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7日電 為改變以往冬季供暖期眾多小鍋爐冒黑煙,導致城市大氣質量下降的狀況,哈爾濱近年來重點實施了旨在推進集中供熱建設的『藍天工程』。這一提高能源利用率、減少污染排放的集中供熱項目,在提高城市供熱質量的同時,使哈爾濱的空氣更清新,天更藍,雪更白。
據了解,自集中供熱項目建設以來,哈爾濱已有上百萬戶居民受益,集中供熱普及率已達61%以上,隨之撥掉大煙囪800餘個,有400餘個小鍋爐房不再承擔供暖任務。經了解,這些小鍋爐房產權有供暖公司的、有物業公司的,還有一些是房屋產權單位的。如何將居民小區內閑置的小鍋爐房『變廢為寶』,合理利用、改造,或使其還為綠地,或改建成社區服務場所,百姓呼聲強烈,也是政府部門當初處理小鍋爐房的初衷。然而,在實際改造處置閑置鍋爐房問題中,因種種矛盾交織,利益交錯,一些小鍋爐房的處置結果引發了群眾的不滿,多數正在准備處置的小鍋爐房的去向受到關注。
閑置鍋爐房變臉居民受擾多不滿
鏡頭一:在道裡區友誼路352號院,一座粉刷一新的三層樓房格外搶眼,其北側還用鐵柵欄圍成一個小院,割據小區大部分空間。據了解,此樓房原為友誼供暖分公司管轄的鍋爐房,集中供熱並網後,鍋爐房一直閑置,去年夏天鍋爐房開始內部裝修,改成了辦公娛樂活動場所。對於鍋爐房變臉,開食雜店的居民王女士說,當初他們砌磚牆將鍋爐房圍起來時就遭到居民強烈反對,後來纔改為鐵柵欄,連院內防火通道都堵死了,他們辦公娛樂倒是方便了,百姓的利益卻被侵害了。
鏡頭二:在南崗區阿什河街32號大院,右側一閑置鍋爐房佔了院內近三分之一空間。記者在現場看到,這個二層鍋爐房被分割成很多小間,裡面分別經營面館、小件寄存和倉庫,每家門前都用木板搭建了一些木棚。另一側堆放著很多廢舊物品,使得院內擁擠不堪。在小件寄存門前,不時有人不停地往返取貨運貨。居民講,鍋爐房閑置後很快就被出租了,從此院內每天出入人員混雜,安全隱患突出,給居民日常生活帶來不便。
鏡頭三:在道裡區安寧街133號院,院內的閑置鍋爐房已經被隔成一間間小屋,並且裝修一新。院內居民介紹,這個鍋爐房自從閑置後,供熱單位就准備把它改建成車庫,居民怕車輛進進出出損壞院內的路面,予以強烈阻止,並引發了幾次衝突。後來,雖然沒有被改成車庫,但是又被隔成五六個小房間並進行了裝修,居民對這個閑置鍋爐房下一步如何使用感到懮慮。
鏡頭四:在道外區南康街9號,院內有一座佔據一半地盤的二層鍋爐房,一樓大門緊鎖著,裡面養著一條大狗,見有人過來不住地狂吠。記者沿著外樓梯上去,見到二樓有一個中年男子正在屋裡切菜,室內很髒亂,滿屋子油煙。記者問其二樓做何用,該男子說是食堂,記者佯裝要訂做盒飯往道裡區送,其嫌遠不願送。居民講,因為這裡臨近南極小商品批發市場,一樓曾出租當倉庫,存放過很多酒壇子。尤其令居民反感的是,那條大狗沒白沒黑的狂叫,嚴重影響居民休息。
鏡頭五:在道裡區經緯七道街17號院內,位於居民樓群中的一個閑置鍋爐房外牆上赫然寫著幾個紅色『拆』字,牆外掛著安國供暖分公司經緯供暖站的牌子。據了解,該鍋爐房一部分用作辦公收繳熱費,一部分租給了外地人加工油炸糕。鍋爐房牆根處堆放了很多木板等雜物。居民們說,廢棄鍋爐房不但佔據庭院空間,還引來外人在院內大小便,造成夏天蚊蠅滋生。
閑置鍋爐房隨意轉租隱患重重
記者調查發現,由於缺乏必要的監管措施,目前哈爾濱市閑置鍋爐房處置存在過亂的現象。很多鍋爐房失去供暖功能後,不是長期空閑就是被出租,有的改建成浴池、車庫、倉庫以及小賣店,有的還變成外來打工者的集體宿捨,成了社區衛生和治安死角,由此引發的種種問題越發突出。
