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4日電 日前,大唐哈爾濱第一熱電廠項目(群力新區)和哈爾濱第三熱電廠改造項目(松北、呼蘭兩區主熱源)引人關注。加上正在建設的西南部集中供熱工程(香坊),預計在未來二三年建成投產後,哈爾濱將拆除相關區域內近1700臺分散小鍋爐,屆時,冒黑煙的煙囪、隨處可見的煤堆會逐漸減少,城市的空氣會越來越清新,水碧、天藍、雪白的夢想將不再遙遠。(相關報道見第七版)
哈市冬季采暖期長,目前采暖以燃煤為主,分散小鍋爐數量多,除塵設備落後陳舊,是造成大氣污染的主要原因。經過近幾年的供熱改造,哈爾濱拆除了部分小鍋爐和煙囪,熱電聯產供熱面積有了增加,但目前僅佔1/4。而區域大鍋爐供熱和分散小鍋爐供熱卻分別佔到近40%。由於熱電聯產投資大,此前哈市一直沒有進行大規模的建設和改造,發展速度緩慢。
前不久出臺的《哈爾濱市熱電聯產規劃》根據哈爾濱市城區特點重新規劃熱源,確定了以熱電聯產供熱為主,區域鍋爐房供熱為輔的原則,重新劃定了七個供熱分區,即南崗、道裡-道外、群力-煤五、動力-香坊、濱江-化工、松北-呼蘭和平房。每個分區設定一個主熱源(即熱電廠),除保留部分容量較大、設備狀態好的鍋爐作為調峰外,其餘小鍋爐全部拆除。
大唐哈爾濱第一熱電廠項目是群力新區的主熱源,是2009年哈爾濱世界大冬會重要的配套項目。項目投產後,將取代現有小鍋爐366臺,拆除煙囪288根,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實現區域煙塵減排85%,區域二氧化硫減排52%。
目前項目進入建設階段,預計2008年底前全部建成投產。
作為哈爾濱生態新區的松北面臨的情況卻有所不同。松北區目前主要采用區域鍋爐供熱,這對江北環境有很大影響。哈爾濱市發改委能源處處長張永雙說,此次哈爾濱第三熱電廠改造,成為松北、呼蘭兩區主熱源,可取消區域內分散小鍋爐房169座,小鍋爐227臺,熱源熱效率可實現92%,約為分散小鍋爐平均熱效率的兩倍。
熱電聯產同時也是最節能的一種供熱方式。據統計,熱電聯產單位面積耗煤僅為25公斤,相當於分散小鍋爐的70%。據測算,到2010年,哈爾濱每年節約原煤111萬噸,標煤79萬噸。同時,減少1700臺分散小鍋爐。由於節約了燃料,相應減少了一次性能源的開采及運輸費用,並有利於緩解城市運輸緊張狀況,減少分散小鍋爐及其煤場、灰場所佔用的土地。
哈爾濱熱電聯產項目的規劃實施,標志著哈爾濱傳統產業為主體的工業體系面臨重大調整,落後的傳統產業一部分退出,新興產業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