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展館翻倍『文博展館熱』助推文化振興
2008-01-03 08:04:35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姜雪松 佳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3日電 一股強勁的『文博展館熱』正在席卷冰城。從2005年至今,不到3年時間裡,20多座新建的文博展館在哈爾濱拔地而起,冰城文博展館數量增長了近一倍,總數近60個,城市文博展館數量已接近國外發達地區每10萬左右人口擁有一座的水平。哈爾濱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建設黃金期。

  創業富民,和諧安民,文化育民。眾多文博展館如雨後春筍般大量湧現,不僅使哈爾濱文化版圖強勢擴容,城市軟實力大大提昇,同時也潛移默化地重塑著城市的文化品格,營造出健康和諧的文化生態,讓設治不過百年的哈爾濱盡顯文化之都的魅力。

  巨變:『文博展館熱』擴容哈埠文化版圖

  2005年,哈爾濱迎來設治百年。隨著見證哈爾濱開埠的道臺府遺址公園的建成開放,哈爾濱又站在了新一輪文化振興的歷史起點。

  這一年,歷時3載的太陽島綜合整治進入收尾之年,在城市決策者『利用城市改造,扶持民間辦館』的大手筆運作下,俄羅斯藝術展覽館、北方民藝精品館、於志學美術館、太陽島藝術館、於慶成雕塑藝術園等一大批文化展館陸續在太陽島安家落戶,一個集冰雪藝術、歐陸風情和民俗文化為一體的『太陽島文化展館群』已呼之欲出;這一年,北大荒博物館、黑龍江大學博物館相繼落成,行業辦館、社會辦館的文化展館創辦模式初露端倪;這一年,哈市平房區退休職工、民間收藏愛好者付春和向政府提交了一份建設博物館的報告,報告很快獲批,春和博物館成為省內第一座個人博物館。

  2006年,堪稱哈爾濱的『文博展館年』,蓄勢待發的文化大潮終於驚濤拍岸、強力迸發。年初,黑龍江音樂博物館落成開館。隨後,哈爾濱藝術宮版畫博物館、哈爾濱電信通信博物館、哈工程大學船舶博物館、『哈藥』攝影展館、兆麟街123號展館、哈商業大學貨幣金融博物館、黑龍江春和博物館、朝鮮民族藝術館新館、哈爾濱猶太新會堂、哈爾濱書法會館、哈爾濱大眾肉聯集團歷史博物館、中國書法文化博物館等文化展館相繼建成開放。哈爾濱文化展館數量幾乎以每月增加一座的速度遞增。

  進入2007年,哈爾濱文博展館建設依然增勢不減,中央大街建築藝術博物館、黑龍江地質博物館、俄羅斯人在哈爾濱圖片展覽館、哈爾濱錢幣博物館、黑龍江日報美術館、李士學美術館等相繼落成。截至去年底,哈爾濱建成投用的文化展館總數已近60家,3年間數量幾乎翻了一番。

  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的文博展館,不僅讓城市的歷史文化傳承清晰可鑒,更極大豐富了哈爾濱的文化旅游資源,冰城文化版圖也因之強勢擴容。

  決策:文化育民重構城市『文化生態』

  用先進文化建設和諧城市。哈爾濱文博展館數量以幾何級數爆發式增長的背後,是城市決策者文化立市理念的強力推進。

  2006年9月,哈爾濱市委的一項舉措成為眾多市民津津樂道的話題———市委301會議室被改建成公眾展館,常年設展,供市民免費參觀。這座讓哈爾濱市民耳目一新的展覽館有一個新名字:兆麟街123號展館。去年,該展館已舉辦32場展覽,接待觀眾逾3萬人次。目前,仍有8場展覽在候展。

  市文聯副主席、兆麟街123號展館館長李建華說:『兆麟街123號展館的成功建設起到了教育基地、文化窗口和溝通平臺的作用,進一步營造了濃厚的社會文化氛圍,為全面推動哈爾濱市文化建設具有導向作用和示范意義。』

  2007年3月,市委中心組擴大學習會破天荒地選擇在哈爾濱音樂廳進行,800多名副局級以上領導乾部集中學習的內容是交響樂知識講座和欣賞。12月21日,在紀念哈爾濱話劇院建院50周年之際,市委組織領導乾部觀看小劇場話劇《我愛桃花》,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杜宇新等市領導及市直各委辦局、各區黨政領導百餘人自行購票入場觀看了話劇。

  『城市是文化傳承和創新的容器,文化則是城市的靈魂。文化的傳承和創造,始終是城市最主要的功能之一,也是推動城市發展的重要力量。』杜宇新說,『哈爾濱要通過文化建設去滋養市民,讓他們生活得充實、有格調、有尊嚴。』

  市委、市政府的積極引導和率先垂范,『催化』了哈市文博事業的跨越式發展,哈爾濱人也由此探索出一條全新的城市文化建設之路,走出一個『民辦公助』建館模式:利用城市改造,扶持民間辦館;利用企業改制,引導行業辦館;利用政策導向,倡導社會辦館;利用示范效應,政府參與辦館。

  承載著城市歷史和文明的眾多文博展館,正在改變著哈爾濱的文化生態。欣賞交響樂、看話劇、逛展館成為時下許多市民的休閑方式,文化的魅力從未像今天這樣牢牢地吸引著這座城市。

  推力:文化興市積蓄冰城『後發優勢』

  一張新版的哈爾濱地圖,標出了近兩年哈市新建的數十個文博展館,幾條顏色各異的粗線把它們串聯在一起,每一條線就是一條旅游線路。

  『大力發展文博展館游對解決冰城旅游的季節性不平衡有著更大的意義。』從事旅游業的黃先生說,『哈爾濱的旅游旺季集中在冬夏兩季,如果能在春秋兩季叫響文化展館游這個不受季節時令限制的旅游品牌,會讓哈爾濱成為四季飄紅的全年候旅游城市。』

  旅游業的繁榮不過是整個哈爾濱市受益於城市文化建設的一個縮影,文化興市積蓄的發展後勁正在初步顯現。

  如今的太陽島已成為國內俄羅斯藝術品的最大集散地,這是3年前攜俄羅斯藝術館登島落戶的劉明秀想都不敢想的事。去年6月,太陽島上的俄羅斯藝術館、俄羅斯風情小鎮、俄羅斯畫家村等文化展館聯合舉辦了首屆『松北太陽島俄羅斯油畫藝術長廊』展示活動,吸引來眾多國內外的油畫收藏愛好者,太陽島也由此確立了國內俄羅斯藝術品交易中心的地位。

  據統計,2007年太陽島上文化展館的參觀總人數達到150萬人次,場館收入和文化產品交易收入有望突破3600萬元。而2004年的參觀人數和場館收入分別為40萬人次、250萬元,3年間分別增長了近3倍和14倍。太陽島開始步入文化立島的收獲期。

  『文化立市的戰略構想為哈爾濱的未來積蓄了可持續發展後勁。』哈爾濱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實習員鄒慶國說,『以文化先行帶動城市全面發展的實踐,證明哈爾濱找到了一條切實可行的新路,積蓄厚重的文化存量形成了冰城獨特的「後發優勢」,使得哈爾濱在未來的發展上擁有了更大的空間和潛能。』

責任編輯:岳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