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9日電 為降低哈爾濱市民看病就醫的個人負擔,從去年10月1日起,哈爾濱市實施了兩項醫療保險新政策。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兩項新政策實施後,醫保統籌基金為患者節省了2400餘萬元醫療費用,大大減輕了患者負擔。據悉,參保患者今年還可繼續申請特殊慢性病補貼。
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醫療保險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楊麗貞告訴記者,若一位參加醫療保險退休人員其月工資為600元,其醫保個人賬戶資金每月存入為30元,全年為360元,對特殊慢性病患者門診治療費用支出來說,這是杯水車薪。《醫保特殊慢性病門診治療費用補貼暫行辦法》實施後,哈爾濱市有1.34萬人通過了體檢和審核,這部分人成為享受政策的參保患者,每年可獲1800元至2400元不等的補貼。今年一季度補貼也已撥出,醫保統籌基金累計為參保患者支出1300多萬元。
此外,去年10月1日開始實施的另一項重要醫保新政策———《醫保參保患者部分住院治療項目及材料支付辦法調整的通知》,提高了醫療保險統籌基金的支付比例,個人負擔比例平均降18%。楊麗貞舉例說,按安裝一只普通人工晶體的全部治療費為4500元計算,原來參保患者個人需支付3500元,而現在個人只需支付1500元左右。她說,截至去年底,已有1.2萬人享受到了新政策,醫保統籌基金累計支付1100多萬元。
楊麗貞告訴記者,從目前的運行情況來看,兩項醫保新政策惠及了2.5萬餘參保患者,大大減輕了他們看病就醫的負擔。她說,這些政策將繼續發揮作用,今年上半年參保患者還可申請特殊慢性病門診治療補貼,希望市民留意相關信息。