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3日電(衣曉峰 記者杜筱) 記者今天在黑龍江省衛生廳了解到,經過一年多的實際應用,由黑龍江省疾病控制中心專家在國內首次起草、制定的《水中軍團菌檢驗》地方標准被證明可操作性強、檢驗准確、實用易行,為盡早出臺控制軍團菌污染的法律法規、加強水源監測管理提供了執法依據和科學依據。
軍團菌病是1977年發現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病死率較高,且具有世界性的分布,WHO已將其列入疾病傳報范圍。我國1982年在南京首次證實軍團菌病例以來,全國已有多起軍團病的散發與暴發報道。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早已把水源中軍團菌的檢測作為水質標准細菌檢驗的一部分,但我國目前尚未把軍團菌病列入法定傳染病,至今也沒有頒布對軍團菌檢測的國家標准,有關這一領域的研究成果及科研報道也很少見。
黑龍江省疾控中心專家萬麗葵、遇曉傑等人在起草和制定本標准時,首先從水樣前處理、軍團菌的生長特性、形態與染色、生物學性狀及血清學鑒定等技術指標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在水樣前處理中,選用酸處理代替熱處理,結果證實前者陽性率較後者高;分離培養和篩選出最佳的初篩培養基GVPC,解決了軍團菌檢測中存在雜菌、霉菌污染及分離難等問題。在生化反應中,優化出6種具有代表性的鑒別鑒定指標。同時根據血清學試驗對軍團菌進行了型別確認。
在此之前,萬麗葵、遇曉傑等專家利用這一地方標准檢驗方法,對哈爾濱市部分水體中軍團菌進行了檢測,結果在公共場所空調冷卻塔水中陽性檢出率為29.4%,與國外空調冷卻水中軍團菌30-50%的檢出率相近,證明他們所用的優化方法有很好的分離培養效果。2006年,本地方標准被批准實施,並於2007年在全省舉辦培訓班向各級衛生檢驗機構推廣應用。
本項目技術成果於日前獲得了2007年黑龍江省醫藥衛生科技進步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