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5日電 年底已至,忙碌了一年的人們或多或少會有一筆『年終』資金進賬。是看著它在『血拼』衝動中消失得無影無蹤,還是細水長流?理財專家提醒,如何打理年終這筆資金,老話題在新年裡需要新思量。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句老生常談的話非常有用。工作是要獲得收入的,理財也會獲得收入。最劃算的方法是,用財產來掙錢,而不是被消費掉或隨時間推移而悄然貶值。
上海浦發銀行哈爾濱分行高級理財經理、國際金融理財師李智海建議,年終獎理財先要有個理財的理念。當一個人的理財收入超過工資性收入時,他的生活會改變一個樣子,生活水平也將大幅提昇。理財不是一次或幾次成功的投資,而是長時間持之以恆地執行理財計劃。理財需要的時間,啟蒙得越早、思考和行動得越快,對今後會越有利。
『許多人得到一筆錢後,往往會選擇消費一下,為自己和親友買一些喜歡的東西,做一些喜歡的事情。但是痛快一陣後往往又陷入拮據。從理財的角度考慮,這樣做並不明智。』為性格各異、職業千差萬別的人做過理財顧問的李智海發現了一個共性問題:年終『衝動』。
年終獎到手之後,首先要確定資金的分配順序。一般來說,得到一筆年終獎後,應該按以下順序使用:不得不花的,不得不攢的和可花可不花的,這時剩餘的資金可以按照個人的意圖支配。最後一步,如還有剩餘,最好追加到投資上面,因為早期的投入,就是後來的回報。
同時,理財意識逐漸覺醒的普通人也要熟悉要購買的理財產品,選擇適合的理財產品。現在市場上各類理財產品非常多,每個人在不同時期適合不同的理財產品,不同風險承受能力適合不同的理財產品,沒有絕對標准可言。
理財專家建議,相對年輕的工薪族,可以多研究保險和開放式基金;贍養老人、培養子女、個人創業等經濟壓力最大的中年人,應該在風險投資和減少債務歸還貸款間權衡;而即將退休的中老年人,更應該選擇風險較小,收益穩定的理財產品。在繁多的理財產品市場上,不同產品的合理組合則可能會收到差異巨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