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資本逐鹿冰雪市場——冰雪節提昇城市價值·融資篇
2008-01-05 21:11:41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張鳴霄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5日電 題:資本逐鹿冰雪市場——中國·哈爾濱國際冰雪節提昇城市價值·融資篇

  寫在前面今天開幕的中國·哈爾濱國際冰雪節,今年已走過24年歷程。24年來,在玉砌雪塑的冰雪世界裡,打破東北傳統『貓冬』習慣的哈爾濱人,把一個自己賞冰玩雪的節日,發展成一個舉世聞名、和諧創富的盛典。2007年末,哈爾濱冰雪節成功入選『中國十大影響力節慶』。今起,本報推出『冰雪節提昇城市價值』系列報道,通過『融資篇』、『品牌篇』、『拉動篇』,詮釋冰雪節所走過的市場化之路、品牌之路和對地方經濟的拉動力,以期給相關產業些許借鑒和啟示。

  北方民藝精品館館長、著名民間藝人劉恆甫沒想到,由他設計、投資、制作的『冰哥雪妹』系列紀念品去年12月末一問世,就被指定為冰雪旅游特色紀念品,可以在各景區、雪場出售,他投入的100多萬元成本沒幾天就全部收回了。

  在哈爾濱的冰雪節慶市場中,近年來不僅民資活躍,外資也紛紛嶄露頭角。今年冰雪節,由澳門和香港的兩家公司投巨資建設的3個五星級酒店,填補了亞布力雪場多年來無高檔酒店的空白。

  歷經24年磨礪,在尋求多元化融資渠道的探索中,哈爾濱國際冰雪節羽翼漸豐,哈爾濱的城市價值也因這個世界知名的節日而迅速提昇。

  『第一桶金』淘得非常艱難

  誕生於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哈爾濱冰雪節,可以說是在政府『包辦』下長大的。到了上世紀90年代末,政府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單靠財政出資辦節不是長遠之計,哈爾濱冰雪節必須走出單一投資體系的羈絆,利用冰雪資源尋求社會和企業的參與。

  回憶首次設計《哈爾濱國際冰雪節市場化運作實施方案》的情景,原市冰雪節組委會辦公室副主任、現市政府政務值班室主任邢西蒙感慨頗多:『那時,幾個剛剛自學了點市場經濟知識的冰雪辦工作人員坐到一起,一邊商量著草擬方案,一邊給經濟管理專家打電話諮詢。方案一次次設計出來,又一次次被推翻,「第一桶金」淘得非常艱難。』

  邢主任說的是2002年第18屆哈爾濱國際冰雪節開幕前夕,市冰雪辦為落實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冰雪節活動要實行市場化運作』的要求,決定草擬這份《實施方案》。在方案的實施細則中,市冰雪節組委會研究決定,將市場化運作細分為四類:贊助商類、冠名權類、指定商品類、街路廣告類。為了動員、引導社會各界參與,市政府當年對投資者給予了非常優惠的回報:授予外埠投資的企業家『哈爾濱市榮譽市民』稱號、投資企業可作為第18屆冰雪節協辦單位、由市領導向投資者本人頒發榮譽證書和牌匾、在冰雪節各種票證上體現投資商名稱……

  投資冰雪畢竟是一個新生事物,市場前景不明,所以盡管當年市政府給出了豐厚的『大禮包』,但主動來投資的企業還是鳳毛麟角。當年只有幾家廣告公司買斷了一些街路刀旗廣告的發布權,冰博會主辦方煞費苦心纔拉來了一個酒廠贊助印制門票,門票的背面印上了這家酒廠的廣告。

  冰雪商機引來八方投資者

  雖然市場化運作之初不勝艱辛,但當政府將這些投資商『扶上馬』之後,這些勇敢的『騎士』們抓住冰雪節慶市場中的商機不斷探索,很快就如魚得水,淘到令人眼熱的『第一桶金』。

  首批投資者的成就,吸引越來越多的後來者爭相進入這個新興市場。

  到2006年,冰雪辦的大門開始被要求參與主辦冰雪節活動的企業和社團擠得關不上了,各冰雪景區不斷傳來經營權招投標的消息,由民間資本操辦的文化活動、體育賽事、論壇等更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去年,韓國、加拿大、日本等國的投資商也開始進入哈爾濱的冰雪節慶市場,他們『出手闊綽』,幾千萬元的資金投入冰雪大世界、雪博會等冰雪節主題景區中,韓國電視劇《大長今》的扮演者李英愛還被請來當了一把冰雪大世界『形象大使』;今年,亞布力滑雪場吸引澳門和香港公司投資數十億元人民幣,建設了3個五星級酒店並改造雪場設施。據悉,亞布力目前的接待能力大幅提昇,足以承接2009年的第24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屆時亞布力將成為世界級的滑雪場。據市冰雪辦統計,第24屆哈爾濱國際冰雪節100項活動中有65項由外商或民企投資。

  全面放開冰雪節慶市場,並不等於政府就此『大撒把』。市旅游局局長、市冰雪辦副主任楊傑說,在向民資、外資發放冰雪節『入門證』時,政府慎之又慎:考察企業的實力、資質,同時還考驗企業辦節的經驗與水平。

  市場巨手化冰雪為白銀

  如今,無論是開發冰雪旅游資源,還是將房地產開發與投資冰雪旅游景區相結合,還是乾脆直接辦節,各種資本的介入,都認准了一條——冰雪節是個賺錢的市場。

  雪博會到今年辦了20屆,吸引民資經營則是第3年。前年引來的投資方是恆若威公司,投入650萬元,贏利100餘萬元。一個冬季就能賺下這個數目,這對相當多的企業來說都是一筆好買賣。去年和今年,太陽島資產經營公司奪了頭籌,成為投資方,但恆若威的老總對投資雪博會依舊執著,明確表示:『明年雪博會我還會回來!』

  事實上,民資、外資之所以在冰雪節市場裡游刃有餘,除了靈活的機制,還有靈活的經營方式。太陽島資產經營公司花1100萬元買斷了雪博會經營權後,轉手就將雪博會商服、廣告、冠名權等一一拍賣給波斯特酒店集團、人和集團等企業,還沒等雪博會開幕就已把本錢賺回來了。投資冰雪大世界的馬迭爾集團及投資滑雪產業的龍珠集團等,都采取了這種方式來化解投資風險。而這種價值鏈的末端企業,也有令自己滿意的收益。一個承包了今年雪博會蒙古包的個體戶向記者透露:賺個四五萬元沒問題。

  正如市委黨校經濟學教授於志平所言,多元化的投資解開了原本單一的冰雪節價值鏈,市場這只無形的巨手,正在將冬天的哈爾濱調控成國內外知名的冰雪節慶市場。

責任編輯:杜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