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百姓錢袋子明年咋打理 專家為2008年理財支招
2007-12-28 10:32:43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張春傑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28日電 2007年,讓很多股民、基民刻骨銘心——收入,大起大落;表情,大喜大悲;儲蓄,在銀行和股市間挪來挪去。歲末掐指算算,賺到錢的卻並不多。2007年裡因房價一路飆昇,看似風景這邊獨好的房產投資,2008年也將面臨更多的變數。

  紅紅火火的2007年即將走過,面臨即將起航的2008年,百姓該怎樣理財?本報記者專門采訪了哈埠有關專家和理財師,提前幫您指點一二。

  應對加息儲蓄宜短不宜長

  鏡頭回放:12月21日,今年第六次加息首日。家住道裡顧鄉72歲的李大娘,一大早就揣著存折趕到家跟前的工行,為幾天前剛存的一筆定期儲蓄辦轉存。這已經是老人今年裡第四次跑銀行倒騰家底了。大娘說,幾十年了,還頭一年遇著這麼多次加息!

  專家觀點:招商銀行哈爾濱分行首席理財師張曉偉表示,國家提出明年將實施從緊的貨幣政策,這其實已傳達了一個明確的信號,明年還將面臨不止一次的加息。同時,今年第六次加息大幅上調一年以下定期儲蓄利率,也向百姓透露了理財信號——應對加息,儲蓄宜短不宜長。

  張曉偉建議市民,不妨把儲蓄分成幾部分,分別存成3個月、半年和一年期,到期後再根據利率狀況做安排。另外,應對加息,也不妨選擇貨幣市場基金、通知存款、銀行的日進理財計劃等作為儲蓄替代產品,收益通常會高於儲蓄,流動性也可以保證。同時,低風險、收益適中的國債,仍是不錯的投資品種。

  震蕩難免股市投資切忌投機

  鏡頭回放:一路飆昇的股指,觸動著眾多百姓的財富神經。今年4月,眼看著身邊親朋相繼入市,一向保守理財的章先生也禁不住誘惑殺入股市。起初幾次謹慎的短線做下來,竟輕松賺到了數千元。然而,隨著5月底印花稅政策的出臺,股市瞬間『變臉』,章先生的股票也轉眼『飄綠』,由於擔心股市再跌,他忍痛割了肉,損失慘重……

  專家觀點:哈商大金融學院副院長姚鳳閣認為,中國經濟總體向上的大趨勢,決定了明年中國股市牛市的格局不會改變,但震蕩在所難免。因此,青睞股市投資的市民,一定要做好應對風險的准備,量力而行。

  姚教授坦言,自己今年在股市應該說小有收益,如果要說經驗,他認為最重要的一是投資時機和節奏的把握,二是切記要『投資』不要『投機』。他說,經驗證明,在震蕩行情下,不顧股票自身價值的短期投機,很難會帶來理想的收益,相反還很可能會遭遇套牢。因此,要盡量選擇那些真正有業績支橕和增長潛力的『績優股』,進行中長期的投資,而不要盲目跟風追漲殺跌。

  調整心態買基金慎選偏股型

  鏡頭回放:『年初買的基金,半年裡就翻番了!』今年,這樣的消息讓眾多市民對基金投資青睞有加,各銀行網點一度出現排隊買基金的火爆場面。不過,機關工作的楊女士卻沒能嘗到甜頭。今年10月,看著身邊基民賺錢後的喜悅,她也猶豫著投進幾萬元,可不久就趕上股市中期調整,至今還沒能『解套』。

  專家觀點:專家認為,去今兩年的大牛市中,基金淨值動輒翻番的『奇跡』不可復制,因此,明年基民首先要做的應是投資心態的調整,對投資收益的預期應更理性,對風險也應有足夠的認識。

  專家建議,2008年,面對股市可能存在的變數,基民除了選擇有實力基金公司的優質基金產品外,還應適當控制股票型基金投資比例,同時可適當關注指數型及相對穩健的平衡型基金。而風險承受力弱的投資者,不妨更多地配置穩健的貨幣型及債券型基金。另外,國外資本市場明年可能會有更多投資機會,投資者也可適當關注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產品,投資境外市場。

  調控拳頻出房產投資宜慎行

  鏡頭回放:今年,伴著百姓購房熱的昇溫,哈埠樓市價格也一路飆昇。市經濟研究所房地產研究中心監測顯示,哈市『二環』以內的在售新樓盤均價目前已達每平方米4700元,全市市區樓盤均價實際也已破3500元,全年房價漲幅有望超過歷年。房價的飛漲,火了房產投資,卻讓眾多渴望置業的市民無奈『望房興嘆』。

  專家觀點:姚鳳閣認為,房產投資過熱,房價增長過快,已成為今年引發經濟泡沫的主要誘因。種種跡象表明,繼今年的連續加息以及出臺重點針對炒房族的『二套房貸新政』之後,2008年,房地產市場將成為國家政策調控的第一目標,且不排除再出重拳的可能。因此,國內房價有望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或增速趨緩。

  他認為,眼下,深圳等一線城市房價已出現『拐點』,哈市雖然由於炒房現象並不普遍,住房剛性需求較大等因素,暫未出現下跌跡象,但房價增速放緩已是必然。因此,他建議,在這種情況下,想從房產投資中淘金的市民,應慎重行事,以免『被套』。普通買房人也不妨先持幣觀望一陣再說。

  另外,對於今年以來一度紅火的黃金投資,姚鳳閣認為,黃金投資雖仍可能有一定的盈利空間,但目前金價畢竟已走到歷史高點,風險不容忽視。因此,投資者一定要注意控制投資比例,最好不要超過總投資額的一成。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