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災難突降如何把損失降到最低 應急救援堵截突發災難
2007-12-24 11:11:41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譚迎春 王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大慶陸上石油天然氣開采應急實戰綜合演練中,救援人員向油罐最高點噴水滅火。

  

救援隊員衝向火場。

  對中毒人員進行搶救。

  

消防隊員趕赴現場。

  東北網12月24日電 2003年一場突如其來的SARS讓人們措手不及,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給400多萬哈爾濱市民帶來極度恐慌……這一切,都因缺少完善的應急救援措施。今年11月1日我國《突發事件應對法》正式實施,為應急救援和應急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據。而制定科學實用的應急救援預案,無疑可使人們在應對突發重特大安全事故時,反應迅速有序,救援行動有章有法。

  我省作為安全生產的高危省份,應該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但隱患到處存在,事故時有發生,應急救援成為公眾日益關注的話題,構築安全生產最後一道防線更是當務之急。

  應急預案花小錢防『大病』

  前不久,記者跟隨省安全隱患專項督察組來到哈爾濱市一家生產氯鹼和PVC的化工有限公司,發現該公司部分廠房為危房,尤其液氯充裝車間等作業場所,現場環境髒、亂、差,存放大量劇毒品和甲類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該企業為二級負荷,應有兩路電源,卻只有一路電源,在無備用電源情況下進行生產,一旦停電,極易造成毒氣泄漏或發生火災爆炸等重大事故。但就是這樣一個安全隱患『一觸即發』的高危企業卻根本沒有制定應急預案,也沒有建立專兼職應急救援隊伍,如果發生事故後果不堪設想。

  在哈爾濱市一家煙花爆竹生產企業,當檢查人員提到發生事故如何處置時,企業負責人滔滔不絕地把企業在應急救援上具備的消防隊、應急救援車輛、可供調動人員的數量等硬件條件詳盡道來。可當記者要看企業應急預案時,該負責人把大手一揮說:『你們不用看書面的,我們心中有數』。記者看到他所謂的應急預案只是企業的規章制度和各部門人員名單。

  在我省,像這樣尚未制定應急預案的企業還有很多。記者從省安全生產救援指揮中心辦公室了解到,我省從2004年開始組織各地、各部門、各單位編制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目前共編制各類安全生產應急預案6.7萬餘部,這些預案基本涵蓋了全省各行業、領域,初步形成了我省安全生產應急預案體系框架。編制的應急預案和經過演練的預案,在中石油大慶煉化公司『8·14』油氣分離罐殘存油氣爆炸和佳木斯市『6·22』廢氣液氯鋼瓶泄漏事故處置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2006年8月14日18時16分,中石油大慶煉化分公司煉油二廠第二套180萬噸/年ARGG裝置的氣體放火炬線油氣分離罐、分餾塔頂油氣分離罐發生爆炸,並造成放火炬管線、氣壓機入口油氣管線爆炸,引燃三處主要著火點。事故發生後,大慶煉化分公司和大慶市政府立即啟動相應的應急救援預案,安全、公安、消防、衛生、環保等部門相繼趕赴現場組織救援。兩小時後,火勢得到控制。經檢測未對周圍環境造成影響。

  2006年6月22日13時30分,佳木斯市安監局接到事故報告,蓮江口監獄冷凍廠院內發現一個廢氣液氯鋼瓶發生輕微泄漏,現場勘察後立即啟動化學事故災難應急救援預案,通知相關部門趕赴現場進行搶險救援。由於該市在此前的全市廢棄液氯鋼瓶泄漏突發事件應急演練中取得了寶貴的實戰經驗,組織指揮有條不紊,各部門配合密切,事故應急處置中無人員傷亡,使救援行動獲得圓滿成功。

  省安全生產救援指揮中心人士說,應急預案不是簡單的處置方案,它實際上是標准化的反應程序,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應急預案能使應急救援活動迅速、有序地按照計劃和最有效的步驟進行。為有效應對突發事件的發生,我省把生產經營單位應急預案的編制和發布納入了安全監管的重要內容,在核發安全生產許可證、經營許可證等證照和建設項目『三同時』審查、驗收過程中,應急預案的編制與發布成為必審項目。

  應急演練實戰歷練成為必須

  按照有關法律法規,應急救援預案不是制定出來了,政府主要領導簽署了,上級政府備案了,就萬事大吉,還要落實到所有有關的部門和人員,並經常組織演練,纔能及時修訂預案內容,確保應急預案的科學性和先進性。

  7月5日,省安監局組織策劃了大慶陸上石油天然氣開采應急實戰綜合演練。此次大型應急實戰綜合演練共8個項目26個科目,歷時90分鍾,啟動各類安全生產應急預案43部(次),共有471名消防指戰員和170多名政府相關部門人員參加了演練,投入使用各種救援設備218臺(件),設備和人員無一損傷。演練活動組織嚴謹周密,演練現場規模宏大,救災場面驚心動魄。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副局長王德學稱此次演練是政企聯合應急處置重特大事故災難的成功范例,達到『世界水平,國內一流』。

