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打造綠色生態家園——方正縣經濟社會發展紀實
2007-12-20 09:31:08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郁風華 劉明揚 王作龍 楊興文 趙宏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20日電 題:打造綠色生態家園——方正縣經濟社會發展紀實

  方正縣是個小縣,但是並不意味著是個弱縣和窮縣。因為,小縣完全可以有大作為。揚長避短,從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的路走下去,用打造綠色生態家園來拉動經濟的發展,方正獨闢蹊徑。

  方正縣位於黑龍江省中南部,張廣纔嶺西北麓,松花江中游南岸,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幅員面積3000平方公裡,地貌特征為『八山半水分半田』。1909年建縣,屬全省一類革命老區。轄3鎮5鄉,67個行政村,253個自然屯,人口23萬,其中農業人口10.9萬人。耕地面積80萬畝,其中水田65萬畝。境內稻米、林木、礦產、旅游、山特產品、僑力等資源豐富,是『全國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技術發源地』、『中國富硒大米之鄉』、『全國大米原產地域保護縣份』、『中國民間文化藝術(剪紙)之鄉』、『全國中小城市生態環境建設實驗區』、『黑龍江省僑鄉』。這些稀有的資源,為方正的發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而各級乾部與群眾為了經濟發展,殫精竭慮,合力共建家園,一個絢麗多彩的哈爾濱東花園令人艷羡不已。

  作為一個工業經濟總量小,財政收入水平低,公共服務能力不足的山區小縣,並沒有讓人氣餒。讓人民群眾得到最大的受益,飽享改革的成果,是領導者們的奮斗目標。方正結合縣情實際,明確了以『建設山水園林化生態縣』為發展定位,以『新型工業、綠色農業、生態旅游、現代物流、僑鄉建設、山水園林城市、生態型新農村、和諧社會建設』為重點,全面推進產業化、工業化和城鎮化,實現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到10月末,完成全縣生產總值14.4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7780萬元,同比增長15.1%和10.03%,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76億元,同比增長199.3%。

  作為全國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技術發源地,方正成為全國大米原產地域保護縣份之後,方正大米全國馳名,這是方正多年來堅持構築生態縣的成果

  方正縣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良好,是全國6個中小城市生態實驗區縣之一。該縣立足這一優勢,堅持有效保護與合理開發相結合,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做足生態文章。

  方正縣是農業小縣,水稻大縣,全縣60萬畝水稻全部實現有機、綠色、無公害種植,成為全國測土配方施肥示范縣、全省無公害農產品整體推進縣和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縣份,打造了方正知名品牌。稻米精加工企業達到45家,年加工能力5萬噸以上企業達到6家,精加工率達90%以上。培育省市知名品牌5個,認證綠色食品標識和有機食品標識20個。僅稻米產業一項農民年收入可達6.1億元,佔農民人均收入的70%。抓住機遇不放手,方正縣現在正在申請注冊『方正大米』品牌商標。隨著水田面積不斷擴大,生產技術不斷提高,預計今年可促進農民增收4000萬元,農民人均增收360元。

  豐富的稻草資源在方正轉換成了經濟優勢,研究開發了草腐菌種植項目,使稻草在菌業得到有效利用,食用菌生產規模連續兩年實現翻番,現已達到1700萬袋,成為農民增收的穩定途徑。通過稻草資源還引進了米糠油、稻草紙漿、煤棒等循環型工業項目,現已投產達效。方正縣雖然工業經濟暫時還沒能形成強勢,但並不急功近利,而是致力於發展無污染的綠色新型工業,堅決不要『帶血』的GDP,不能為了暫時的發展而將祖先留下的綠色毀壞。凡是有污染的企業,就是能帶來一座金山,也堅決拒之門外。構築生態縣的發展戰略必須一以貫之,堅定不移地走下去。以省級開發區為龍頭,積極引進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勞動密集型大企業、大項目,合理配置,把開發區建成企業間互為關聯、資源共享、循環利用的生態工業模式的示范區。該縣將旅游開發與生態保護緊密結合,禁止破壞性的開發,蓮花湖水面逐年擴大,是10年前的10倍,蓮花已達到500萬株,形成了北方寒地最大的蓮花湖。加上原始森林公園、響水河漂流等原生態的旅游項目,方正已形成了生態型旅游特色精品。

  當人們來到這裡度過愉悅的周末或節假日,真的都留連忘返,這裡的空氣都是綠色的,真的無愧『哈爾濱東花園』的稱號。

  優化投資環境,吸引戰略投資商,方正縣招招制勝搶抓機遇打招商牌。搶抓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機遇,方正走出了招商的一盤活棋

