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9日電 饒河縣按照『打口岸牌、走生態路、發展特色產業、建設富庶饒河』的戰略部署,以俄羅斯—中國年為契機,積極應對俄方政策調整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影響,采取內建基地、外闢市場,培育壯大外經貿主體等有效手段。采用完善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提昇服務質量等有效措施和手段,實現進出口貿易快速發展,僅1—10月份進出口貿易額實現5.648億美元,完成年計劃220.33%,創歷史新高。
內建基地外闢市場壯大外經貿主體。
近兩年來,俄方加大力度打擊『灰色清關』,禁止外國人在俄從事商品零售業務,對俄籍入我境內旅游購物人員攜帶免稅商品重量限定在每人每月一次在35公斤以下。同時,采取對運輸車輛的噸位按軸重進行限制等措施,對饒河口岸進出口貿易造成嚴重影響。由於饒河口岸是出口型口岸,出口的商品以蔬菜、水果、服裝、玩具、日用品、建材為主,這些商品正是中國零售商在俄所售商品,因此俄方新政策的出臺,使饒河縣進出口貿易額大幅度下降。面對俄方政策調整的不利因素,饒河縣委、縣政府提出辦法總比困難多的理念,變被動應對為主動解決,充分利用外交渠道,打開從饒河口岸進口優質木材的通道,推進新大木業、藤本木業、金庫公司、松林公司進口木材深加工項目,把饒河口岸建成木材深加工集散地。實施『走出去』和『科技興貿』戰略,利用『哈洽會』時機,幫助俄有關政府部門和企業搞好項目推介,組織外經貿企業與俄方企業進行洽談對接。支持有實力的企業到俄羅斯建立合資、合作機構,組織企業參加俄羅斯境內舉辦的各類經貿洽談活動,讓外經貿企業及時了解最新的俄方市場供需信息,幫助外經貿企業建立輕紡、機電、高新技術產品為主的多元化進出口商品結構,實施品牌戰略,不斷提高對俄出口商品附加值,培育對俄貿易新的增長點。並積極為有實力的內貿企業申報邊境小額貿易經營權,招引外地大客戶到饒河注冊。通過廣泛宣傳、走訪客戶,相繼引進了綏芬河遠洋公司、東寧宏達公司、省進出口基地貿易公司等具有實力的大戶來饒開展經貿業務,僅2007年就為7家企業申報了邊境小額貿易經營權和國際貨運代理權,從而使饒河縣邊貿企業由年初43家發展到50家,進一步壯大了對俄經貿隊伍,提高了對外貿易的整體競爭實力。重點扶持以經貿公司、康明公司、黑馬公司、金庫公司為主的經貿骨乾企業,提昇其典型示范作用。依托地緣優勢,建設外向型蔬菜基礎,開拓俄羅斯遠東市場,為當地農民打造『綠色稱銀行』。根據俄方對外貿易政策調整的實際情況,借鑒周邊口岸的成功經驗,以最優的政策、最佳的服務、最寬松的環境按照『扶優扶強、以強帶弱』的原則,培育外經貿主體做大做強,提昇整體實力。
完善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口岸經濟快速發展
在硬件設施上,饒河縣從開發建設口岸、完善口岸功能和加強利用上下功夫,推進口岸大通道建設。為了解決口岸運力不足的問題,口岸辦籌資對『621』渡船進行了改造,使駕駛艙進行後移,加大了甲板長度,提高了渡船的裝載能力,在口岸運輸繁忙季節,日可增載車輛20臺次;同時,又對『631』輪渡船舵系進行了改造,提高了『631』輪渡船的穩定性和安全性能。為加強口岸大通道建設,提高口岸通關能力,改善口岸現場工作條件,縣政府出資對口岸聯檢大樓進行了改擴建建設。在政府相關部門的指導和口岸聯檢部門的積極配合下,口岸辦領導及有關工作人員節假日不休息,認真把好質量關,在資金緊張、任務重的情況下,協商施工單位墊資施工,按照完成了通關設施、燈箱標識、隔斷、護欄、電子屏、室內外監控系統和車檢通道硬化等設施建設,保證2007年冬委開關投入使用。在聯檢大廳內設工程建設建設的同時,按照縣政府的部署,短時間內完成口岸國門廣場設計工作,並於8月中旬開工建設,夏委閉關前已完成工程建設的50%。自5月份以來,為使聯檢樓擴建工程不影響口岸正常通關,口岸辦進一步加大了口岸現場環境美化、綠化的工作力度,投資3000餘元綠化口岸現場面積8000平方米,栽植花卉2000餘株;投資15000元設立警示牌和聯檢大廳宣傳牌,做到口岸現場施工、通關兩不誤,國門現場綠化美化,整潔通暢。並按照《饒河口岸總體規劃》的要求,完成客檢通道的後續工程、國門廣場和國際貨運中心續建工程。積極推進貨檢通道和互市貿易區建設項目。到2011年,將基本完成中俄邊民互市貿易區建設,完成報關大樓、行車道和查驗用房等主要設施建設。
提昇服務質量、打造邊貿重鎮軟環境
針對新形勢下口岸的工作特點,饒河縣各查驗部門及俄方口岸部門,進一步加強了口岸制度化、規范化建設,使口岸管理工作更加完善。口岸各部門主要領導認真執行帶班制度,靠前指揮,加強協調與溝通,及時處理口岸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在口岸協調工作中,口岸辦牽頭制定了每月一次的口岸聯席會議制度、每周一口岸聯檢部門負責人現場碰頭會制度。口岸聯席會議制度邀請縣政府縣長、互市貿易區主任和主管副縣長參加,及時了解和解決口岸工作中的困難和通關過程中的問題。在口岸通關運行管理工作中,經與俄方協商確定2007年夏委口岸現場實行無午休工作制度。通過科學的時間調配,相對廷長了口岸工作時間,提高了口岸工作效率。圍繞口岸經濟發展大局,口岸系統各查驗部門不斷提高服務質量,積極為加快地方經濟發展服務。邊檢站實施『愛民固邊』戰略,牢固樹立『為國把關、為民服務』思想,盡量簡化驗放手續,加快驗收速度。2007年雙方邊檢改進工作方式,首次采取不進行會晤以電傳確認夏運開關的方式,比歷年提前一周,比預計提前2天,最大限度廷長口岸通關時間。海關深化服務,實行8小時間通關24小時服務預約報檢機制;檢驗檢疫局為提高出口產品質量,提高工作效率,對出口蔬菜基地實行檢疫監控制度,對蔬菜生產過程進行監管,保證蔬菜直接上車出口,不需要重復檢疫海事處和船檢處在加強安全運行管理的同時,簡化檢驗程序,盡量縮短船檢驗檢查時間。在饒河縣委、縣政府及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饒河口岸的建設與發展雖然晚於周邊其他口岸,但雙邊口岸對等通關後卻顯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外經貿企業由初期的2家發展到50家,貿易方式由開放之初簡單的易貨貿易向勞務輸出、現匯貿易、補償貿易、互市貿易、來料加工、經濟技術合作同步發展轉變,合作領域由原有的農業種植向森林采伐業、木材加工業、建築業等領域拓展,作用區域由邊境城市間的合作拓展到與俄濱海邊區、哈巴羅夫斯克、共青城等10多個城市的廣泛合作,進出口商品品種由單一的果蔬農產品發展到服裝、玩具、日用品、建材、糧食、衛生筷、木材、水產品、金屬等10餘類100多個品種。據統計,從1993年9月正式開關以來,對外貿易總額、進出境貨物、進出境人員以平均48%的速度遞增,實現持續、穩定、快速的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