據了解,在道裡區紅專街1號大院,有一處200多平方米的閑置鍋爐房,曾出租給外來打工人員居住,從此不斷有陌生人進進出出,給社區帶來了不安全因素。院裡的自行車、汽車輪胎等經常丟失。派出所民警還在此處發現並抓獲了一個逃犯。
在道裡區經緯街170號院,院中的閑置鍋爐房已被裝修。2單元居民李某說,2004年該樓集中供熱後鍋爐房便閑置。後來鍋爐房被出租了,時有機動車進出裝卸建材。尤其是去年夏天,一個搞裝飾的人還把材料拿到鍋爐房中噴漆,造成院裡彌漫一股刺鼻的油漆味,在居民的強烈反對下,對方纔作罷,但彌留的油漆味熏了居民將近一個夏天。記者調查了解到,有很多空閑鍋爐房因長年鎖著大門不用,附近的居民、商販和飯店都往附近扔垃圾,成了衛生死角。一到夏天蚊蠅滋生,老鼠亂竄。社區曾多次組織人力專門進行清理,但治標不治本,無法根本解決問題。
日前,記者到紅專街114—1號以租房名義找到了鍋爐房承包人劉某,他透露,該鍋爐房已被他通過關系租下來了,打算做裝飾生意。劉某說,他參與了道裡區鍋爐房並網改造,哪處鍋爐房閑置,哪處鍋爐房等待出租,他都了如指掌。得知記者也想租鍋爐房,其馬上幫記者聯系了閑置鍋爐房的幾名承包人。其中宋先生稱,他將北安街82號鍋爐房租下後,又花費5萬多元進行了裝修,准備開旅店,由於家人突發急病准備到外地治療,導致開旅店之事擱淺,他只得將裝修了一半的鍋爐房轉租以支付醫藥費。宋先生說,他是經妹妹之手從供暖公司以每年8500元的價格租到手的,如果記者想承租,只要與他簽合同即可,至於記者做何用他就不管了。
經劉某聯系的另一處閑置鍋爐房承包者『老五』稱,現在手裡有兩處閑置的鍋爐房等待轉租,一處位於紅霞街46號院內,另一處位於通江街116號大院。『老五』說,通江街這個鍋爐房他原准備開食堂,面向附近學校的學生。記者提出如果價格合理想將通江街這處鍋爐房租下來時,『老五』開出了每年承租費一萬元的價格,並說自己是以6000多元直接從供暖公司接過來的,轉租只是為了賺取一部分中間差價。
矛盾:居民要還綠房管要收益
隨著越來越多的小鍋爐房退出供暖功能,如何處置小區內閑置的鍋爐房,一直以來,居民與房管部門意見相左,由此產生矛盾糾紛不斷。
通江街103號居民姜姓老人談到,該院居民樓1993年建起來時就有個鍋爐房,自從2004年冬季居民樓集中供熱後,鍋爐房一直閑置。當時供暖公司曾說,待鍋爐房拆除後還給居民建綠地。不想去年夏天突然來了一伙工人,在鍋爐房裡大興土木,聽說是要改建成旅店,居民們堅決不同意,對方想往院內運沙子和磚頭時,被居民堵在院外,雙方發生了衝突。隨後,居民上訪到街道辦事處、區政府、市信訪辦、供熱集團等單位,強烈要求拆除佔據院內一半空間的閑置鍋爐房,還居民綠地。供暖公司稱,這個鍋爐房不可能拆,他們有鍋爐房產權證,但是拒絕出示給居民看。直到現在居民也沒有停止過呼吁。如今,只要進入院內,就不難發現鍋爐房牆上寫著的『把無理佔據我們的庭院歸還給我們』、 『實踐諾言順應民心拆廢還綠』等字樣。
家住南崗區阿什河街41號的居民魏永淘認為,廢棄的鍋爐房應拆除,街道辦事處、社區應號召居民共同來美化庭院,多方集資建花園、鋪綠地、設休閑椅,便於居民開展健康豐富的社區文化活動。市民王某說,很多老舊小區內本身比較狹窄,更別說綠化了。過去是因為離不開鍋爐房供暖,但現在既然已經集中供熱了,就應該拆除閑置的鍋爐房,改綠地、建活動設施。很多居民認為,鍋爐房屬於小區居民的共有財產,該怎麼處理、使用應該由小區居民共同商議後決定。其他單位、企業沒有權利私自對其改建或者使用。