  11月26日,伴隨『轟』的一聲巨響,一團火光夾著濃煙從『吉林省九臺市丙烯?有限公司』昇騰而起,現場一片混亂……事故發生後,企業立即啟動相關應急預案,全廠緊急停產並組織救援搶險,同時馬上將情況報告相關部門。消防車、120急救車和環保監測車也隨後趕到,現場大火被撲滅,但由於企業應急管道『意外破損』,『污染物隨大量衝洗水進入松花江一級支流飲馬河』。吉林省、長春市環保部門接到報告後,立即啟動相關應急預案並及時向下游黑龍江省環保局通報情況。我省環保局啟動了應急預案,開展預警監測工作。在有關部門的密切配合與共同努力下,水污染、居民飲水均得到妥善處置。經過采取有效措施,成功避免飲用水環境安全事件和跨省污染事件,防止了重特大突發環境事件的發生。

  這是國家環保總局和吉林、黑龍江兩省環保局三地指揮部之間通過大屏幕視頻系統聯合舉行的松花江流域跨界污染事件應急預案桌面演練。

  據了解,近年來,我省積極組織不同級別、不同行業的安全生產應急預案的演練。僅2006年共開展煤礦、民航、鐵路、電力、石化、化工、水上搜救、高層建築、人員密集場所應急演練2023次,共有17.91萬人(次)參加,演練收到了檢驗應急預案、磨合應急機制、鍛煉救援隊伍的目的,提高了預防和處置事故災難的能力;目前全省共有各類應急救援隊伍1821支,應急救援人員2.57萬人,應急救援車輛2394臺,裝備器材5.8萬臺(套)。現役公安消防支隊11支,地方消防支隊3支,指戰員6640多名,消防車787輛,裝備器材5.3萬臺(套);12個市(地)、農墾總局、森工總局和25個縣(市、區)的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機構應急協調機制正在逐步建立,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穩步推進。

  應急體系基礎薄弱尚需完善

  『雖然我省安全應急救援工作走在全國的前列,但在應急體系、應急隊伍、應急運行機制等方面還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省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辦公室負責人如是說。

  首先是應急預案體系尚不健全。『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應急預案體系尚未形成。煤礦、非煤礦山、危化、煙花爆竹、電力、燃氣、電信等行業的應急預案比較完善。而一些部門、單位和企業雖然已按要求編制了安全生產應急預案,但部分預案尚未組織專家評估、論證和按規定程序發布,還仍然存在著不規范、要素不全、針對性不強、可操作性差、預案之間缺乏良好的銜接等問題,一些預案還不能在應急救援工作中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一些中小型企業還未編制應急預案;預案的分級管理、及時修訂和備案、演練等方面還存在問題。

  應急管理體系尚不完善。全省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體系建設處於起步階段,市、縣兩級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建設不平衡。12個市(地)和省農墾總局、森工總局成立了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機構。133個縣(市、區)只有25個縣(市、區)成立了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機構。

  應急隊伍建設亟待整合。省級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基地和骨乾救援隊伍只完成普查和規劃,尚未進行組建和整合;應急救援隊伍力量薄弱,技術、裝備落後,數量不足,分布不均,缺少大型和特種救援裝備;專業救援培訓演練基礎條件欠缺;應急隊伍管理和技術人纔缺乏,志願者隊伍建設需要加強。

  信息技術支橕系統薄弱。基礎信息平臺建設滯後,省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平臺初步設計編制完成,因沒有建設場地,無法組織施工建設;與其他專業救援部門、隊伍的信息資源也無法進行整合與共享。目前,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協調、指揮工作,還是靠電話、傳真等常規手段,監測預警、接處警和信息綜合手段落後,協調指揮體系信息化和自動化程度低,難以實現信息共享,指揮中心與事故現場通信聯絡困難,在重特大事故中無法發揮綜合協調、指揮調度、統一高效的中樞作用。

  應急運行機制不健全。各地區應急管理機構和職能設置差別較大,條塊之間應急預防和處置之間銜接不順暢,不緊密;許多安全生產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與日常應急管理存在脫節現象,亟須建立規范、協調、有序的應急工作機制。

  省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沒有工作運行的硬件條件。省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及辦公室已成立,但目前不具備專用的工作場所,應急指揮平臺、指揮調度中心、決策會商室及相關輔助用房、救援物資儲備庫、救援車輛庫等設施、裝備無法落實,無法滿足應急救援工作的需要。

