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4日電 題:『鋪開紙就鋪開生命提起筆就提起靈魂』——訪著名書畫家丁一先生
東北網記者 付巍
![]() |
丁一先生揮毫潑墨 |
在丁一先生哈爾濱書畫展的前夕,很有幸的采訪到了這位大家。在我看來,他可以被稱之為雜家,他不僅在詩詞和國畫有很高的造詣,在文學方面也有突出的纔華,著有電影、電視、小說、報告文學等多篇作品。『鋪開紙便鋪開了生命,提起筆便提起靈魂』是他對創作的感悟。他說,任何藝術或藝術家,如果不把自己的靈魂溶於作品之中,與生命結成一體,他的作品便沒有靈魂,也便沒有了生命力。
書畫以靈性傳情
離開黑龍江30多年,他如今已年過半百,但書畫的愛好卻始終不能放下,而且越來越喜歡。他謙虛的說,自己是個不入流的書法家、畫家,不是科班出身,作品分不出風格,更談不上流派。其實,他是博采眾家之長,他的與眾不同就在於,給書畫賦予了靈魂。
他在畫麻雀時,為它們寫過幾句話『小小生靈游歷於大千世界,無華羽以取寵,無巧舌以媚人,食不擇美味,棲不攀高枝,無名利之累,無奢望之求,悠悠然於天地之間。真君子之風也』。幾句話似乎是他今天的心境,現在的丁一先生徜徉於文山書海,揮毫潑墨之間自得其樂。
丁一先生出版的書法集被啟功先生譽為『中國當代實力派書法家』,可見他書法的精湛之處,他現在仍然每天堅持練習3-4個小時書法,他對文字情有獨鍾,這正是他對民族文化和傳統文化不懈追求的表現。
他的書畫作品被國家博物館、中南海、釣魚臺、人民大會堂等地收藏,也曾被國家領導人出國訪問作為國寶級禮品贈送外國元首。
![]() |
丁一先生的作品 |
以文學作品抒發情懷
2003年,他閉門3個月,創作了25萬字的長篇小說《春寒》。作品描寫了70年代末,中國農村社會底層農民受益於土地承包責任制政策,將原有集體經營的土地分到自己手中,真正行使經營者享有的權利而且是改變自身命運的故事。作品詞句朴實,文筆清新,人物刻畫深刻,特點鮮明,貼近廣大人民群眾,用普普通通的平民的視野平時地反映真實的社會,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很容易引起大眾的共鳴,將那個時代的最基層人民的生活反映的淋漓盡致。他的作品,以真實著稱,貼近群眾,不是那種束之高閣的只有少數人纔能讀懂的所謂的『藝術』,是讓廣大的人民大眾都能欣賞進而從中得到啟發、得到享受的藝術,這纔是真正的藝術。正如他所說,一個藝術家、一個文人對國家和民族的鍾情只是一個表現,應該通過作品中的特定人物表現出來,而且,藝術家就應該是人民的藝術家,只有深植於人民大眾,從人民大眾中吸取養分,藝術纔能煥發出勃勃的生機,纔能流傳的更長更久。
除了長篇作品,它的報告文學、隨筆有都是由靈感而來。他經歷坎坷,閱歷頗豐,愛好文學,著有電影、電視、小說、報告文學等多篇作品。其中尤以長篇小說《春寒》、散文集《歲月無痕》、電視劇《風雨人生》、報告文學《大潮新起》等影響甚廣,受到好評。
鍾情傳統文化
丁一先生深愛傳統文化,對傳統文化有很深的造詣,他強調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同樣重要,尤其在改革開放以後,人們的物質生活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心靈的空白卻越來越明顯,精神世界的發展已經遠遠被物質的發展所超越,因此現代人急需要具有超時空價值的中國傳統文化來填補心靈空白,充實精神世界。他現在是國內外著名學者,北京大學、海南大學、浙江大學等20多所名校特聘教授,還被聘為國家信息中心博士後導師。
丁一先生還是著名演講家、社會活動家。每年都為國內外著名高校、研究機構作講座,從2005年他累計演講次數達到120多次,還為中央領導做過題為《傳統文化與市場經濟》的專題報告,得到了領導們的肯定。
如今的丁一先生淡泊名利,過著與世無爭的閑散生活,終日與詩酒為伴,往往酒後揮毫潑墨,吟詩做畫,好一個瀟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