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1月8日電 2007年歲末,白血病患兒袁浩銘一家三口及馮倩一家三口,與黑龍江省眼庫簽訂了一份《遺體眼角膜捐獻協議》。
兩家父母表示,雖然兩個孩子前路不知會走多遠,但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愛心減輕其他病人的痛苦,以此來回報社會,回報那些曾經幫助過他們的人。
遭遇不幸
4歲的袁浩銘出生在哈爾濱道外區永源鎮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浩銘出生後不久,父親袁志國和母親佟冬梅就離家來到哈爾濱市區打工。浩銘3歲時,父母在打工的單位附近租了一套住房,將浩銘接到自己身邊,並將他送入一所幼兒園上學。4歲時,浩銘已經能背誦近百首古詩。
然而,不幸悄然降臨在這個充滿了愛的家庭。2007年7月中旬,正在幼兒園上學的浩銘突然高燒不止,渾身無力。8月6日,經過哈爾濱市血液病腫瘤研究所診斷,浩銘被確診為患上了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袁志國和佟冬梅兩個人的工資加起來每月只有1500元。在親戚朋友的幫忙下,纔勉強湊齊浩銘前期的治療費用。住院期間,平均每個星期要做一次化療,每次化療要花5000多元。一個月下來,光化療費就要兩萬多元。巨額的治療費用,對這個不富裕的家庭來說幾乎是一個天文數字。從住院到現在的4個多月時間裡,浩銘的治療費用已經花了10多萬元。
與浩銘住在同一個病房的12歲女孩馮倩,是大興安嶺塔河縣『繡峰小學』6年級學生。學習成績優異的馮倩一直是班級的前三名。2007年5月1日,馮倩被確診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入院兩個月,治療費用已經花去了16萬多元。
八方援助
為了給孩子籌集治療費,9月18日上午,馮瑞義、袁志國等6名患者家長,拿著寫有『救救孩子』的條幅來到中央大街,通過好心市民的捐款為孩子募捐治療費用。孩子的不幸遭遇深深打動了城管執法人員,工作人員並沒有強制阻撓他們的行動,而是通過勸說的方式讓他們離開。一些過路的好心市民聽到孩子們的不幸遭遇後,紛紛為孩子們捐錢。一名坐在輪椅上的六旬老人,硬是讓自己的老伴掏出身上僅有的50元錢捐獻給孩子們。兩名環衛工人在聽了孩子們的不幸遭遇後,將身上僅有的150元錢捐給孩子們。還有一名不願意說出姓名的好心市民,拿出2000元錢放在捐款箱裡。短短的13天,熱心市民捐了3萬多元錢。
共同的遭遇讓許多白血病兒童家長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病房裡經常出現一家有難,大家幫忙的動人情景。由於家庭貧困,小浩銘曾一度面臨交不上治療費用的困境,而沒有錢,就意味著生命的終結。一次,浩銘在治療中肺部出現感染,急需5萬餘元治療費,而袁志國當時只借到3萬元錢。看著同病房的孩子因沒有錢生命面臨危險,馮瑞義在自己女兒也急需用錢的情況下,無私地將家人剛為馮倩籌到的兩萬元錢借給浩銘。正是有了馮瑞義借的這筆錢,浩銘第二天順利做上了手術,很快轉危為安。
為了挽救更多先天障礙性貧血患者,袁志國、馮瑞義等8名白血病患者家長,還先後三次向哈爾濱市紅十字會血站捐獻血小板。
愛的呼喚
據哈爾濱市血液病腫瘤研究所血液兒科醫生遲維剛介紹,目前,在該院血液兒科住院的白血病兒童患者有40多人,治療期間,如果不發生感染等情況,白血病患者的治療費用每年在10萬元左右,如出現肺部感染等情況,一個療程的治療費用就要10多萬元。白血病的治療方法,主要是化療後再進行骨髓移植,但是,對於大多數患者來說,他們根本無力支付昂貴的化療和移植費用,因此很多人只有選擇放棄治療。像浩銘這樣年齡在10歲以下的白血病患者,通過化療的方式治療3至5年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但3年的治療費用至少在40萬元左右。而像馮倩這樣10歲以上的患者,最好的治愈方式只能是做骨髓移植手術。而骨髓移植的費用要在四五十萬元左右。希望社會上能有更多的愛心人士關注這些白血病患者,給他們更多鼓勵與幫助。
身為白血病患者的家長,袁志國、馮瑞義在心理上承受著難以形容的痛苦,正是這樣,他們更能體會到其他孩子和他們的家人在身體上、精神上所承受的巨大悲痛。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幫助那些像他們的孩子一樣與疾病做斗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