大型活動,瑞達鞋業、比優特超市等30家企業參加了義賣活動。在義賣活動啟動日的當天,各企業就向希望工程捐贈義賣款7500餘元。在『愛心崗位助千名學子上大學』活動中,真維斯專賣店等紛紛提供愛心崗位,幫助貧困學子勤工儉學。
市婦聯在『獻人間真情、助特困女性、奏和諧樂章』活動中,以『幫特困女生圓夢,讓特困母親微笑』為主題,籌集資金8萬餘元,為130名考入大學的貧困女大學生提供救助。
鶴礦集團今年籌資100萬元資助了1000名貧困礦工的子女。
市第一中學、第三中學以及市人民醫院獲得優秀人纔和拔尖人纔榮譽的教師、醫護人員把自己的獎金拿出來用於捐資助學……
從政府行為到企業、群眾自發,奉獻愛心、捐資助學已在鶴崗各界達成共識,並漸成風尚。據不完全統計,到目前為止,今年鶴崗市社會各界籌集助學金已近30萬元,受資助的貧困大學生累計達到670餘人,比去年增加了2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