但作為鍋爐房的產權單位,供暖部門和物業公司也有他們的想法。哈爾濱鍋爐供暖公司生產部韓科長談到,鍋爐房裡面有二次加壓供水設備、電機、配電房、泵房等。應該承認,有的鍋爐房確實被用做臨時倉庫,有的被出租,但收益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比如規定每戶每年要繳納24元的二次加壓供水費用,可實際上收上來的這點錢是遠遠不夠。為此,每年供暖公司在這方面都要倒貼很多錢,把鍋爐房出租也是為了彌補這方面的差額。至於很多閑置鍋爐房被本單位職工居住,韓科長與安國供暖公司張經理均談到,這是因為單位有些職工沒有房子,就拿來臨時解決他們的住房問題,再說鍋爐房閑置久了容易出問題,比如跑水、起火等,讓本單位職工居住或對外出租,既可從中獲得收益,又能幫助看房子。記者采訪多家物業公司,談到閑置鍋爐房出租,均稱:物業費不足,出租是為了補充費用。
缺乏統籌規劃和監管,閑置資源在浪費 閑置小鍋爐房何去何從?
據了解,哈爾濱至今拆掉大煙囪800多個,有400餘鍋爐房閑置,可調查發現,目前全市只有8個鍋爐房被改建成社區活動室或多功能服務大廳,10個鍋爐房被拆除,很多閑置鍋爐房因產權不明,利益、資金問題等種種因素,仍無法得到合理利用改造。
權屬不清有人認為,鍋爐房的產權應該屬於居民的,當初蓋鍋爐房時所花費的成本費用已攤入居民的購房費內。一位參與當初房改工作的乾部告訴記者,1994年房改工作開始時,公有住房被居民買斷後,並沒有將作為公共部位的鍋爐房的權屬問題考慮進去。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發展,公有住房買斷後鍋爐房究竟歸誰所有,相關政策法規沒有明確說法,許多專家就此討論了很長一段時間沒結論。市國資委產權處一負責人也談到,毫無疑問,鍋爐房作為小區的配套設施,如果居民購買了商品房,那麼鍋爐房歸屬應由業主共同所有,供熱企業只能對鍋爐房行使使用權。市房產住宅局有關部門負責人說,小區鍋爐房是否歸屬於小區供熱單位,要看鍋爐房有沒有被納入國有資產范疇,如果沒有,就應依據《物權法》將鍋爐房產權劃歸居民共有。
市建委居住區設施處呂處長說,目前,政府對小區居民庭院改造建設已有8年了,改造建設了5397個庭院。但在庭院改造建設中也遇到了這樣問題:已經集中供熱的小區,閑置鍋爐房該如何處理?由於涉及到的政策法規問題比較多,關乎物業供熱單位的利益。有些居民雖然買斷了住房,理論上講鍋爐房應屬於居民共有,但是物業供熱方面也有看似合理的理由:當初並入熱網時,居民並沒有支付改造費,所以鍋爐房應歸物業供熱單位所有,由於鍋爐房權屬不清難以判斷,影響了小區庭院改造建設。
利益之爭市供熱辦規劃建設處負責人介紹,小鍋爐房退出供熱市場後,竟成了『香餑餑』。供熱企業想拿過來改造一下另作他用,而社區辦事處也想爭過來從中分一杯羹。以前,市物業供熱集團曾對閑置鍋爐房的使用情況做過調查,發現一些鍋爐房被社區辦事處做活動場所使用後,竟被居民用來打麻將、跳舞,後來物業供熱單位覺得社區辦事處把鍋爐房拿到手後,也把房子出租出去,如果那樣還不如留著自己對外出租,以此解決供熱單位的經費不足和單位職工臨時居住問題。
