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哈爾濱市建築工程研究院3項新技術破解城建難題
2008-01-09 13:53:44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金鑫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9日電 記者日前從哈爾濱市建築工程研究設計院獲悉,由該院引進和研發的多項建築新技術為哈爾濱市路橋建設降低成本創造了條件,解決了困擾哈爾濱市建設者的建築難題。

  橋樁自測承載力 突破橋梁建設技術瓶頸

  據了解,正在建設中的三環路,其橋梁建設部分首次采用了引進的『自平衡法檢測基樁承載力』技術。今後在橋梁建設過程中,只需在橋樁樁身適當位置埋設一種經特別設計的荷載箱,通過並聯於荷載箱的壓力表或壓力環測定油壓,確定橋樁的承載能力。

  市建築工程研究設計院負責人介紹,該技術的引進,結束了哈爾濱市大噸位橋樁承載力檢測沒有精確數字的歷史,同時降低了橋梁建設中的試樁成本。

  樓體糾偏技術 為傾斜樓體質量上保險

  位於哈爾濱市中心地段的一棟建築,由於基礎不均勻沈降造成了樓體傾斜,牆體出現裂縫。該設計院將從韓國引進的『建築物自身反力靜壓樁』糾偏技術應用於該樓體的糾偏工程中,僅用兩天時間,就將建築物扶正。

  據該院總工程師介紹,該技術只需使用多個與油壓表連接的千斤頂,就可使建築物恢復平衡狀態,並可同步實施樓體加固工程。該技術目前被建築學術界稱為綠色工藝,既不產生建築垃圾,建築物又不受任何影響。其應用為哈爾濱市一些建築物因地耐力變化而產生傾斜的治理上了保險。

  結構現場檢測 為爛尾樓再利用拓新路

  據統計,目前哈爾濱市市區內約有20多座爛尾樓,這些樓大多為高層建築,並閑置多年,由於長時間的風吹日曬,其質量成為能否開發再利用的關鍵。從2005年開始,市建築工程研究設計院采用結構現場檢測技術,通過各種儀器綜合檢測建築結構,對質量現狀作出科學評定,並對缺陷加以治理,確保多數爛尾樓能再開發利用。

  哈爾濱市建築專家閻修忠認為,該技術的研發使用,對治理城市爛尾樓起到了重要作用。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