  招商引資、借雞生蛋是發展縣域經濟的成功經驗。但是如何用活國家政策,搶抓機遇,走活招商的這盤棋,各地都有自己的高招。

  方正經濟開發區於2002年12月經過市政府批准成立,2004年在國家大力整頓開發區的大背景下,又成為擬保留的省級經濟開發區,3.3萬平方米的方正開發區盡管不大,卻成為這個縣工業化發展的一座平臺,為招商引資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土地資本。近年來,方正縣委、縣政府積極拓寬招商領域,完善引資機制,優化投資環境,並在公認的難度大的國企改制工作中別具匠心,締造了多方共贏的良好局面。在第十八屆『哈洽會』黑龍江省項目簽約儀式上,該縣與汶萊凱笙有限公司簽訂的總投資8500萬美元的方正高新紙業復產擴產項目,成為本屆『哈洽會』哈爾濱市最大的外商投資項目,攻克了國企改制的難題。前身為黑龍江省方正林業造紙廠的方正高新紙業有限公司是一個典型的『老大難』。該公司始建於1990年,總投資7.2億元,2003年停產至今。截止2007年3月,該公司總負債達95493.72萬元人民幣,總資產為負8.8億元人民幣。鑒於該企業設備保存較好,部分設備在全國領先,環保設施比較完備,經過縝密的調查研究,該縣決定引進戰略投資者,推進方正高新紙業復產。

  『變廢為寶』的構想激勵他們迎難而上。2004年以來,方正縣先後與印尼金光集團、香港華麗包裝制品、英國BRM、北京新時代、汶萊凱笙等20餘家知名企業進行了艱苦的洽談。今年2月,終於與汶萊凱笙簽訂了並購協議。同時,方正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帶領項目推進組認真研究國家產業政策,掌握外資並購國有企業有關法規,並奔赴省城協調解決疑難問題,最終通過理順企業產權、回購企業不良債權、依法掛牌出讓、有效化解債務等一系列措施,逐一破解了改制難題。

  9月底,經工商變更登記,該企業成為汶萊凱笙投資的外商獨資企業——黑龍江方正晟豐紙業有限公司,並創造了外商並購黑龍江省國有造紙企業的成功范例,實現了國有企業改制、縣域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外商利益共贏的局面。該項目2008年底一期工程復產後,產值將達到3億元,稅收達到2400萬元;2013年完成三期投資後,生產能力達到30萬噸,產值可達6億元,稅收達到4800萬元。

  優化投資環境,吸引戰略投資商,方正縣招招制勝。今年該縣投入2000餘萬元基礎建設資金,對省級經濟開發區進行了系統規劃和二期建設,並劃分為食品工業園區、醫藥生物工業園區、高新技術工業園區、木制品工業園區、機械加工工業園區五個發展園區。目前,開發區年創產值1.01億元,正成為哈東地區發展潛值巨大的新興經濟開發區,項目承載能力大幅提昇。同時出臺了《方正縣招商引資啟動內資暫行政策》,在土地、稅收、行政事業性收費等方面為投資者提供扶持,創造了寬松的政策環境。

  幾年來,方正縣委、縣政府搶抓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機遇,通過定點招商、走出招商、以商招商、資源招商等形式,合力攻堅,引進大項目。今年1-10月,該縣洽談招商引資項目共33個,其中生產加工型項目28個,其他類項目5個。除引進了汶萊凱笙6.8億元並購方正高新紙業項目、黑龍江仁和塑料編織制品、黑龍江方正天贏公司、哈爾濱東方調味品公司等大企業落戶外,香港中電集團投資4000萬美元的生物發電項目、哈爾濱中宇集團投資10億元人民幣的風力發電項目、香港龍鈺集團投資12億元人民幣的硅材料工業園等項目的規劃、論證和報批工作也已展開,即將落戶。2007年,是方正縣招商引資大發展、快發展的奮進之年。

  出於歷史因緣和現實交往的定位,方正縣政府引導建設日式風格建築,正在推進二期工程的僑村,這一獨有的僑務經濟已成為方正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方正與日本有著特殊的歷史淵源。由於歷史的原因,方正留有大量的日本遺孤,於是也就與日本國產生了時代的交往。目前,方正縣居住在日本的華人華僑有35000人,佔全縣人口的19.13%;歸僑、僑眷48000餘人,佔全縣人口的26.38%,是黑龍江省華人華僑和歸僑僑眷人數最多的縣份。

