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3日電 我省充分發揮農業大機械力量強的優點,加快發展農機作業合作社,通過提高農業防災減災能力、提高單位資源產出水平、提高糧食生產科技含量及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等途徑,有效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糧食單產水平不斷提高。全省糧食綜合畝產由2003年的213公斤提高到2007年的252.7公斤,增長18.6%。今年以來,墾區農機跨區作業面積達到1427萬畝,水稻葉齡診斷等先進生產技術在農村推廣面積達到5000多萬畝。
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我省重點抓了農業水利、農機化、地力培肥和植保等四大工程建設。2003年以來,全省共投資47.5億元加強農田水源建設,新增水源保障能力20.6億立方米,新增旱澇保收田1373萬畝;組建813個農機作業合作社,扶持發展農機大戶1.2萬戶,新增大中型拖拉機26.7萬臺,配套農具63.9萬臺套,使田間作業綜合機械化率提高到82%;實施測土配方施肥面積1.6億畝,治理水土流失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面積1234.6萬畝。全省建立有害生物預警與控制區域站項目25個,建立專業植保服務隊2172個,購置航化飛機40架、機動式彌霧機2.7萬臺,實現了各類生物災害不蔓延、不成災目標。通過幾年的努力,我省大部分地區土壤有機質含量由降轉昇,肥料利用率提高了5個百分點。今年同樣遭受旱災,深松地塊大豆平均畝產要比不深松地塊高出100公斤左右。
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我省把實施農業標准化作為挖掘糧食增產潛力的突破口和關節點,紮實推進新型農民培訓工程和科技入戶工程;層層建立標准化科技示范園區;舉辦田間博覽會、召開現場會等,並通過發揮農機作業合作社作用,培植種糧大戶等多種方式,努力提高農業標准化技術到位率。目前全省種植糧食1000畝以上的大戶發展到1.1萬多戶,帶動土地流轉2050萬畝;發展糧食生產專業合作社1080個,會員11萬戶,種植糧食1200萬畝。全省10項模式化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推廣面積已達到1.56億畝次,農業科技貢獻率達51%,比2003年提高3個百分點。
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以效益為中心,優化種植結構,提高資源利用率。我省重點建設了中、南部玉米產業帶和以三江平原、江河谷地為主的水稻產業帶,規劃了『兩江一湖』水稻基地建設項目,使高產優質糧食品種水稻的種植面積迅速增加。今年全省水稻、玉米等高產糧食作物種植8962萬畝,比上年增加1187.8萬畝;通過增加糧食面積、優化種植結構增產糧食40億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