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5日電 近日,56歲的農村婦女關亞君做夢也沒有想到,農閑時節不出家門也能掙到錢,心裡別提多高興了。
關亞君是勃利縣杏樹朝鮮族鄉增產村的一名普通勞動婦女,往年這個季節打完場買完糧後就在家貓冬了,賺錢、打工是年輕人的事兒。和關亞君一樣,增產村在家貓冬的婦女有300多人。閑著沒事,不少人染上了打麻將、看小牌、耍小錢的壞習慣,而且越是臨近春節,越是盛行,群眾對此反響強烈。今年,村黨支部書記張亮決心扭轉現狀,琢磨著為貓冬婦女找點事做,同時也增加村民的家庭收入,讓農民的生活更加充實。於是張亮主動找到了縣就業局。
張亮的想法和縣就業局工作思路不謀而合,縣就業局馬上與縣再就業培訓基地天成手工編織學校聯系,得到學校積極響應,選派四名專業老師送技術下鄉,把編織課堂搬到了村委會,手把手地教村民編織技巧。並承諾只要村民掌握了編織技術,就可以在家加工產品,學校免費提供原材料,回收成品,按件計酬。
經過十幾天的培訓,關亞君等二十幾名心靈手巧的婦女已經掌握了編織要領,可以在家編織了。這樣既不耽誤做家務,每月又可以有六七百元的收入,你說關亞君心裡能不高興嗎?
近年來,勃利縣就業局在抓好城鎮下崗職工培訓的同時,針對農民求知盼富的心理,轉變培訓方式,積極為農民致富搭橋。目前,全縣共有11個再就業培訓基地,免費為農村剩餘勞力進行技能培訓,培訓內容涉及種植養殖技術、餐飲服務、汽車維修、美容美發、手工制作等,僅今年就有2378名農村勞動者接受了各項技能培訓,成為村裡能致富、會致富的手藝人。
勃利縣就業局副局長靖春吉說,按照國家建設和諧社會,實現城鄉統籌發展的要求,我們就業局始終把農民培訓抓在手上,下一步我們將采取更靈活的方式,把技能培訓帶到田間地頭,讓農民朋友在家門口就能接受到高質量的技能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