  應急管理法制建設滯後。我省尚未制訂應對安全生產突發災難事故的法規,應急管理工作缺乏法律保障。

  編制規劃築牢安全生產防線

  《『十一五』期間黑龍江省安全生產應急體系建設規劃》已編制完成,我省將初步完成四大應急體系、三大應急機制、四大支持保障系統的建設任務。

  建立健全四大應急體系。完成應急管理組織體系、應急預案體系、應急平臺體系和應急法律法規體系的建設,並逐步完善;建立完善三大運行機制。完成應急管理機制、應急響應機制和經費保障機制建設,實現統一領導、分級管理,條塊結合、以塊為主,分級響應、統一指揮,資源共享、協同作戰,一專多能、專兼結合,防救結合、平戰結合的應急運行機制;建立形成四大支持保障系統。完成應急管理通信信息系統、培訓演練系統、技術支持系統、物質與裝備保障系統等支持保障系統建設;建設完成一批重點基礎項目。建設完成包括應急指揮平臺、應急救援協調指揮裝備配置、省級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基地、礦山和油氣田救援培訓基地、省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系統工程、安全生產研究實驗室等重點項目建設。

  通過以上應急體系的建設和一批重點項目的實施,至『十一五』末期,我省將實現億元國內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05年下降35%;工礦商貿從業人員十萬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05年下降25%;煤礦百萬噸死亡率比2005年下降48%以上;非煤礦山死亡人數比2005年下降10%以上;危險化學品和煙花爆竹死亡人數比2005年下降10%以上;一次死亡3人以上重特大事故起數比2005年下降10%以上。

  雨天法案應對不測風雲

  從事災害管理研究20年的省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專家韓安國說,11月1日正式實施的《突發事件應對法》被業內人士稱作是應對不測風雲的『雨天法案』,最主要特點就是『居安思危、預防為主』,其實施將使洪災旱災、傳染病和動物疫情、礦難事故等突發事件的處理有理有據,應對不測風雲更有底。

  韓安國頗有感慨地說,如果是制定那種單純應付上級檢查、年終考核使用的文字上、形式上的應急救援預案,幾分鍾就完成了。但是,要是制定確實可以切中要害、確實具有可操作性、實用的應急救援預案,企業要耗時費力,各級政府需要組織各方面的專家,需要經費上的保證,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認為,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防、預警可以說是應對突發事件的基礎和前提,因為政府應急管理的目的就是『用小錢防病』,而不是『用大錢治病』。既然應對法已經實施了,就要嚴肅法律的權威性,遭遇突發事件要按照應急預案調得動、出得去、打得好、損失小,令行禁止。實踐證明,應對突發事件,『預案』、『預警』是關鍵,編制應急預案要強化其科學性、可操作性,要以事故風險分析為前提,有針對性;編制預案要抓住應急管理的工作流程、救援程序、處置方法等關鍵環節,制定出看得懂、記得住、用得上,真正管用的應急預案。

  他說,重大突發事件不僅影響企業內部,而且波及社會,企業應急預案必須根據『上下貫通、部門聯動、地企銜接、協調有力』的原則,在信息上、程序上、技術管理上不留死角,確保企業應急預案與地方政府預案協調聯動。安全監管部門要加大應急培訓、應急演練和宣傳教育的力度,普及事故災難預防、避險、報警、自救、互救等知識,強化安全意識,提高企業從業人員和社會公眾應對事故災難的能力。

  新聞鏈接

  應急預案

  應急預案又稱『應急計劃』或『應急救援預案』,是針對可能發生的突發公共事件,為迅速、有效、有序地開展應急行動而預先制定的方案。用以明確事前、事發、事中、事後的各個進程中,誰來做,怎樣做,何時做以及相應的資源和策略等的行動指南。

  應急預案實際上是標准化的反應程序,以使應急救援活動能迅速、有序地按照計劃和最有效的步驟來進行,它有六個方面的含義:

  -事故預防:通過危險辨識、事故後果分析,采用技術和管理手段控制危險源、降低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應急響應:發生事故後,明確分級響應的原則、主體和程序。重點要明確政府、有關部門指揮協調、緊急處置的程序和內容;明確應急指揮機構的響應程序和內容,以及有關組織應急救援的責任;明確協調指揮和緊急處置的原則和信息發布責任部門。

  -應急保障:是指為保障應急處置的順利進行而采取的各種保證措施。一般按功能分為人力、財力、物資、交通運輸、醫療衛生、治安維護、人員防護、通訊與信息、公共設施、社會溝通、技術支橕以及其他保障。

  -應急處置:一旦發生事故,具有應急處理程序和方法,能快速反應處理故障或將事故消除在萌芽狀態的初期階段,使可能發生的事故控制在局部,防止事故的擴大和蔓延。

  -搶險救援:采用預定的現場搶險和搶救方式,在突發事件中實施迅速、有效的救援,指導群眾防護,組織群眾撤離,減少人員傷亡,拯救人員的生命和財產。

  -後期處置:是指突發公共事件的危害和影響得到基本控制後,為使生產、工作、生活、社會秩序和生態環境恢復正常狀態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動。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