資金瓶頸據了解,目前全市閑置的鍋爐房分為以下兩種:一、沒有其他設備,完全失去原有功能;二、裡面還有居民二次加壓的水箱。市綜合整治辦認為,屬第一種的,經產權單位同意可以拆除。但市建委居住區設施處呂處長同時指出,很多閑置鍋爐房的產權、責任單位都是物業供熱集團的,如果拆除閑置鍋爐房,需要由物業供熱集團提出意見並與政府協商。市環境綜合整治辦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集中供熱這樣一個趨勢下,閑置的鍋爐房究竟是拆除,還是另作他用,需要統籌考慮。理論上說,大家都是希望拆掉鍋爐房,建綠地、建鍛煉設施等等。但事實上需要考慮現實因素很多。如某些小區飲水二次加壓設施都在鍋爐房裡,即使集中供熱了,鍋爐房也是沒法拆除,如果拆除,就得重建二次加壓設施,這需要一筆很大的經費。此外無論拆房還是還綠,需要很多的費用,這筆資金誰來承擔?在建設熱網的時候,因費用不足,有的小區不得不拿鍋爐房作為固定資產抵押貸款。
監管空白據了解,哈爾濱市閑置的鍋爐房產權有供暖公司的,也有物業公司的,還有一些是房屋產權單位的。集中供熱後,擁有大量閑置鍋爐房的市物業供熱集團有關人士認為,供熱工程並網後,閑置下來的鍋爐房,該集團曾進行了公示,統一管理,不許出租,暫作為物業管理人員的辦公地點,待熱網改造完畢,再做統一規劃。而一些房屋產權單位的鍋爐房,管理則處於空白階段,比較混亂,不知誰來制約。而哈爾濱市物業供熱集團所屬的閑置鍋爐房,很多在對外出租使用上,也存在監管不力的問題。
據有關專家介紹,哈爾濱市最小的鍋爐房加儲煤場面積也要大約300平方米。如果在將來的幾年內,逐步拆除分散在全市各居民小區內閑置的2000多處鍋爐房,保守估計可還綠近百萬平方米。如果產權單位順應城市發展,拿出相應措施將失去功能的鍋爐房予以合理改造利用,將使哈爾濱市居住環境得到顯著改善。
范例:改造鍋爐房惠及社區百姓
近年來,哈爾濱市在利用改造閑置鍋爐房上,不乏一些受到百姓歡迎的范例:
合理利用變廢為寶
道裡區安靜街道辦事處接手了安康街20-1號閑置鍋爐房後,投資16萬進行改建,將這個使用面積超過220平方米的鍋爐房改造成社區綜合服務大廳和居民活動室,自投入使用以來,已經接待了5000多人次居民,舉行過多次大型社區活動。
香坊區民航小區將廢棄鍋爐房改造成活動室後,裡面設有兩個乒乓球臺,一個羽毛球場和許多健身器材,為居民提供了健康、娛樂的活動場所。
道裡區巡船胡同15號大院的鍋爐房劃歸江橋社區使用後,被改建成新的社區服務中心,改建後分為上下3層樓,使用面積達500多平方米,集事務大廳、殘疾人康復站、圖書室、棋牌室和愛心超市等多種功能為一體。
拆房還綠美化庭院
道裡區中醫街119號在去年夏季社區改造中,有關部門共投資300多萬元拆除了院內的閑置鍋爐房、自行車棚、儲煤室、倉庫等,建成了一個很大的社區廣場,涼亭、長廊、籃球場、健身器材一應俱全。而拆除之前,小區庭院空間被佔了80%。
南崗區吉林街一閑置鍋爐房佔據了大院很大空間,考慮到鍋爐房內有二次加壓設施,在投資改建時,有關部門將二次加壓設施挪到原鍋爐房地下,並在原鍋爐房位置建成一處活動場地及一些綠化設施。
道裡區通江街119號大院是去年道裡區第一個被改造的庭院。改造建設時,不僅拆除了一個鍋爐房,還拆除了院內車棚、兩個儲煤室還建綠地。一大片綠化帶圍成的休閑區,設有圍棋桌、乒乓球臺、夏天納涼的小亭等。綠化帶旁邊每隔10米有一個科普宣傳欄,地上新鋪了彩色地板磚。
道外區保障街189號大院,去春有關部門共同投資80萬進行改造,除了保留院內兩個水箱保障居民用水外,拆除了院內兩個廢棄鍋爐房,並將院內改造建成4個精品院和兩個社區休閑游園,改造面積達1.2萬平方米,使小區環境品位顯著提昇,人居環境發生了根本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