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向生態城市邁進 『生態之城』與『油化之都』齊飛
2007-12-19 15:46:36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貴東 於忠斌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19日電 題:向生態城市邁進『生態之城』與『油化之都』齊飛

  1

  償還環保欠賬晉昇環保模范

  大慶是共和國的油化之都,環境保護壓力很大,形勢一直嚴峻。城市環境的承載能力有限,長期的石油開發、石化生產和城市建設,已經給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影響,恢復起來難度大;歷史欠賬多,新污染的產生難避免,在全國進入了環境污染事故多發期的大氣候影響下,環保工作壓力大;一些生產裝置已超期服役,管理存在漏洞,嚴重的安全和環境隱患始終存在;資金不足,對環保投入相對不足等等。

  在諸多困難面前,大慶市環境保護迎難而上,『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精神成了主旋律。認真謀劃發展思路,科學制定發展目標,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廣泛深入動員,逐步建立並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實施、人大政協監督、大企業支持、部門縣區聯動和社會各界廣泛參加的科學發展機制。大慶市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高效率管理,大力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共投資54億元,建成了37項環境重點工程。城市規劃年、城市綠化美化年和城市管理年等主題活動一個接一個,促進了城市生活污水資源化、生活垃圾無害化,推進了可持續發展。2001年8月,大慶市在全國內陸城市中第一個進入國家環保模范城市行列。

  2

  建設生態城市改善人居環境

  獲得第一個全國內陸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後,大慶市委、市政府決定在不斷深化『創模』成果的基礎上,向生態市目標邁進,『實施綠色生態戰略,建設生態大慶』成了大慶市經濟發展的『六大戰略』之一。根據大慶的實際,明確了生態市建設三步走的宏偉目標:到2010年,建成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市區基本實現現代化;到2015年,全面完成生態市建設任務,實現人與自然協調與和諧;到2020年,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建成高科技現代化城市。

  建設生態城市,改善人居環境質量成了大慶環保的重要目標,為此實施了『十大工程』。森林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2001年以來,完成人工造林373萬畝,生態林草建設30萬畝,森林覆蓋率由2000年的7.2%提高到10.3%;草原植被恢復工程,退化土地恢復率由10%提高到30%;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目前全市自然保護區總數達14個,總面積2469平方公裡;水資源保護工程,2001年以來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穩定保持100%;生態景觀建設工程,2001年以來相繼完成了黎明湖、乘風湖等十幾個湖泡的治理;能源節約工程,2000年至今單位GDP能耗、水耗和工業用水重復率均達到國家生態市標准;污染減排工程,相繼建成138個廢水治理項目,40個廢氣治理項目,10個廢物處置利用項目等,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強度均低於標准,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穩定保持340天以上;環境功能建設項目,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81.3%,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20%以上;農村環保工程,僅抗旱保收田就建設了410多萬畝,為新農村建設打下基礎;生態文化建設工程,引進了大慶石油學院、八一農大等7所高校、11家科研所,高等教育入學率由27%達到31%以上,達到家園生態市標准。

  3

  圍繞生態建設發展優勢產業

  圍繞生態城市建設,大慶市重點發展了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生態林業、清潔能源、高新技術產業六大優勢產業,目前建成各類農業科技園區55個,總面積17.3萬畝,建成綠色食品基地12個,面積350萬畝,綠色、有機和無公害食品品牌達到132個,農民年均收入由1094元增加到2990元;全市有16家企業被命名為綠色企業,有6家企業成為全省綠色企業標兵;『綠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中國溫泉之鄉』的旅游形象定位,『石油文化、特色溫泉、生態濕地』三大主打品牌,使大慶成了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市已有國家級高新技術項目43項,省級項目219項,通過鑒定驗收科技成果1607項,獲國家級獎勵10項,省高級獎勵158項。

  自2001年大慶市獲國家環保模范城後,城市環保綜合整治定量考核連續多年保持全省第一,先後獲得聯合國迪拜改善居住環境良好范例獎和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成為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市,2006年度中國十佳魅力城市。截至目前,在國家生態市39項指標中,大慶市已有22項達到國家生態高標准。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