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4日電 去年年底,哈爾濱市公布了《哈爾濱市經濟適用住房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今天是網上公開征求市民意見的最後一天。記者通過登錄該網站(//www.hrblaw.gov.cn)查詢,同時采訪相關人士了解到,『辦法』中規定的單套『經濟適用住房的建築面積控制在60平方米』成為討論焦點,其中多數人認為應上調該標准。
建築面積60?評調為使用面積
市民金昀建議:將『建築面積控制在60平米左右』,調整為『套內使用面積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他留言說:『建築面積包括套內使用面積和公共分攤面積,如果住房建築面積在60平方米,那麼其使用面積不會超過45平方米。對於三口之家而言,這顯得小了點兒!對於有老人的家庭而言,面積就更不夠用了。』
他認為,經濟適用房面積和套型應該分成四五個檔次,從使用面積30平方米到80平方米不等,檔次越高,價格越貴,既可讓居民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還可增加政府的收入。
住房貨幣補貼能取消嗎
市民潘芳認為,實行貨幣補貼的『人頭補』可否取消,同時加大經濟適用住房的供應規模。『如果政府在價格過高的商品房開發同類地段,通過建設一定規模土地劃撥、政府限價的經濟適用住房,高價商品房的需求自然便會降低,根據市場的供需關系,商品房價格可以有效控制』。她表示,此外,『先購後補』的『貨幣補貼』還會加大被動需求,『中簽的家庭面對來之不易的機會不會輕易放棄,即使舉債也要在一年內購房,取得補貼資金。這樣勢必帶來或提前預支一部分被動性購房需求,刺激房價上漲』。
市民王玉表示,他想買一套經濟適用房,雖然具備了購買資格,但因經濟適用房數量有限,等了好久也沒等到,『希望政策落到實處』。
政策可否考慮城市『夾心層』
市民尤新認為:政府有關部門應該明確經濟適用房用地佔全年計劃的比例,讓市民心中有數。市民高金寶則指出,『辦法』不但要讓市民對每年建設計劃知情,還要考慮城市『夾心層』的需求。『現在有很多來自農村的高校畢業生,在城市考上公務員或就業(我周圍這樣的人有很多),看似白領,實則生存艱難,買房難,租房也同樣難!』
市民金昀說:『經濟適用住房的購買者應該是商品房和廉租房以外的這部分居民。這部分居民應該說是有點兒錢,但沒有能力購買商品房。同困難家庭比,其經濟狀況相對好些,這部分人佔居民中的絕大部分,他們希望改善住房條件的願望最為迫切。』
他認為,購買經濟適用住房的人群界定應該進一步擴大,條件應細化。比如國家公務人員、小本經營的個體工商戶等,應該以家庭年收入總數來確定購買經濟適用住房的人群。
建立居民家庭收入信用體系
市房地產研究中心的於佔成認為,目前我們無法有效核實申報人收入情況和甄別重復報名的問題。現在申請的人多而補貼資金有限,我國還沒建立起個人收入申報制度,信用檔案缺乏,政府要准確核實一個家庭的真實收入,要耗費巨大的時間、資金和人力成本,發放經濟適用房補貼不好控制那些魚目混珠者。目前的審核辦法可能會使有的人鑽空子,通過所謂『合法途徑』獲得經濟適用房,而一些真正需要房子的中低收入者卻『望房興嘆』。同理,對已經取得貨幣補貼的家庭進行年度復核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他舉例說:『比如已經獲得補貼的申請人可用家屬或別人的名義申報,目前系統很難識別。目前采取的公示舉報方式,效果並不太好,需要建立各部門聯網的居民家庭收入信用體系,保證今後購買人群審核的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