  進入方正,幾條寬闊筆直的街路映入眼簾,街名帶著異域風情:櫻花大道、富士路等。出於歷史因緣和現實交往的定位,方正縣政府引導建設日式風格建築,正在推進二期工程的僑村,就是體現這種僑鄉外貌特色的標志性建築群。僑村是一個時尚的社區。離僑村很遠就能看到一排排顏色鮮艷的別墅和正在施工的樓房。這裡已完工的28棟別墅已大部分入住,還有一條300米長的日式商業街正在建設中。為了滿足歸僑和僑眷的居住條件,方正縣政府圍繞山水園林城的總體設計,編制了僑鄉發展規劃。

  方正還聘請文學、史學專家學者到方正采風,著書立傳,攝制影視作品,打造僑鄉文化理念,增強僑鄉的歷史文化效應。方正制定了華人華僑投資的優惠政策,對僑資僑屬企業實行『直通車』制度,為其代辦一切手續,解決各種難題,形成了『辦好一個,引來一批,影響一片』的聚集效應。1.18平方公裡的華僑工業園區是方正在開發區為歸國華僑建立的一個創業平臺,並先後組織代表團17次赴日招商引資。方通興隆木業有限公司是第一家進入華僑工業園區的日資企業,幾年間,從生產500萬支鉛筆板發展到年產3億支鉛筆的規模,去年出口創匯300萬美金,產品出口到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公司有350多名職工,今年他們又擴建了廠房。公司經理盧炳武是方正縣人大代表和僑聯副主席,接受記者采訪時,他不住地贊嘆方正縣的投資環境。由他牽線搭橋,上市公司『中鉛一』來到方正投資,在方正形成了一個年產近十億只規模的鉛筆城。

  目前,全縣僑資僑屬企業發展到38家,利用僑資總額達1.2億元,投資超百萬元的企業24家,超千萬元的企業4家,年創產值1.08億元,實現稅收570萬元,地方財政收入近十分之一來源於僑資僑屬企業。同時,安排就業人員一千多人,生產加工的山野菜、大醬、白酒、乾豆腐、粘玉米等地方產品已遠銷日本。而在日本的35000餘人年均勞務創收達40億元人民幣,每年涉外短期勞務創收也達4000餘萬元,僑務經濟已成為方正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克服縣級財力困難,努力增加教育投入,改善農村辦學條件,著力完善城鄉社會保障救助體系的完成,為解決民生問題竭盡全力

  盡管方正的縣級財政相對困難,但是努力發展社會事業,為老百姓解決民生問題卻竭盡了全力。努力增加教育投入,改善農村辦學條件。爭取國家資金2500萬元,縣財政配套375萬元,新建校捨22所30971平方米,全部消滅了D級危房。全縣中小學遠程教育網絡全面建成。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每年公開向社會招聘20名至50名大學本科具有學士學位的畢業生充實農村教學一線,提高農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加大貧困學生救助力度,共發放『兩免一補』資金356.9萬元,資助貧困生18371人次。開展『秋實助學行動』,籌集資金25萬元,資助30名貧困大學生和40名貧困高中生入學,有效解決了貧困家庭學生上學難問題。

  從改善城鄉群眾就醫條件入手,投入資金560萬元,建成方正縣疾病控制中心,改造鄉鎮衛生院4所。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出資120萬元,縣財政匹配76萬元,為鄉鎮衛生院新上了呼吸機、B超、化驗、X光、心電等醫療設施176臺套。完成66個村級衛生所達標建設,極大改善了城鄉群眾就醫條件。公開招錄醫學院校本科畢業生24人充實到農村鄉級衛生院,改善了農村醫療衛生缺乏技術人纔的狀況。為改善城鄉基礎設施條件,爭取上級資金6500萬元,縣財政配套1500萬元,硬化通鄉通村公路310公裡,佔全縣通鄉通村公路裡程的85%。投資2720萬元,縣財政配套1200萬元,建成1.5萬噸供水廠;投入500萬元鋪設供水管線40公裡,新上供水設備150臺套,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3%。今年縣財政投入80萬元,新建改造農村貧困戶危房106戶,農村弱勢群體住房條件得到改善。

  著力完善城鄉社會保障救助體系。采取政策扶持、發展企業、勞務輸出、提供公益崗位等方式,拓寬就業渠道。三年來,共安置就業3000餘人,佔應就業人數的90%,安置下崗失業人員4500人,佔下崗失業人員總數的95%。加強城鎮保障體系建設,城鎮職工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失業保險覆蓋面分別達到95%、90%和80%,城鎮低保對象2803戶6438人,今年發放保障基金3150萬元。縣財政配套30萬元,推進農村保障制度建設,納入農村低保對象1819戶3165人,年人均補差額361元;全縣1130名五保戶全部納入財政預算供養。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參合農民81243人,參合率達到90.9%,為4576名住院治療的參合農民人均報銷醫療費370元。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社會保障救助體系,使城鄉困難群體生活得到有效改善。

責任編輯: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