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6日電 專家指出,空氣的濕度不是越高越好。人體感覺比較舒適的濕度是40%-60%,空氣濕度為55%時,病菌較難傳播;如果空氣濕度超過65%,人會感到胸悶、呼吸困難;如超過90%,呼吸系統和黏膜會產生不適……
入冬以來,天氣乾燥,為了健康補水,不少人都開始頻繁使用加濕器,結果出現了咳嗽、睡覺打呼嚕等癥狀。其實,冬季室內空氣濕度過高,反而容易引發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小小的加濕器使用起來也有不少門道。
濕度過高反致病
有研究表明,上呼吸道疾病與空氣清潔度、濕度關系密切。當室內空氣濕度低於20%時,室內的可吸入顆粒物增多,容易使人患上感冒等呼吸系統疾病。
但是,空氣的濕度也不是越高越好。人體感覺比較舒適的濕度是40%-60%,在空氣濕度為55%時,病菌較難傳播;但如果空氣濕度超過65%,人會感到胸悶、呼吸困難;如超過90%,會使人體呼吸系統和黏膜產生不適,對老年人尤其不利,會誘發老年人患上流感、哮喘、支氣管炎等病癥。所以,加濕還是適度為妙。
此外,關節炎、糖尿病患者應該慎用空氣加濕器,因為潮濕的空氣會加重他們的病情。
加濕器最好每周清洗一次
冬季空氣十分乾燥,使用加濕器有利於保持呼吸道的濕潤,但如果不注意清潔,加濕器中的霉菌等微生物會隨著氣霧進入空氣,再進入人的呼吸道中,引發『加濕性肺炎』。因此,應該每日為加濕器換水,而且最好每周清洗一次。如果長時間不用,應把加濕器水箱中的水倒乾,清洗擦乾各部分後再收藏起來。
如果家裡或者辦公室中有哮喘病人,最好不要在水中加入芳香劑,因為芳香劑所含成分很容易引發呼吸道疾病,特別是對有呼吸道過敏史的人刺激更大。
還要注意的是,應該在室內有人的時候開啟加濕器,若提前或延後都難以起到作用。而且,人睡著時同樣要求空氣有一定濕度,特別是張嘴打鼾的人對空氣濕度要求更大,所以在睡覺時加濕器也應該繼續工作。
通風換氣不可少
盡管適度使用加濕器可以趕走冬日的乾燥,但對於防治呼吸系統疾病來說,通風換氣依然是無可替代的。
醫生指出,細菌在流通的空氣中是無法長時間生存的,所以通風可以大大降低細菌傳播和繁殖的速度。如果一入冬,就緊閉門窗,空氣始終處於不流通狀態,就給病菌創造了良好的生存條件。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使用了各種電器使溫度、濕度都達到了人體需要的標准,也會對健康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
醫生建議,一般情況下,每天最好早晚個各通風一次,如果房屋結構比較通透,能夠形成對流,每次通風10分鍾左右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