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民辦美術館風起雲湧 省美術館面臨機遇和挑戰
2007-12-24 06:49:25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何 燕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24日電 人頭攢動的古玩市場,如醉如癡的收藏愛好者,拍賣行藏品拍賣的火爆場面,各種媒體你來我往推出的鑒寶類節目,都在從不同層面昭示著一個現象: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藝術品投資熱也在持續昇溫。

  12月19日10時,在哈爾濱市道裡區地段街133號一座具有97年歷史的保護建築內,黑龍江省美術館建館45周年館藏精品展開幕。而就在半個小時後,同樣是在這條街上,綏棱黑陶炫目展也在一家剛剛由車間廠房改成的美術館裡拉開了帷幕。前一個門庭冷落,期待重生;後一個人來人往,風光無限,巨大的反差正是哈爾濱新老美術場館現狀的真實寫照。

  民辦展館風起雲湧

  2007年可謂是哈爾濱藝術市場的黃金年。去年12月,中共哈爾濱市委將原來的機關301會議室改建成哈爾濱首家公益性展館——兆麟街123號美術館,從此拉開了哈爾濱民間藝術展館爭香斗艷的序幕。短短的一年時間裡,晁楣藝術館、於志學美術館、禹舜美術館、李士學美術館、哈爾濱書法會館等十餘家公益美術館相繼落戶哈爾濱,各式的畫廊更是達到了上百家。依托民辦公助的建設模式,哈爾濱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美術館事業發展黃金期。『我每個月都會來美術館,欣賞書畫作品既豐富了我和家人的周末生活,又陶冶了我們的情操。』一位30歲出頭的私營企業老板這樣告訴記者。

  大量民辦公益美術館的出現豐富了哈爾濱人的文化生活,提昇了哈爾濱人的藝術品位,更吸引了文化投資者的目光。以北大荒版畫創始人晁楣名字命名的晁楣藝術館落戶『中國版畫之鄉』哈爾濱市阿城區後,已經成為全國版畫界交流的中心。於志學美術館開辦以來,定期舉辦文化藝術沙龍、冰雪畫廊、冰雪畫藝術培訓、文化藝術交流等活動,吸引了國內外美術愛好者近萬人次。兆麟街123號美術館開館的一年裡,已經相繼承辦了30多次展覽,參觀市民也達到了數萬人。哈爾濱市文聯副主席李建華告訴記者,這裡已經名副其實地成了市民文化交流的窗口。

  省美術館輝煌不再

  有人說,美術館是一座城市文明的標志,是城市旅游的金字招牌。近兩年,全國一些大中城市紛紛將美術館當作城市名片和標志性文化建築,列入城市建設規劃的重點。在上海、江蘇、浙江、廣東等經濟發達地區,一些縣鄉、村鎮甚至是街道辦事處都建起了具有相當規模的美術館。

  黑龍江省美術館是我省惟一的官方美術館,也是建國後較早成立的地方性美術館之一,1962年10月建館之初就舉行了北京市美術作品展,何香凝、吳作人、艾中信、董希文等十幾位在國內極負盛名的藝術家的國畫、油畫、版畫、水彩畫等作品,讓哈爾濱人第一次近距離地領略到了中國文化藝術的巔峰之作。後來的徐悲鴻、古元、力群、彥涵等人的經典作品展,更是感染和影響了幾代人。很多龍江人就是在省美術館的熏陶、幫助下走上了藝術之路。一直到今天,省美術館還以版畫和俄羅斯油畫收藏而翹楚國內美術館界。

  然而,在眾多民辦公益美術館風起雲湧的今天,有著45年歷史的黑龍江省美術館顯得有些老邁和無力。記者看到,由於館捨年久失修,美術館裡很多牆體都出現了嚴重裂痕,樓頂甚至出現了凹陷,展廳內的展板已經使用了十幾年。為了生存,在文化市場最不景氣的時候,省美術館把最好的展廳租了出去,現在的展室面積不到原來的三分之一。美術館裡經常冷冷清清,有時甚至一天都沒有一個參觀者。由於展覽太少,美術館經常關閉。一個月前記者在采訪時曾遇到這樣一幕,一位外地畫家來到哈爾濱後,在黑龍江省美術館吃了『閉門羹』,原來這裡無展可觀。

  官辦展館期待重生

  由於硬件不足,讓省美術館失去了很多展覽優秀作品的機會。一位工作人員說:『我們也很想搞一些既能符合大眾口味,又能迎合高端需求的優秀作品展覽,但由於受到硬件設備的限制,這樣的想法很難實現。』這位工作人員介紹,由於沒有最基本的安全防盜設施,近年來很多優秀的藝術家和他們的作品都委婉地拒絕了來自省美術館的邀請。

  『這是一種惡性循環。展覽越少,市場越少,回報越少,經營越難搞。』省內一位著名畫家認為,只有不斷地面向群眾舉辦一些展覽,纔能普及提高市民的鑒賞水平,同時也可以吸引有資本實力的企業和個人參與到文化事業當中來。展覽的過程就是培育文化市場的過程。

  剛剛建立美術館的我省著名畫家李士學說:『美術館靠展覽活動是不可能維持的,要有自己的獨立運作方式。』他所提到的『獨立運作』方式就是指走多元化道路,做展覽、藝術交流、租場地、藝術品投資交易……資金來源的相對多樣化是很多民辦美術館正在探索的『以館養館』之路。

  『官方美術館的窘境是全國性的,但上海、深圳等地的美術館已經通過多元化之路走出了困境,這給了我們很多的啟示。』省美術館館長張玉傑說,『目前省美術館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資金短缺。政府的扶持是必不可少的,但更關鍵的還得靠我們自己。』今年5月深圳觀瀾2007版畫雙年展上,我省五件北大荒版畫精作入選,數十件北大荒版畫作品在版畫交易會上被搶購,成交額達20萬元。巨大的市場潛力大大堅定了省美術館人重振輝煌的信心。

  借建館45周年之際,省美術館從4000餘件館藏作品中選出100餘件昔日難得一見的精品,向市民免費開放展出。他們期望把這次展覽作為一個振興的信號。據了解,美術館場地回收已經在醞釀中,館內修繕也已經提上日程。

  用我省一位老畫家的話說:而今再提起黑龍江,更多的是在感嘆之中有一種夢想——就是能在家鄉的展館中享受一回國家級甚至是世界級的繪畫展覽。

  相信這一天不會遙遠。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