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8日電『高價回收香煙』,後面是一個電話號碼,在伊春市中心區某小區的牆上,貼著這樣的廣告,讓人摸不著頭腦。是誰在經營這樣的生意?又是怎樣經營呢?回收來的香煙流向哪裡?這種經營方式合法嗎?近日,記者帶著諸多問題,對這個特殊行當進行了調查暗訪。和香煙回收者面對面
記者按廣告上的電話號碼撥通了收煙者的手機。
記者:『請問您回收什麼樣的煙?』
收煙者:『必須是150元錢以上一條的中、高檔香煙。』
記者:『我這裡有兩條軟包中華和兩條軟包玉溪,能賣多少錢呀?』
收煙者:『軟包中華480元一條,軟包玉溪150元一條。』
記者:『這麼便宜呀,軟包中華現在市場上600多元一條,軟包玉溪200元左右呀。』
收煙者:『你說的那是零售價,我們收煙的價格要略低於批發價,因為我們再賣給別人,也要低價的。』
記者:『你們賣給誰呀?』
收煙者:『這個你就不用管了。』
記者:『賣給你煙,你要發票嗎?』
收煙者:『不要,那玩意沒用。』
初步了解了回收香煙的『程序』,記者與收煙者約好20分鍾後在5·23小區的一個十字路口處『交易』。之後,記者在一家熟悉的名煙名酒專賣店借來了兩條軟包中華和兩條軟包玉溪,來到約定處等候收煙者。
收煙者是一名30多歲的男子,微胖。拿過記者手裡的香煙,仔細端詳了一會兒,『是好貨,就按電話裡商量的價格,賣給我吧。』
記者有意岔開話題,又詢問了幾種名貴香煙的回收價格。記者注意到煙的價格越高,回收價格與市場價格的差越大,最多的差近200元。問到這樣的回收方式是否合理合法時,收煙者顯得有些不屑:『一個願賣,一個願買,有什麼違法不違法的。』
收煙者拿出一沓百元大鈔,催促記者趕緊『成交』,記者表示價格太低。收煙者願意每條煙加上5元錢,記者還不滿意價格,還要再高些。
『乾我們這一行的不容易,如果看走眼了收到假煙,連本都會賠上,風險很大的。』收煙者試圖說服記者,但記者仍然表示價格低。見記者不誠心賣,『不賣拉倒。』收煙者生氣地走了。
『交易』未成,記者幾經周折找到了一位很了解香煙回收內幕的『業內人士』。據他透露,香煙回收是禮品回收行當中的一種,通過回收這種不正常的交易方式,回收上來的香煙,最終又流向了市場。其流向大約有二,一是賣到較大的飯館、酒店,二是通過特殊渠道讓別人代為批發出去,在市場上重新零售。經營者這樣煞費苦心,所得的利潤自然不菲。『一條高檔香煙,最多的能掙上100元到200元。』市民反對多於贊同
這樣的香煙回收乃至禮品回收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那麼市民如何看待這種現象呢?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市民對其說法不一,有贊同的,也有反對的,但大多數人持反對意見。
持贊同意見的市民認為,香煙作為禮品的一種,回收自然有它的可取之處。隨著社會利益和關系的多元化,人與人交往越來越密切,人們之間需要頻繁的溝通,而贈送禮品無疑是一種最常見的方式,每個人在扮演送禮者的同時也扮演著收禮者的角色。把自己消化不掉的禮品通過這種方式換成現金,遠比讓禮品過期浪費掉好。
『香煙回收可以做到物盡所值,這個行當給人們帶來了方便,值得提倡。』在機關工作的李先生這樣認為。
持反對意見的人觀點基本一致:這種不受監管的香煙回收勢必會打亂香煙市場秩序,還容易變成銷贓的渠道和滋生腐敗的溫床,助長了社會不正之風。
『有人送禮,有人收禮,從而催生了禮品回收。同時,禮品回收又為收禮者實現其腐敗利益提供了平臺。』張女士是市中心區一所中學的教師,她對香煙回收的反對態度斬釘截鐵,她還向記者舉了這樣一個例子,很值得反思:去年春節後,她班級裡的一名學生從家裡偷出了一條名貴香煙,賣給了收煙者,後來被家長發現。
還有部分市民對香煙回收采取了非常理性的態度。他們認為,這種交易滿足了一部分人的需要,有其存在的市場。完全禁止或是杜絕送受禮品行為,既不可能也無必要。無論是國家工作人員,還是平民百姓,都需要借助禮品傳遞親情和友誼。要防止的是借助禮品這個載體搞行賄受賄的行為,還要在防腐倡廉上面下些功夫。將禮品回收這個行當『一棒子打死』,想法顯然過於偏激。擅自收購香煙是違法行為
就這一問題,記者諮詢了一位法律界人士,他對記者講,目前雖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規定禮品回收的經營屬於違法,但是禮品回收如果沒有明確的經營執照和經營許可,就違反了工商管理部門的相關法規。從另一方面看,禮品回收如果監管不嚴也會滋生違法亂紀行為,比如腐敗現象和造假現象,這就會對消費者的權益造成損害。
記者從工商部門了解到,從工商管理的角度來看,街頭從事『禮品回收』的人員都屬於無證經營,應該堅決查處。根據國家煙草專賣法,我國煙草實行專賣體制,經營香煙需要辦理煙草零售許可證,而且只能從國家煙草專賣公司進貨,個體商販擅自收購應屬違法行為。同時,香煙回收這種不正當的買賣行為,偷逃稅費,還會造成國家的稅收流失,單單從這方面來講,就絕對是一種違法行為,應該明令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